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廖又明 《国外舰船工程》2002,(3):44-44,F003
载人深潜器在海洋开发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备受人们关注。特别是在美、英、法、俄及日本等载人深潜器的应用及研究强国的推动下,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最新形式的载人深潜器不断涌现及随着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引入,使载人深潜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载人深潜器正在发挥着其他形式的潜器无法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运》2006,(2):56-56
什么是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保护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海洋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海洋生态平衡的需求制定的有关法规,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调整海洋开发和环境生态间的关系,以达到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05,28(3):59
海洋是生命之源,生命因海洋而美丽,人类由海洋而文明与辉煌,海洋是人类的归宿与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海运贸易量的增加和海洋石油开采业的发展,海洋特种船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前景看好。 目前,在海洋特种船舶中半潜船、海洋救助船、重吊船、海洋供应船占有很大比例,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些船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蔡一鸣 《水运管理》2008,30(11):9-11
结合马汉的海权论及新世纪海洋的发展趋势,论述构建当代我国和谐海洋观与对海洋控制权益的重要意义,认为在当今和平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能源等资源的竞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指出用和平的手段去获取国家海洋控制权益,提高国家综合竞争能力,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战略。  相似文献   

6.
迎接海洋旅游经济的辉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林 《中国水运》2006,6(5):58-59
21世纪将是海洋经济时代,而海洋旅游业则是前景广阔的海洋产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海洋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主要的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的主流。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发达国家,海洋旅游业产值一般都占到整个旅游业产值的2/3左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当今世界各国在GATS海运谈判中所持的立场及我国海运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GATS对我国国际海洋运输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使我国国际海洋运输业的各有关部门能对GSTS与我国国际海洋运输业的 清晰的认识,以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声音     
《珠江水运》2011,(5):34-35
海洋生态的好坏绝对依赖于陆地对它的排海污染物的控制。由于工业化和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石化企业、化工企业等不断向沿海地区转移,给我国海洋海、岸环境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海洋生态的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在“十二五”规划草案中也有充分体现,其中第十四章专门就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做了具体部署,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9.
《水运工程》2006,(B09):101-101
福建省委、省政府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提出从12个方面、采取43条措施.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按照意见,“十一五”期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以上,形成蓝色产业体系和临港经济密集区,形成一批海洋产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海洋经济强县(市)和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海洋骨干企业,海洋科技进步综合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全国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海水养殖加工基地、滨海旅游基地、物流集散基地、海洋科技创新与教育基地。基本建成海洋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合理、海洋科技先进、海洋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友好的海洋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10.
韩国"岁月"号客船突发沉船事故,韩国海洋警察向事发海域紧急派遣警备艇和直升机,进行现场救援、打捞,由此韩国海洋警察又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从形式上来说,韩国是分专业、行业部门管理海洋,建立协调机构,下设多支海洋执法队伍,尽管韩国将海洋事务较为集中到个别管理部门——海洋水产部以及个别执法队伍——海洋警察厅,但也不能完全集中。从实质上来说,韩国重视海洋战略、海洋规划与海洋体制、海洋力量的建设。本文重点介绍海洋水产部和海洋警察厅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希望能给中国的海洋管理与执法工作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严重忽略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问题。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海洋环境污染中,35%的污染源由船舶排放,其主要是油类物质。其中,石油在每年的海上运输过程中,船舶排放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00多万吨,是人类其他活动泄入海洋石油的10倍。对此,2007年3月26日,国际海事组织指出,海运业要提高环保标准,并遏制空气污染。欧洲联盟27个会员国也从2007年4月起,实施2006年通过的一项新指令,以有效制裁海上污染行为,  相似文献   

12.
7月2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投票通过了在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下成立海洋技术分委会的第90号决议,标志着海洋技术分委会正式启动,并决定该分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主席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研究员担任,第一届任期至2019年。海洋技术分委会成立后,将开展海洋观测、资源勘探和海洋保护领域的测试方法、操作规程、设备设施、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标准制定,为全球海洋调查、观测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操作流程,推动水下观测系统的建立、海洋能的利用和海洋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船艇》2011,(6):32-33
全球海洋的研究和开发问题现在已具有世界性质。海洋学、地理学、海洋动物捕捞业、植物采摘业的发展,海洋石油、天然气田的勘探和开发,灾难救援工作,沉船等的搜寻和打捞等,这是一系列十分复杂的难题,而它们的解决必将给人类带来理论上的和实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严重忽略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问题。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海洋环境污染中,35%的污染源由船舶排放,其主要是油类物质。其中,石油在每年的海上运输过程中,船舶排放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00多万吨,是人类其他活动泄入海洋石油的10倍。对此,2007年3月26日,国际海事组织指出,海运业要提高环保标准,并遏制空气污染。欧洲联盟27个会员国也从2007年4月起,实施2006年通过的一项新指令,以有效制裁海上污染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夏元 《珠江水运》2011,(1):110-111
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海洋生产力的竞争,上升为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海洋生产力的开发,上升为21世纪沿海国家的战略选择。美国政府认为,开发海洋科技和开发利用海洋比开发宇宙空间更重要。日本早在1970年就把海洋科技列为与原子能、宇宙技术并列的三大尖端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各有韬略,  相似文献   

16.
陈志士 《世界海运》2009,32(6):47-4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国际贸易和大宗货物运输的主通道只能是海洋,世界各国未来的竞争也将集中在海洋上,充分开发和综合利用海洋资源是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创新航海科学技术,发展海洋生产力日益重要。被称为中国“航海家摇篮”的大连海事大学,  相似文献   

17.
航标展馆的建成,将北海航标处的文化建设推上了一个新高峰。而展馆中那些来自世界、中国、南海和北部湾最具魅力的灯塔图片,成为“海眸”文化中靓丽的风景。 北部湾,是一个创造海洋历史、传承海洋文化的美丽港湾。 这里,见证了两干多年前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这里,有19世纪英、法、德、日等国留下的古建筑和西洋文化;这里,还曾经是20世纪的海防前哨、援越前沿。  相似文献   

18.
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海洋行政管理与执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海洋行政管理与执法体制是否高效与完善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能否得以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下称《决定》)强调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适应海洋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本文通过研究广东省海洋行政管理与执法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要闻速递     
《中国船检》2008,(3):41-42
海洋领域总体规划首次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统筹协调、海洋公益服务、海洋执法与权益维护.国际海洋事务和海洋科技与教育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0.
海洋平台用电力电缆选用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平台用电力电缆是保证海洋平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构件,连接着整个平台电网。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并结合一般技术规格书要求,对海洋平台用电力电缆的选用原则,选用方法以及特殊情况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为海洋平台用电力电缆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