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晶体场与配位场理论的基础上,利用3d9离子在四角伸长八面体环境下的自旋哈密顿(spin Hamiltonian,SH)参量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铅锌磷酸盐玻璃中掺杂Cu~(2+)离子的SH参量,即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因子(A_∥,A_⊥),在这些公式中同时考虑了配体轨道及旋轨耦合作用对该参量的贡献;采用重叠模型建立了杂质Cu~(2+)离子局部结构参数与自旋哈密顿参量之间的关系;利用该离子的光吸收谱,通过拟合SH参量理论与实验值,获得了杂质中心[Cu O6]10-基团的局域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Jahn-Teller效应,[Cu O6]10-团簇中沿着四次轴方向的键长R_≈0.206 nm,而垂直方向键长R⊥≈0.202 nm,即该团簇具有四角伸长八面体的局部结构.基于上述局部结构关系所得的SH参量理论值接近于实验值.最后对上述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能够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XHYG.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insolitus).对该菌株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p H=6.5~8.0.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其在48 h内对400 mg/L DBP降解率达到90.67%,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高效降解菌.底物降解广谱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DEHP)都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表明具备良好的底物降解广谱性,说明该菌株在处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治理中有独特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一株茄镰孢菌对菲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装置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菲的降解优势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了鉴定.考察了菌株对水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可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在蔡司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菌丝呈树枝状,颜色呈白色.通过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所得菌株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或该菌的一个株系.所得茄镰孢菌为好氧真菌.投菌量、初始菲浓度和H2O2浓度对菲的降解影响较大.菲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投菌量8%~10%,pH值为6.0~8.0,H2O2用量为70 mg/L.在此适宜条件下,对于初始浓度为40 mg/L的菲溶液,在转速120 r/min、水温为30℃的摇床中培养5 d后,菲的去除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交联聚乙烯亚胺螯合树脂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开展了饱和吸附容量、等温吸附曲线、PH影响曲线以及吸附速度测定等实验.结果表明,此交联螯合树脂对溶液中铜离子具有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等特点,可望用于含铜废水的处理及回收.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学涂敷法制备了铜离子螫合纤维,考察了其对铜离子的平衡吸附过程及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比了螯合纤维及D113树脂吸附铜离子的速率,并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从而得出结论--在相同的pH值和浓度下,螯合纤维的吸附速率是D113树脂吸附速率的十几倍.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实验室自制离子螯合纤维和商用D113交换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吸附等温线,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吸附速率和再生速率实验数据,结果显示螯合纤维及D113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螯合纤维的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分别是D113树脂的12和30多倍,再生速率常数分别是D113树脂的7倍和6倍。浓度影响实验和中断实验结果显示,螯合纤维对铜离子的吸附速率由膜扩散控制,而D113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速率在低浓度(<200mg/L)的时候由膜扩散控制,较高浓度(>300mg/L)时由膜扩散和粒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学涂敷法制备了铜离子螯合纤维,考察了其对铜离子的平衡吸附过程及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比了螯合纤维及D113树脂吸附铜离子的速率,并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从而得出结论——在相同的pH值和浓度下,螯合纤维的吸附速率是D113树脂吸附速率的十几倍:  相似文献   

8.
以实验室自制的新型胺基功能纤维(简称PAN...[PEI.XG])作为去除水中微量铜、铅、镉重金属的吸附剂,分别讨论了PH值、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PAN...[PEI.XG]纤维对水中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易于再生等优点,可作为水中去除离子态重金属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对壬基酚(NP)污染水环境进行生物修复,丰富高效降解NP的微生物资源,从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得到两株NP高效降解菌SLY7和SLY8,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SLY7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SLY8为非脱羧勒克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通过摇瓶实验考察NP的初始浓度、p H、温度以及投菌量等因素对菌株降解NP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LY7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p H为8.0,接种量3%(V/V),振荡速率120 r/min,在此条件下,历时3 d,对初始浓度为10 mg/L的NP的降解率可达72.83%;菌株SLY8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p H为7.0,接种量5%(V/V),振荡速率120 r/min,在此条件下,历时3 d,对初始浓度为5 mg/L的NP的降解率可达64.43%.  相似文献   

10.
本次研究以五类典型的工业污染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力学试验和微观试验研究各类污染土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铜离子在短期内(7d)会提高粘性土的剪切强度,且4%的铜离子污染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于素土,但各类工业污染物最终都会降低粘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其中,盐酸和柴油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最明显,氢氧化钠和柴油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最明显。酸碱会提高粘性土的抗压回弹模量,而重金属会降低其模量值,柴油污染土的模量值最低。微观试验中,酸碱和铜离子污染土表面裂缝多且粗糙,锌离子和柴油污染土表面较为平整致密。  相似文献   

11.
Cu~+在生物代谢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可视化的检测在研究其在某个具体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应运而生了一系列Cu~+的荧光探针.其中,基于荧光素的TPA类反应型荧光探针因具备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文中设计合成了类似探针FluTPA’-1和FluTPA’-2,测试了相关性质.研究表明,FluTPA’-1能实现对Cu~+的高选择性识别.当FluTPA’-1与Cu~+以1∶1当量混合,静置反应120 min后的荧光强度达到极值,实现了探针分子的荧光"开启"模式;此外,FluTPA’-1实现了荧光发射波长的红移(513-533 nm).当荧光素9号位的苯环上2’-位被强供电子基团OMe取代后生成了探针FluTPA’-2,此探针络合Cu~+120 min后无法观测到溶液的荧光增强信号.这表明探针分子络合Cu~+后,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实现荧光"开启"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浸渍 - 还原法对制备SPE膜 - 电极组件的影响,对浸渍 - 还原法的2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通过方程计算出液膜厚度和[Pt(NH3)4]2+离子在液膜内的扩散系数,并得出以下结论:浸渍过程应为液膜扩散,使[Pt(NH3)4]2+在膜内的分布为直线,有利于还原过程中控制晶核生长速度,从而获得微细的铂颗粒;为了在膜的内表层形成精细的铂颗粒,要求离子膜内扩散是还原过程的控制步骤,同时还要求有快速的界面化学反应及较高的还原剂浓度.  相似文献   

13.
从红豆杉中分离到206株内生真菌,经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确定有一株真菌(编号BJ-11)可以产生紫杉醇.利用蔗糖为碳源发酵10 d,紫杉醇产量可达127.20 μg/L;而且该菌能够利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生产紫杉醇,发酵16d产量可达110.3 μg/L,有望大大降低发酵制备紫杉醇生产的成本.该菌株生长快速、紫杉醇产生时间早(2d)、孢子产量大,是一株优良的紫杉醇产生菌.经形态鉴定,BJ-11为炭黑曲霉.  相似文献   

14.
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研究了乳源抗菌肽的抑菌活性,以及pH值、温度、热处理时间、胃蛋白酶水解和离子强度等不同因素对乳源抗菌肽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源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L;乳源抗菌肽在pH值为7.0~8.0时的抑菌活性最高;在60℃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及加热时间的延长,乳源抗菌肽抑菌活性逐渐降低;胃蛋白酶能够部分水解乳源抗菌肽,降低乳源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当NaCl浓度为0~100 mmol/L,CaCl2浓度为0~5.0 mmol/L时,离子强度越大,乳源抗菌肽的抑菌活性越低.  相似文献   

15.
精确模拟土壤反力对桩靴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自升式钻井平台桩靴设计的方法,仅仅将土壤反作用力作为一个确定值,施加到桩靴上,并未考虑到桩靴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中,土壤的性质的变化及变形对桩靴作用的影响.文章着重研究固体(土壤)力学对桩靴结构力学的影响.通过经验理论分析,并借助有限元精确模拟土壤,进行土壤对桩靴影响的细化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对土壤的细化研究后,桩靴性能可以得到提高和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麦谷蛋白的酶解效率,采用超声波-离子液体预处理麦谷蛋白.在单因素影响试验的基础上,以水解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离子液体辅助麦谷蛋白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优条件下麦谷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麦谷蛋白水解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水/离子液体体积比、超声波功率、料液质量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离子液体辅助麦谷蛋白酶解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87. 7 W、超声时间6. 3 min、水/离子液体体积比值0. 85∶1、料液质量浓度20 g/L,在此条件下,麦谷蛋白水解度实际值为10. 67%±0. 046%,与预测值基本一致.抗氧化试验表明,超声波-离子液体处理后,麦谷蛋白酶解产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能力和螯合Fe2+能力分别比处理前提高了28. 45%和14. 52%,其还原力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离子迁移谱仪的基本原理及在爆炸物监测方面的应用.提供的自制离子迁移谱仪可定量分析TNT、黑索金等样品.采用液体和固体2种方式进样,快速有效,定量准确,适用性广,对TNT和黑索金的检测限达到10 ng.对离子迁移谱仪的离子门、迁移电场设计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浸渍-还原法对制备SPE膜-电极组件的影响,本文对浸渍-还原法的2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计算出液膜厚度和[Pt(NH3)4]2+离子在液膜内的扩散系数,并得出以下结论:浸渍过程应为液膜扩散,使[Pt(NH3)4]2+在膜内的分布为直线,有利于还原过程中控制晶核生长速度,从而获得微细的铂颗粒;为了在膜的内表层形成精细的铂颗粒,要求离子膜内扩散是还原过程的控制步骤,同时还要求有快速的界面化学反应及较高的还原剂浓度。  相似文献   

19.
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研究了提取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5℃,浸提时间70 min,料液比为1∶7,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提取率为0.52 mg/g番茄滤饼.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储存温度、氧化剂、还原剂以及碱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酸、金属离子(Fe3+,Cu2+)和光线(日光、紫外线)对番茄红素稳定性有显著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交叉航道管理中需要掌握船舶交通流量的基本特征问题,根据交叉航道的特点,构建交叉航道船舶交通流量时间序列,利用最大Lyapunov指数和递归图分析方法证明了交叉航道船舶交通流量具有混沌特征。递归率(RR)、确定率(DET)和层流率(LAM)三种递归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4个时间片段下船舶交通流量时间序列均表现出混沌特征,但是时间片段2下的时间序列混沌特征最明显;随着时间片段值的增加,系统的混沌特征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