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车编队要“未雨绸缪”。一是车队分工。打头车负责车队行进方向,控制行进速度,调整车队行驶状态,观察路况,发出行进指令和路况信息;一般由经验丰富、方向感强、对路况较为熟悉的班长担负并由干部带车,同时携带对讲机。收尾车负责向打头车通报车队运行情况,途中换班完毕后向头车发出可以前进的信号,对行车中出现的故障车负责维修;一般也由经验丰富的班长担负并由干部带车,并备有对讲机。中路车选择综合素质全面、车况较好的车辆,带车班长携带对讲机,当打头车与收尾车不能通过对讲机进行联络时,应负责通过对讲机通知打头车立即降低车速,并将信息前后传递,保证车队首尾呼应,防止车队断开。二是行车序列。车队在行进过程中,每辆车必须严格按照固定的行车序列行车。各车辆要以各自前车为跟进目标,不得随意超越前车。  相似文献   

2.
唐贵亮 《汽车运用》2004,(11):37-37
对驾驶员来说,雾天是最恶劣的气候条件。国外称雾是道路上最凶狠的“刽子手”。这是因为,雾天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最容易发生恶性交通事故。雾天行车时,驾驶员能见度较低,严重时驾驶员只能看见车头。同时,雾还会降低驾驶员对车速和车距的判断能力,影响对物体的动与静、运动  相似文献   

3.
吴惠民 《驾驶园》2009,(7):83-83
雨天行车最重要的是保持安全车距且不要超速行驶,一般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60公里以内最为合适。同时,要根据路面情况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准备是前提 (一)加强人员准备。一是组织训练适应环境。组织驾驶员进行夜间驾驶的适应性训练,根据天气情况、道路状况、交通流量,学会灵活选择路面,正确使用灯光,合理控制车速,适时变换车距。二是调整作息充分休息。驾驶员出车前要适当休息,尤其是夜间长途行车前,前一天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轻夜间行车时的疲劳程度。三是勘察路线提前标示。情况允许时,应做好行车线路的勘察,以便熟悉道路。同时,在道路的重要地点、危险路段、交叉路口、急转弯处安排警调人员或设置醒目标志,但要方法妥当,防敌破坏,且要提前向驾驶员明确。  相似文献   

5.
老车 《汽车知识》2010,(8):74-77
<正>68过隧道时应注意什么?汽车从洞外路段驶入时,人眼对黑暗适应时间大约需要七八秒,此时驾驶人的视力下降,因而必须减速。夜间隧道行车,由于隧道内有照明灯,隧道内比外部明亮,驾驶人也不要提高行驶速度。在隧道内行车不能凭直觉判断车速,一定要通过车速表来确认行驶速度,同时还应注意保持相应的车距。  相似文献   

6.
黄明松 《汽车运用》2005,(10):33-33
选宽不选窄。在通道选择上,尽量选择在较宽的单行道上行驶,既可保留情况变化时的处理余地,又可以降低其它因素对车速的影响,保持车速较小变化,提高情况处理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7.
邱洋  厍永军 《汽车运用》2004,(12):37-37
冬季在冰雪路上行车,要根据道路的附着条件,保持均匀的行驶速度,把稳转向盘,保持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并要防止轮胎在坎坷的冰块上颠簸而引起转向轮自行转向。需要提高车速时,应缓慢地踩下加速踏板,不要加速太猛,以防驱动轮因突然增加转速而打滑或横滑。行驶中选择道路时,不要转向  相似文献   

8.
寒冬季节里行车,因冰雪道路会使轮胎与地面附着力大为降低,制动距离要增加数倍,所以在行车中一定要减低车速。冰雪道路上坡前,应尽早换人可靠的低速档,切不可中途换档,因为此时换档会出现打滑或空转,造成不是溜至路侧,就是倒退下来。在冰雪坡道上如车  相似文献   

9.
高林 《天津汽车》2013,(10):62-62
1 防止车速过快 冬季雪地路面附着系数非常低,车轮容易打滑,行车的危险性更大,所以行车速度要更低,以确保安全。行进中车速要平稳,要防止车速过快,避免猛加速。需要加速或减速时,油门应缓缓踏下或松开,以防驱动轮因突然加速或减速而打滑。  相似文献   

10.
1秋天运输是旺季,遵法行车须牢记。秋天是运输生产的旺季,道路交通流量大,易出事故。驾驶人必须严密注意行人和车辆动态,正确判断情况,要根据道路情况,适时调整控制好车速、车距,坚持中速行驶,操作平稳。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不开带"病"车、不疲劳驾驶,只有做到遵法行车,才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1.
高平湖 《驾驶园》2011,(9):75-75
秋天是运输生产的旺季,道路交通流量大,易出事故。这就要求驾驶人必须严密注意行人和车辆动态,正确判断情况,注意观察交通信号和路况信息,服从交警指挥。要根据道路情况,适时调整、控制好车速、车距,坚持中速行驶,平稳操作,随时准备礼让和停车。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不开"疲劳车"。同时,进入秋季以来,雨雾天频繁,能见度低,需要格外小心注意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驾驶空间实际上是指行驶车辆之间的距离.俗称车距。行车间距如果过小,容易发生撞车事故.常见的一些追尾事故就是车距过小造成的;而行驶间距过大,会使该段道路上的汽车通过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金文 《商用汽车》2011,(15):112-113
炎炎夏日往往也是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的季节,在确保车辆进行日常检修保养的同时,高温季节的驾驶也存在着诸多值得驾乘人员注意的地方。例如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带病车"上路行驶;驾驶员在夏季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炎热天气行车要控制车速,避免过长时间高速行车,以免造成发动机或轮胎温度过高;行车中应密切注视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要提防非机动车和行人为避凉而突然横穿道路,奔向道路荫凉一侧。  相似文献   

14.
市内高架桥云集,开车时下隧道、上高架桥等情况时有发生。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呢?在此介绍几条行车要点给大家。隧道内保持安全车距行车进入隧道前,我们应提前控制车速,并与前车预留出30米以上的距离。多数隧道入口处都有限速标志,应将车速严格控制在限速范围以内行驶。白天行车时,当我们从光线强烈的地方进入黑暗区域,通常视觉会有1秒至2秒的短  相似文献   

15.
汪韶峰 《汽车运用》2005,(10):36-36
行车安全常识千万条,对驾驶员来讲,主要是把好66个制控点。分别是:一不:车辆通过闹市受阻时不要急躁。二要:两车交会前要提前降低车速;车辆转变前要减速、鸣喇叭并靠右行驶。三查:对车辆安全部位,出车前要查,行车途中要查,返回车场后要查。四看:出车看气候;行车看风向;鸣喇叭看反应;遇人、车看动态。五不开:宽阔道路不开“英雄车”;复杂地段不开冒险车;熟悉道路不开麻痹车;任务紧急不开急躁车;遇到情况不开赌气车。六让:你追我让;你抢我让;你冲我让;你强我让;你挤我让;你急我让。七防:下雨要防滑;跟车要防前车紧急制动;见行人过马路要防急穿…  相似文献   

16.
<正>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路面湿滑,容易使车辆制动性能变差,引发侧滑等交通事故。因此,雾天行车更要注意谨慎驾驶,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露天行车准则一:确认车辆的可视距离雾天行车时,要密切注意车辆的可视距离。大雾天气能见度较低,驾驶员应根据能见度调整车速,以保证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有时间加以应对处理。行车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前车的距离,打开车辆的前后大灯和雾灯,以标示自己的位置。在雾气严重的时候,还可以打开双闪灯。不要在开雾灯时使用远光灯,这是因为远光灯光线高挑,很容易遮住雾灯的光线,继而影响其他驾驶者的视线。当雾气较为浓重时,我们可以通过按车喇叭,表明我方车辆所在的位置。通常情况下,频繁按车喇叭是一种不礼貌  相似文献   

17.
车队在行进中应保持一定的车距才安全,汽修企业中的经理与员工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管理工作才更富有弹性、才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宋藜 《驾驶园》2014,(1):72-73
<正>尽量走封闭性道路。白天行车,有的驾驶员喜欢走小路,既可以避开车流高峰又可以抄近道。但是夜间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封闭性道路,如高速公路等。因为夜间行车视线不好,路口多的道路容易带来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突然出现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等,也容易带来不熟悉路况的困扰,而且快速路中间的隔离带还能遮挡住对面车辆射来的刺眼灯光。  相似文献   

19.
双车道公路超车两难区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超车行为分析,提出了双车道公路超车行为的两难区域概念,在该区域内超车车辆既无法完成超车动作又不能在避免与对向车辆相撞前安全避让。应用运动学理论建立了下游车队规模、车速、设计车速与两难区域范围以及安全超车视距之间的关系,发现与超越单车的视距要求相比,超越车队所需的安全视距较大,且随着设计车速、下游车队规模以及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并发现当流量或车速较大时,两难区域出现的概率较大,且因驾驶者错误估计引发交通事故的机会增多。最后给出了不同下游车队规模条件下安全超车的速度限制及视距要求,为制定安全行车策略以及道路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与前车保持距离。城市中红绿灯多,塞车司空见惯,车辆起步频繁因而费油。因此行进中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这样当前车突然制动或轻带制动减速时,都不必频繁制动,既安全又省油。掌握好换挡时机。低挡起步,转速足够才可以换入高挡。既不要使用高挡低速行驶,也不要在低挡高速行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