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邢玉林 《航海》2023,(6):7-10
针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现状;然后结合现有海事航海保障业务开展及船舶配备情况,分析指出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作业、远程控制等5个角度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转型进行了分析,可为海事航海保障智能船舶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航海》2017,(6)
航标船主要用于航标布设、撤除、更换、巡检等工作,是航海保障部门保证航标位置准确,着色鲜明的重要装备力量,航标船舶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对航海保障部门能否高效履行航海保障职责有着直接影响。本文简要介绍北方海区现有航标船舶的管理现状,提出如何加强北方海区航标船舶的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逐步推进,我国航海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受此影响,航海保障工作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从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我国航海保障工作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关于航海保障发展的思路,对航海保障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理性展望,以期有助于更好地探索航海保障事业履职方向,更好地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介绍了航标管理基本知识和工作内容,并结合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浅谈了对航标管理工作认识和浅薄建议,总结和提出了提升航海保障管理水平和增强航标管理工作效能思考,希冀在增强航标综合助航和船舶通航安全方面有所启示,为航海保障事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航运产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安全事故也呈现出高发趋势,如何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是行业研究的重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功能是信息感知,其目的是以感知为手段实现对象间信息交互。船舶航海信息采集系统以船岸通讯和自动化采集等技术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船舶管理和决策能力。本文对物联网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而实现航海信息采集系统,提出以灰色理论为基础的自适应流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海学会曾于一九八四年三月在福建召开台湾海峡航行安全学术讨论会,提出了“关于保障船舶在台湾海峡安全航行的倡议”。几年来,海峡两岸为保障船舶在台湾海峡的航行安全共同作出了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发展,国内外贸易日益繁荣,渔船数量增多,台湾海峡过往船舶密度增大,加大了船舶航行避让的难度。鉴于以上情况,为更好地适应海峡两岸形势的发展,保障船舶在海峡的航行安全,中国航海学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在福州召开了“台湾海峡航行安全研讨会”。特向海峡两岸有关部门及航海界同仁再次倡议如下:  相似文献   

7.
悦读生活     
《珠江水运》2010,(3):92-93
《航天测量船航海保障技术》 本书涵盖了航海保障必备的理论基础,凝聚了"远望"号:测量船队30年来航海保障的经验,是一本系统阐述我国远洋航天测控领域航海保障的专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全书共分7章,介绍了"远望"号航天测量船队和航海基础知识、三大洋水文气象、航海仪器、船舶定位与导航的方法、船舶值班与避碰的要求和规定、船舶操纵的基础理论和具体方法;重点介绍了航线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海上测控航海保障的特点、测量基本方法、测量工况设计、航海保障任务以及航海保障方案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船舶智能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无人驾驶船舶的研发不断加快,其未来运用必将使船舶配员减少、船员结构和船员职责发生改变,对以培养海员为主要任务的航海教育提出挑战。对此,对无人驾驶船舶的发展进行介绍,并提出航海教育对策。航海院校应密切关注无人驾驶船舶的发展动向,尽快更新航海类专业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航海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适时减少航海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及早筹划设立船舶无人驾驶专业,主动适应船舶智能化的发展,积极迎接未来运用无人驾驶船舶的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家航标管理机构深入落实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要求,为船舶安全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保障,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提出了较多保障措施,船舶通航安全依然存在潜在的风险问题。通过对个别辖区海上事故案例分析,当安全隐患浮现不及时排除,当遇到突发事件后就演变成事故。从识别风险源,到对风险源加以防控,这将关系到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0.
肖俊艳 《中国水运》2010,(12):70-71
文中介绍我国目前航海图书资料的种类和航海图书资料在船舶航行、通航管理、海洋测绘、海洋开发、港口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航海资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测绘事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晖 《航海技术》2009,(5):69-71
航海资料是船舶航行的必备工具与安全保证,伴随航海、测绘、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航海资料的生产技术与保障模式也在发生着重大改变。在全国第五个“航海日”来临之际,本文针对我国航海资料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并对航海资料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航海科技的发展,使现代及未来船舶,配备了科技含量高的通讯、导航、助航及动力控制等设备。高科技设备在船上的普及,这就要求操纵和管理现代及未来船舶的航海人员,有必要掌握现代航海科技。要使我国的航海人才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则应从源头做起,将最新的航海科技涵盖于航海人才的培训、航海教材的设计、船员的考试评估。船舶的人员配备及职责划分也应作相应调整。本文对以上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航海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催生了航海智能化概念的兴起。近年来,随着e航海战略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理论和技术逐渐渗透到航海领域,衍生出智能航运、智能港口、智能船舶等概念。而"智能航保"便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理念。2018年10月23日,由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与武汉大学联  相似文献   

14.
航标船舶主要承担航标布设、撤除、更换、巡检、辖区航标设施建设物资补给等工作,并能兼顾海上防污染、海上救助和无线电导航信号监测等任务。是航海保障部门保证助航设施效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装备,航标船舶的管理水平对航海保障部门向航海用户提供及时、可靠的助航服务水平有直接影响。本文根据当下南海海区航标管理要求及现有航标船舶的现状,提出关于航标船舶管理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航标船(艇)是实施航标管理的重要装备力量。小型航标船舶管理可以分为"集中管理""分散管理""集中管理、派驻使用"三种模式。文中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标处为例,客观分析了三种模式的优势及不足,从提升航标管理效率及船舶管理水平角度考虑,提出对小型航标船实行"集中管理、派驻使用"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赵春生 《珠江水运》2014,(21):62-63
通过对船舶PSC检查的结果分析,对船舶提出了一些规范管理措施,以减少船舶的滞留率,提升中国航海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规和规范,对海洋环境保护、水上交通安全、航海保障、船舶及水上设施检验、船舶登记、船员管理、船旗国监督安全检查、水上溢油应急反应协调、救助、通航环境管理等实施水上环境的监控、管理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航运的集团化、规模化带动了集装箱船队的飞跃发展。文章从航海实践经验中进行总结,结合实例分析了船长和大副在进行集装箱船舶配积载和管理时的一些要领和体会,旨在能进一步提高营运经济效益和保障船舶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彭德洋 《中国水运》2007,7(3):183-184
我国的海事执法队伍,全面承担着履行国家水上安全监督、防止船舶污染、船舶设施检验及航海保障管理的职能,因此加强海事职能部门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当中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组建的时候,其作为行使国家水上安全监督管理、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和交通行业安全等管理职责的国家行政执法机关,是交通部直属机构,也是交通部最大的行政执法机关。部党组对新成立的部海事局党委提出了高标准要求:确保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