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汽车导购》2004,(8):46-48
从5月份开始,没有一个关心汽车市场的人不惊呼,“车市怎么了?为什么车突然卖不动了?”“五一”黄金周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没能让车市火起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叫苦不迭:厂家也联合起来,大规模地调低全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一起来拯救不断下滑的车市。但是,这些行动都没能改变什么,车市依然冷清,消费者仍然持币待购。从2002年的“井喷”到2004年的“持币待购”,刚刚红火了两年多的车市一下子就消沉起来,这似乎让正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各大厂家还没有准备好,也令正在加大投资中国这块最广阔市场的国外汽车巨头们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2.
《汽车导购》2004,(8):72
中国的车市就像是没有规律的大气层,时而火热的令人窒息.时而冷清的滴水成冰。在2004年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就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种“温差”。正在这车市淡如水的6月,上海大众启动“携手奥运”计划,与一汽大众携手降价给冷清的车市添了一把火。消费者持币待购的观望僵局终于被打破,低迷了几个月的车市开始解冻。其中,一直广受关注的上海大众POLO轿车也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3.
2004年,如果说我国车市有一道亮丽风景线的话,那就是“降价”。2005年第一天车市便猛刮“降价风”,丰田、马白达、东南、奇瑞等7个品牌、21款车型一起“高台跳水”,使2005年车市一开局就显得很不平静。然而临近春节,沉寂了大半年的车市似乎缓过神来,终于迎来了艳阳天。与此同时,“冰火两重天”是当前车市一个显著的特点,2005年元旦以来涨价消息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4.
2002-2003年中国车市出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轿车市场),震惊中外,业内人士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为“井喷”。但2004年上半年,车市并未像大多数人期望那样“继续兴旺”,于是有些煤体报导“黑色的5月”,十分扫兴;有些文章甚至抱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流露出一片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5.
轿车市场经历了2002—2003年产销两旺,震惊中外。众媒体和企业惊呼2002年“井喷”12003年继续“井喷”!但2004年上半年,车市并未像大多数人期望那样“继续兴旺”,于是有些媒体报导“黑色的5月”、十分扫兴,有些文章甚至抱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流露出悲观情绪。本文从另一视角发表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2002年的“井喷”式爆发和2003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后,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四五六月份的表现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在略显沉闷的气氛中,上海通用猝然出手,首先挑起降价之战,紧接着,一汽一大众和上海大众也一反常态,联手全线降价。2004年过半,车市仿佛进入了更加让人迷惘的阶段。这次打响的“价格战”会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今年车市还会继续高速发展吗?记者约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中心副部长且小钢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陈然 《汽车导购》2006,(8):73-75
7月是炎热的夏季。然而,冷清的车市却显得与这火热的季节格格不入。如果说车市从月份就开始进入其冰冻期的话,那么毫无悬念的7月无异于雪上加霜。在这一年中最困难的时候,厂家和经销商是如何熬过这段“艰苦岁月”的呢?  相似文献   

8.
陈然 《汽车导购》2007,(1):88-91
2006年就要过去了。回首这一年的中国车市,真可谓“波澜壮阔”——车型的降价促销,升级换代,新品上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看,都超过了往年,中国车市呈现井喷之势。同时,这也意味着那种少数厂家、几个车型“统治”汽车市场的时代过去了。 在“排山倒海”的新车到来之际,为了吸引消费者,各个厂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都采用了什么独特的措施呢?他们的宣传效果如何呢?在这一场长达一年的较量中出现了什么发人深思的现象呢?请大家跟随记者的脚步,来看看这场车市大战中最引人关注的事件和现象。  相似文献   

9.
《时代汽车》2010,(1):28-34
2009年车市已经收官,如果仅仅用“牛市”、“火爆”之类的词来形容去年的中国车市肯定不够。在这一年里,汽车市场充斥着太多的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所有关心关注国内外汽车市场的人来说,2009年绝对是令人难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其发展变化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在这一年里,仅仅用“低迷”、“萧条”、“降价”之类的词来形容车市是远远不够的,与前二年车市“井喷”相比,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忧虑明显多于前者。这里,罗列了这一年中点击最多的车市十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文龙 《汽车导购》2005,(3):70-73
虽然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3%,但是已经习惯了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人们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对2004年车市的普遍看法是“持币待购”、“降价成风”和“库存增多”,并断言中国的车市到了“冬天”。其实,中国车市的增长率由2003年的80%变为2004年的13.8%,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是中国车市从前两年的高速发展转为现在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礼文 《汽车情报》2005,(12):1-1
对于2005年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车市应该如何看,业内人士各抒己见。一种认为,开局不利、疲中有升、有喜有忧、大势向好,尤其是从3月下半月起有了回暖迹象,吹起了暖风;另一种则认为,看不出车市有什么暖风吹,车市苦涩,车市疲软。对2005年一季度的车市表现,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不过笔者还是坚持原来观点,对“车市暖风吹”论投上赞成的一票。  相似文献   

13.
02年,媒体描述中国车市用的最多的词是“井喷”;03年,这个词再度被重复使用,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国车市一遍一遍地刷新着历史纪录,连续两年的高位增长在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史上都是空前的。回顾2003年,中国车市可圈可点的“历史之最”数不胜数:新车上市破纪录、降价幅度之巨和次数之多皮纪录、投资热度……  相似文献   

14.
陈庆  Tommy  LI 《汽车杂志》2006,(6):266-269
中国车市的游戏规则非常有趣,并不接受国际上车型垂直换代的做法,新车型出生了,老车型照卖,甚至“祖孙三代”都在一个场叫卖,各自谋生。在“市场就爱新面孔”的心得下,厂家忙着一波波推新,到头来,这旧未见得不好,这新也不一定新了。这期对比就在同一车系新旧款间来个较量……我们是不会被换身马甲就出来混的家伙蒙蔽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的中国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弹指一挥间。2004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的事实。这里,猜想2004年中国车市的十出戏是:  相似文献   

16.
从权威的中汽协会统计数据看,笔者看不出车市有什么“暖风吹”;车市苦涩,车市疲软。2005年一季度的车市,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的中国车市在经历了2002年的“井喷”之后.更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发展的现状。车市战火由10万元家用轿车燃烧到中高级轿车.“SUV”车再到微型轿车市场。于是,有煤体将2003年称为”SUV”元年。如果照此说法总结2003年的中国车市.面对沉寂了几年之久的微车市场.再看今年由路宝.QQ.爱迪尔和SPARK引领的微车蜕变革新以及因此而掀起的市场风云.我更愿意给2003年冠以“微车新生”年.将SPARK上市的12月8日称为“微车复活节”。  相似文献   

18.
文龙 《汽车导购》2005,(6):70-71
每个星期我都会例行和经销商聊聊车市的情况,大多数情况都是经销商向我“吐苦水”,向我形容车市如何惨淡,经销商的日子怎么不好过。但是最近一段时闻,我在和一些微型轿车经销商聊天时,发现他们的脸上多了一些久违的笑容,聊起车来也“大刀阔斧”,心情愉快了很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民 《上海汽车》2009,(12):18-21
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设定一个系数(扩张系数)两种效应(扩张效应、收缩效应),用波动图形和数据判定车市走势。分析研究后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按波动规律发展的,经历5次波动周期压缩。2008年汽车市场进入本轮波动收缩期(第5次收缩期),2009年1季度车市进入“谷底”运行,2季度车市走出“谷底”,3季度平稳回升,结束第5次波动期。从4季度起到2010年前后,中国车市进入新一轮波动期的“第6次扩张期”。  相似文献   

20.
面对车市持续的冷清,一些汽车专卖店面临关门的危险,曾经风光无比的“4S”如今日子也不好过。一家从汽车销售开始迈进“4S”店队伍的汽车贸易公司的市场总监在谈到公司走过的历程时感言:“卖了这么多年车,到最后却是在帮别人养孩子!”他的这句肺腑之言不仅道出了许多“4S”店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