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出了海事危防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和主要功能。系统运用闭环监管理念,采用信息化技术深度整合"隐患跟踪"、"静态审批"、"动态监管"、"应急管理"等危防管理环节,实现原有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提升危防监管效率,扩大监管覆盖面,提高污染事故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当前长江干线危防监管模式转变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技术环境,分析得出在危防监管转变过程中呈现出来转变基础、监管变革需求,以当前长江干线危防监管模式所面临的机遇为契机,提出利用"互联网+海事危防公共管理""互联网+海事危防公共服务""互联网+海事危防公共政策制定"的海事危防监管转变策略,为长江干线危防监管的转变提供参考,从而也为长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长远动力。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顶层设计为指导思想,通过整合中国PSC检查信息数据库构建一套港口国监督检查智能辅助系统该系统将实现PSC检查自动选船、PSC检查专家数据库构建、现场视频语音交流、实时公约查询以及自动生成和发送PSC检查报告、港口国监督捡查员质量管理以及安检数据自动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燕起  杨彬  吕为超 《水运管理》2018,(1):28-30,34
为提高新形势下海事危防监管水平,结合法律法规变化,以防污染监管法律适用分析方式探讨船舶防污染监管业务,讨论危险货物及易流态货物监管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法制部门做好法律法规及配套文件的及时更新完善,构建完备高效的海事危防监管法律保障体系;基层海事执法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加强现场监管;一线海事执法人员及时跟踪公约和法律法规变化,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海事危防监管作为海事部门的核心业务之一,涉及内容众多、专业性强,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能适应当前海事危防监管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5.
无人船移动路径规划延时较长,容易出现多船碰撞危险,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船移动路径自动规划方法研究。选取深度学习中的U-net模型构建无人船环境,以此为基础,建立无人船移动路径自动规划模型,描述无人船移动路径自动规划问题,结合风险约束条件求解模型,即可获得最佳的无人船移动路径规划结果,从而实现无人船移动路径的自动规划。实验结果显示,无人船碰撞危险度参数较小,表明无人船碰撞危险度较低,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洋山港海事局为例,基于对海上无线宽带通信系统的远程网络设计并搭载实船应用测试,实现监管水域无线宽带组网以及近、远程海事智能监管应用,满足海事"放、管、服"的监管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梳理嘉兴内河水上交通智能发展的基础上,文中通过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船联网和数据采集、挖掘等技术应用,提出WEBGIS集成平台和水上交通综合信息平台(ITIP)建设思路,构建界面化地理信息数据,实现船舶船员、港口码头和应急资源等港航源头数据的融合互通,为决策者提供可视化数据平台和辅助智能决策平台,逐步提升水上交通日常运行监管与应急指挥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渔政执法手段落后、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新一代渔业智能RFID电子标识与监管系统,对渔船进行惟一身份标识,避免"套牌",对渔船实施"实时、有效"地监督管理,并可使执法船实现远距离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船舶的智能化、无人化逐渐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重点,无人船(Unmanned Surface Vessel,USV)也随之应运而生。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无人船智能航行控制的演示验证系统,该系统以STM32为主控核心;采用窄带物联网NB-Io T技术和AIS构建船-岸通信链路;采用多种传感器实现船舶自身和环境信息的智能感知;提出一种基于响应式禁忌搜索的PID参数自适应整定航迹控制算法,实现无人船的路径跟随功能;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岸基支持中心显控软件,实现无人船远程操控、监测和数据共享功能。最后通过真实环境试验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航迹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航耙吸挖泥船分布在全球海域沿海区域施工,在安全生产监控管理方面存在着监控盲区、无法远程实时查看船舶状态及船舶设备智能报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卫星宽带系统的全覆盖,通过搭建船舶"虚拟专用网络",构建了耙吸船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船舶安全管理的实时、可视,切实提高船舶和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十二五"期间,惠州海事局全面构建现代化危防监管体系,实现"零事故、零污染"。辖区累计原油吞吐量12879.8万余吨,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吞吐量1325.7万余吨,15万吨级以上大型油轮进出港885艘次,载运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船舶进出港7496艘次(数据统计至2015年12月22日),未发生一例有海事监管责任的船舶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沿海港口水域的监管能力,增强管理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以"数据监测-模型分析-系统集成-工程应用"为主线,建立基于物联网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沿海港口水域综合智能监管平台,实现港区水上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发布的自动化流程体系,服务于港口水域船舶生产调度、航道养护、港作船舶调度、水文信息预报和信息发布等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监管和分析手段,为港口航道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更加丰富、准确、及时的辅助信息,使管理过程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提升航道生产效率,提高港口经济效益,为港口管理部门提供水上交通信息智能化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38800t智能散货船"大智"号的交付,将我国智能船舶的研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该艘散货船的诞生标志着全新的船舶设计、建造、运营理念渐入人心,全船数据安全共享、设备健康评估、智能辅助决策、船岸一体化等技术取得突破,在我国智能船舶研制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业内专家表示,"大智"号属于智能船舶的1.0版本,智能船舶要进入2.0智能物联阶段,实现部分自主操作及远程控制,乃至最终发展到船岸港互联、完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试智能船舶对复杂场景的感知能力,推动智能船舶感知技术的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交互的智能船舶感知测试系统.该系统构建了一个人工闭环的平行智能测试模型,用以测试智能船舶感知能力;采用了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重构技术与数据增广技术,解决了现阶段测试数据集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已有PSC选船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BP神经网络等方法存在的诸如不能反映各风险因素之间相关性、专家主观因素带来偏差,样本需求量过大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以2009/16/EC巴黎备忘录目标船选船机制NIR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PSC选船模型,并选取巴黎备忘录“THETIS”检船数据库的部分船舶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PSC选船模型测试的船舶样本结果与其公布的船舶实际情况一致,使用该算法可十分有效地在样本少且检查资源有限时对船舶进行快速分类,对PSC选船的实际操作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桢 《世界海运》2020,(3):1-4,15
智能船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优点使人们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纷纷加快智能船研发,设置智能船试验区,布局智能船产业链。针对智能船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行国际法律体系带来的巨大挑战,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概要介绍智能船法律监管的国际进程,提出应关注海上自主水面船舶和船舶操纵者的法律地位和对航行安全、海上保安、海上保险等方面的要求,逐步将智能船纳入国际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从而促进了工业领域的智能化、信息化进程。船联网是建立在船舶网络通信和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信息网络,船联网极大的促进了船舶导航、信息交换和船舶定位等技术。本文针对船联网的信息终端开发,结合新型的移动编程和应用平台-安卓系统,构建信息终端的软件和硬件单元,并对该设计过程进行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事CCTV在监管中所存在的寻找目标难,以及对观测到的视频目标难与AIS目标比对等问题,提出了视频船舶与AIS比对算法与目标跟踪计算模型,以模块化设计的原理设计了基于ECDIS的海事CCTV智能监管系统,对海事CCTV智能监管系统的结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软件设计模块以及人机界面等技术做了全面的分析介绍。基于ECDIS的海事CCTV智能监管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视频船舶与AIS目标之间的自动、快速联动,为海事智能监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目前FSC选船现状和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本文从船舶、历史检查因素、船员、船公司和航行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FSC目标船选择多层次灰色综合风险评价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计算程序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东京备忘录NIR借鉴了巴黎备忘录新检查机制的主要内容,对原检查机制进行了全面、彻底地修改。在船舶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上,东京备忘录NIR引入了承担船舶安全和防污染责任的船舶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绩效作为评估船舶风险的参数之一,并大幅提高了体系缺陷的分值,实现了港口国监督检查对公司直接管理的目标;东京备忘录NIR还推出了全新的选船机制,基于该选船机制确定的优先检查等级实现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船舶实施不同检查周期的目标,有助于减少对低风险船舶的检查频率,减轻该类船舶应对港口国监督检查的负担;同时,东京备忘录NIR有助于有效分配港口国监督检查资源,使各港口国监督检查机构能集中人力、物力对高风险船舶实施更频繁和彻底的检查,从而达到降低和消除低标准船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