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临床被诊断为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耳的中耳乳突状态.方法 对63例(71耳)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高分辨率CT(HRCT)和手术中中耳腔病变情况详细观察记录.结果 71耳根据中耳腔病变的情况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组.A组29耳(40.8%),中耳乳突腔很少阴影存在.B组42耳(59.2%),中耳乳突腔有不同程度阴影存在,手术证实系渗出液及肉芽组织等顽固性病变在中耳乳突腔不同部位积存.结论 "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腔病变并不一致,部分患者中耳腔有顽固性病变存在,应该根据中耳腔不同病变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40例突聋患者进行鼓室探查发现窗膜破裂殊为少见,当与中耳保护功能有关;但是窗区微裂并外淋巴瘘反较多见,其临床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特点深值进一步研究。中耳保护功能的机制是听骨链系统的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3.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建立分泌性中耳炎豚鼠动物模型的方法 ,为渗出性中耳炎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一种有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制备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 ,了解渗出性中耳炎对听阈及中耳炎黏膜的病理改变。结果 听阈升高者 16耳 ,以低频为主 ,鼓膜呈浅黄色 ,病理改变主要在中耳腔 ,有不同程度的渗出 ,以浆液性为主。结论 细菌的分解产物———内毒素 ,导致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及中耳腔渗出 ,为进一步研究SOM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耳炎病理过程中的中耳内通风引流阻塞的形成和病理影响 ,对2 90耳各型渗出性中耳炎颞骨连续切片进行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中耳内通风引流通道易被粘膜炎性水肿、粘连、包裹性积液和肉芽组织不同程度地阻塞 ,阻塞部位以上区域比前半中耳腔区域有更高的渗出液积存率和肉芽组织发生率 ,提示内通风引流阻塞是早期渗出性中耳炎向慢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鼓室硬化症系指中耳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愈合后,所遗留的硬化性退进性改变,影响到传音机构功能使之发生障碍者。对此早在1873年Von Troltsch氏就曾有过描述,但未受到普遍的重视。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在探索恢复中耳炎患者失去的听力时,发现这种钙化灶不仅是引起传异性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而且也是影响听力重建手术效果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后天原发性中耳胆脂瘤180例。与同期住院之继发性胆脂瘤之比,约1:4。耳漏和听力减退是两个基本症状。耳漏分为微量性,间歇发作性和持续流脓性。松弛部小穿孔,听骨链完好者,听力图呈轻度传导性耳聋,骨导正常。听骨链破坏者呈中等度以上传导性耳聋,平均气骨差30db。发现外耳道后上壁塌陷有两种情况:一是大胆脂瘤自乳突穿破了外耳道后壁,二是上鼓室胆脂瘤破坏了部分上鼓室外壁,自鼓切迹处穿出。提出本病应分为Ⅴ期两个阶段,即Ⅰ、前上皮病期, Ⅱ、上鼓室豉窦胆脂瘤期,Ⅲ、乳突胆脂瘤期,Ⅳ、后鼓室胆脂瘤期,Ⅴ、合并症期。每期可有两个阶段即稳定阶段和急性感染阶段。180例中发生各科并发症30例占16.6%。与国内各家比较,发生率较低。认为与病例纯属后天原发性胆脂瘤有关。为论证此点,将同期住院的所有胆脂瘤并发症,分两组比较,统计经过X~2处理,证明颅内并发症和耳后脓瘘在继发性胆脂瘤中,有更高的发生率。认为本病的许多临床特点,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低,与胆脂瘤发展过程造成中,上鼓室不通这种特殊病理状态有关。治疗以上鼓室鼓窦开放术和改良乳突根治术为主,仅少数作了乳突根治术。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1例颞叶脑脓肿死亡,余全治愈。术后远期干耳率为64%。  相似文献   

7.
我们发现很多临床诊断为MND的病人,颈段磁共振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样改变。其中,以肌萎缩侧索硬化型最为多见。但两者的关系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治的25例住院病人的临床,磁共振,肌电图重新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7例,女8例,男:女=2.1:1。年龄35~65岁,平均48.5岁。其中:<40岁者3例,41~50岁者9例,51~60岁者9例,>60岁者4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2月~17年,平均3.8年。25例患者入院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20例,进行性脊肌萎缩4例,原发性侧索硬化1例。2临床表现25例中以单侧上肢起病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2(HBD-2)、白介素-1β(IL-1β)在中耳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中耳炎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中耳炎中耳黏膜上皮及正常外耳道皮肤中HBD-2、IL-1β的表达。结果 HBD-2和IL-1β在中耳炎中耳黏膜的表达较正常外耳道皮肤中上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HBD-2和IL-1β在中耳黏膜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0.9117,P<0.05)。结论中耳炎症状态下,中耳黏膜上皮HBD-2、IL-1β表达上调并可能相互影响,在中耳炎病理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其优缺点。方法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各种病变69例,其中垂体腺瘤6例,蛛网膜囊肿21例,脑积水18例,透明隔囊肿6例,颅内表皮样囊肿8例,血管网织细胞瘤9例,颅内多发性转移瘤1例。结果6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或好转,头颅CT、MRI复查颅内病灶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内镜对于颅内多种病变的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和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是目前微创神经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我们收集了全国宫颈癌高发县之一的略阳县12例宫颈癌,12例宫颈间变,36例宫颈Ⅱ~Ⅲ度糜烂患者的组织标本,经抽提DNA以后,以[a-32P]dATP标记HPV16、18型DNA进行打点杂交。结果为宫颈癌HPV16阳性6例,HPV18阳性1例。宫颈间变HPV16阳性4例,HPV18阳性1例。HPV16阳性率分别为50%和33.3%,HPV18阳性率为8.3%。宫颈糜烂Ⅱ~Ⅲ度的患者组织DNA与HPV16、HPV18混合杂交阳性17例,阳性率为47.2%。  相似文献   

11.
提高对重度肾积水的诊断及治疗认识。方法30例重度肾积水患者,首选B超,肾图、IVU、CT等检查确诊后,18例选择相应的保肾手术。结果术后18例患者保存的肾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结果术前对肾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重度肾积水施行保肾手术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存在的下尿路症状 ,并结合尿流动力学分析各类症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方法 对 3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 流率、前列腺压和肌电图进行综合性回顾分析 ,并就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的尿流动力学变化作了比较。结果  40 6 %的患者存在不稳定性膀胱 ,34 4%的患者有逼尿肌反射亢进 ,46 9%的患者有膀胱出口处梗阻 ,另有 6 8 7%的患者存在逼尿肌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而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的尿流动力学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可能与前列腺或盆腔内局部因素诱发的不稳定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出口处梗阻和逼尿肌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认识并解除这些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鼓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诱发豚鼠的化胀性中耳炎,用扫描电镜观察接种细菌后1、2、4及6周不同时间豚鼠柯蒂氏器的病理改变,发现受试动物的耳蜗各回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毛细胞静纤毛异常、细胞缺失及支持细胞的损伤等。另外,本实验还显示了外毛细胞消失及支持细胞指状突修复前后的一些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SD大鼠慢性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模型 ,初步研究及评价其模拟临床良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价值 ,提供新型梗阻性黄疸实验模型。方法 在外科放大镜下 ,用双极电凝电灼烧伤使胆总管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纤维组织修复等病理改变 ,引发胆管组织慢性纤维瘢痕狭窄 ,造成梗阻性黄疸。结果 本实验模型所致梗阻性黄疸表现及肝功能变化为慢性渐进性发展过程 ,病理切片检查显示胆总管组织发生慢性纤维瘢痕样变。结论 此梗阻性黄疸实验模型表现与临床患者的良性梗阻性黄疸表现极其相似 ,是研究良性梗阻性黄疸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可靠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男,15岁,间断性右耳流脓11年。入院前10天,右耳流脓量增多,寒颤、高热,体温达40℃,并出现非喷射性呕吐。于1988年2月22日住院。检查:T 36℃,P 90次/min,R 22次/min。即13.3/8.0kPa。神志清楚、反映迟钝,嗜睡,瞳孔约4mm,双侧等大同圆,对光反应迟钝,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物无偏盲。右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鼓膜后上松驰部穿孔,乳突压痛,右耳传导性聋。颈部抵抗,右侧肌张力低,指鼻错位,腱反射弱,提腿试验及划跖试验均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3.8×10~9/L,中性82%,淋巴18%。入院后行抗炎、降颅压及限量输液等治疗。颅脑CT检查:右小脑半球低密度占位性病变。2月24日行中耳探查术,见乳突呈板障型,鼓窦及上鼓室有少量脓液及胆脂瘤。鼓室盖及乙状窦前骨壁完整。凿开乙状窦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腭裂修复术后不同时期的中耳功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声导抗及耳镜检查 ,对 43例术后半年和 2 1例术后 3~ 6年的患者进行中耳功能检测。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逐渐下降 ( P <0 .0 5) ,中耳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 P <0 .0 5)。中耳传导系统功能的改善较缓慢。结论 腭裂修复术对咽鼓管 ( ET)及中耳功能的恢复是有益的 ,为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法和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分别检测了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和COPD并肺心病患者、16例健康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雨二醛(MDA)并同时采用改良的Boyunn法分离、固定淋巴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磷脂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COPD和肺心病患者的不同病期与SOD、MDA、淋巴细胞线粒体数目及膜磷脂的改变有相关性,病程长、病情重,MDA则升高,淋巴细胞线粒体数目增多,线粒体膜磷脂定位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过氧化作用与COPD和肺心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磷脂的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是其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靶部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重复神经刺激,检查了35例肺癌患者神经肌肉传递、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电位(SNAP)幅度的改变。发现8例燕麦细胞癌患者在重复低频刺激时CMAP幅度减小,重复高频刺激时CMAP幅度增大,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有同样变化。肺癌患者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NAP幅度明显降低。提示肺癌时既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障碍,也有其它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宫颈癌中Fas、FasL的表达和宫颈癌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47例宫颈癌、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1 0例慢性宫颈炎及 1 0例正常宫颈中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采用TUNEL技术 ,对 47例宫颈癌细胞凋亡进行原位观察。结果 Fas和FasL在宫颈癌中表达与CIN、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并且与宫颈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宫颈癌细胞凋亡与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 )。Fas和FasL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高于Fas和FasL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Fas及FasL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基因治疗特异性改变凋亡阈限有利于改变宫颈癌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在IgA肾病患者肾脏中的浸润程度及其与肾纤维化的关系,探讨巨噬细胞在IgA肾病中作用。方法收取40例肾穿刺活检病理为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标本及11例外伤性肾损伤后肾切除患者的肾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纤维化程度;随机选取不同视野,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级别(Lee氏分级)的IgA肾病患者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和肾纤维化程度,并对纤维化程度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gA肾病患者的肾巨噬细胞浸润面积随病理级别的加重而逐渐增加,Ⅱ级~Ⅴ级的巨噬细胞浸润面积比例的中位数(四位分数间距)依次为0.153%(0.058%)、0.211%(0.101%)、0.324%(0.132%)、0.533%(0.071%),正常肾组织的巨噬细胞浸润面积比例为0.043%(0.04%),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IgA肾病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901,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程度随病理分级加重,并与肾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巨噬细胞在IgA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