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压载水公约》于2016年9月8日达到生效条件,但目前仍未全面实施。本文在研究《船舶压载水公约》立法的基础上,从船舶检验发证、港口国检查取样分析方法、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区域规则与全球公约不一致性等四个方面,对《船舶压载水公约》全面实施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丽颖 《水运管理》2008,30(7):23-25
阐述船舶压载水的危害和国际公约的建立以及我国为之付出的努力,明确完善船舶压载水有关公约建议,并提出加入公约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船舶压载水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公约履约主管部门;(3)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包括港口国监督程序、船舶压载水取样和分析标准、船舶沉积物接收设施配备、港口国检查官培训、有害水生生物及病原体的风险评估等。  相似文献   

3.
庞继宁 《航海》2014,(3):73-75
远洋船舶为了确保船舶结构安全的目的,在实际营运过程中需利用调整货物配载或注入、排出压载水来提高船舶稳性、节能减排,确保船舶航行安全。船舶压载水需要在所到港口国根据装载情况进行压进排出。因压载水存在水质污染、生物转移等危害,船舶随意排放压载水的行为已被严格规范。2014年《压载水管理公约》生效后,不符合公约要求处理压载水的船舶将不能驶入IMO成员国港口,随意排放将面临制裁和处罚。  相似文献   

4.
对已生效的压载水公约的内容框架进行简单介绍,重点结合公约内容对压载水公约港口国监督导则进行解读,从适用范围、港口国监督检查程序、违反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列举可能导致船舶滞留的缺陷,期许为航运各方有效实施并履行压载水公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期我国港口国监督登轮检查的全面恢复,安检员发现部分方便旗船旗国和船级社为帮助船舶推迟或逃避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随意签发国际防止油污展期证书或国际压载水管理证书免除证明,甚至连续签发展期和免除证书。从港口国监督检查实例出发,结合相关的船舶压载水管理典型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舶压载水所引起的海洋生物污染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主要概述了公约的基本要求以及船舶在设计过程中为适应公约的相关要求,对选择适当的压载水管理方法、压载水处理装置、压载水的取样点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建国 《世界海运》2013,36(1):44-45
<正>一、概述(1)压载水管理计划通常是由船级社批准的适用于某一特定船舶的关于更换压载水的程序的指导性文件。(2)在执行压载水管理计划的过程中,通常习惯做法是:船舶大副负责压载水的检查工作和监督排注或更换压载水的过程,保持及填写《压载水报告表》;水手长或木匠执行压载水相关工作及测量水位;机舱值班人员负责泵操作及系统维护检查。(3)除了要按港口国要求进行压载水更换、报  相似文献   

8.
王慧芳 《船舶工程》2021,43(10):62-68
针对国际航行海船在履行国际海事组织(IMO)压载水公约关于压载水置换(D-1)和压载水处理(D-2)标准方面遇到的各种船舶设计、营运及检验发证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通过对压载水公约适用船舶及相关技术性要求的解析,探讨了这些挑战和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基于船舶检验发证实践及港口国监督信息反馈,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潜在可行解决方案,为在压载水公约经验积累阶段的船舶设计及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世界最大的国际航运组织,日前BIMCO发布了新船舶压载水指南,该指南面向船长和船舶管理人,为处理日常压载水管理实际操作的海员提供了清晰可及的信息。指南涵盖了公约的所有方面,包括监管实施,港口国监督和承租人的检查以及IMO最新发布的指导信息。BIMCO船舶压载水指南与已建立的涵盖公司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SMS)相衔接,其中包括适当的船上  相似文献   

10.
紫外线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船舶压载水对保证船舶稳性和航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船舶压载水中带有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也随压载水在全球范围内的起转移,污染海洋,危害人类,本文对控制船舶压载水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传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紫外线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方案,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压载水交换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载水管理计划实施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商讨。比如,交换过程中会否强度不够,或者稳性不足,实操中有无解决方案及可供借鉴之处等等。本文根据A.868(20)决议的精神和一些港口国对此作出的解释,以及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或许有助于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的执行。  相似文献   

12.
江剑 《中国水运》2014,(8):30-31
文中通过对压载水影响船舶稳性与具体实例的分析与探讨,总结出利用压载水调控船舶稳性和强度等性能,以及如何有效的采取措施控制船舶压载水,从而提升最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加强对船舶的压载水的各项管理和监控。文中结合实际分析了压载水对船舶调控操作,完善了压载水调控航行性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船舶压载水系统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压载水系统包括压载水泵、管路系统和压载水舱等.本文根据离心泵的原理建立了压载泵流量模型;对管路网络中的流量、压力计算公式进行线性化,采用矩阵方法建立了压载水管路模型;以船舶的横倾角φ和纵倾角θ作为系统的控制参数,根据船舶的浮性及初稳性原理,利用小倾角稳性公式,建立了压载水系统的浮态计算模型;以某油轮为母型船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此模型进行实船仿真能够使船舶在多种工况下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14.
船舶压载水取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涛  李华 《船海工程》2007,36(3):80-82
介绍前南斯拉夫学者Matej David等提出的一种新型船舶压载水取样方法,尝试通过消防系统的取样方法,对压载水取样点的选取、取样设备和取样方法的选择以及对抽样管系的设计提出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船舶压载水系统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船舶压载水系统包括压载水泵、管路系统和压载水舱等。本文根据离心泵的原理建立了压载泵流量模型;对管路网络中的流量、压力计算公式进行线性化,采用矩阵方法建立了压载水管路模型;以船舶的横倾角φ和纵倾角θ作为系统的控制参数.根据船舶的浮性及初稳性原理,利用小倾角稳性公式,建立了压载水系统的浮态计算模型;以某油轮为母型船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此模型进行实船仿真能够使船舶在多种工况下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16.
许天羽  张泽凌 《船舶工程》2019,41(6):106-109
本文对国际海事组织的污染防控与响应分委会于2017年12月召开的第五次会议中有关国家与组织提出的若干船舶压载水管内取样方式进行了总结。结合流体动力学基本知识对各方案进行评述,本文对目前压载水管内取样的位置、流态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认为压载水管系内取样应在避开管系弯折、且充分发展的湍流下进行。对于目前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及可供参考的其他领域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翀 《中国水运》2006,(10):30-31
据估计,全球船舶每年携带的压载水约有120亿吨,每天存在于船舶压载水中随船周游世界的生物多达7000种,主要包括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小型脊椎动物和其他物种的卵及幼虫、甚至一些大的鱼类。许多细菌、植物和动物经过数月的航程仍存活于压载水及其沉积物中,当船舶到港口装货时,这些生物随压载水被排放到港口国水域。对这些入侵生物处理不当,易对生态、经济、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把船舶通过压载水将有害生物引入新环境并对其产生影响列为海洋四大危害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船舶压载水管理与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载水在保证船舶在港口间安全航行的同时,也带来了水域间的水生物物种入侵问题,为港口国带来巨大的损失。论文回顾了压载水管理相关公约法规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压载水管理方法及现行管理标准,给出了压载水管理计划包含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如何选择压载水交换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为实际编制压载水管理计划工作给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际海事组织关于压载水只有经过处理达到相关标准才能排放的规定,本文介绍一种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与控制公约》G8准则要求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设计一套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控制系统,将Labview和PLC的数据通信技术应用到船舶压载水处理控制系统当中。开展船舶压载水系统控制理论的分析,建立Labview和PLC之间的数据通信关系,给出基于Lavview和PLC的船舶压载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组成和实现方法,并对其与现有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嵌入性应用进行分析。压载水处理效果经岸基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软件交互界面,编程简单,控制效果良好,处理效果达到相关标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照IMO组织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淀物控制与管理公约》,通过对当前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找出船厂及营运船公司近期及远期适应压载水公约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