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大江 《经济导报》2007,(15):24-26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在“台独”理念下的两岸政策和经济政策使台湾经济逐步走向衰落,而岛内政治恶斗不停,族群挑斗不断,更加剧了台湾经济环境的恶化,在“三通”难通,岛内优势尽失的情况下,在台投资外商加速撤离台湾转向大陆,未来这种趋势仍将继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民进党上台前大打环保牌对付国民党政权,民进党执政后,在环保问题上玩弄两面手法,在经济发展与环保上摇摆不定,并以极端化与反覆无常的手法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为台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严重隐患。[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1):24-25
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吸引台商大量转移大陆,台湾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台湾当局却采取“融美联日防中”的对外经济战略,使经济发展走向下坡路。台湾与美日建立了具官方背景的经济合作关系,而海峡两岸尚未建立起官方的合作机制,仅是民间层次的往来,不利於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在美日和中国大陆三大经济体的影响下.台湾经济发展仍受到诸多制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0):28-29
台湾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系,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格局有着密切关系。在冷战时代,海峡两岸经济往来完全中断,台湾与美日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台湾经济成为美日经济体系的一环.形成台湾对美日的依附经济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台湾与美日经济关系发展相对放慢,台湾经济重心由美日向大陆倾斜,美日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10,(10):43-44
台湾珠宝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萧新才表示,台湾珠宝产业在之前的几十年里,主要面向欧美市场,但金融危机发生后,导致欧美珠宝市场普遍下滑,反而大陆市场仍能保持迅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必将带动珠宝业的繁荣,台湾珠宝商应深耕大陆市场。他又说,我们很重视香港举办的国际珠宝展,展会点燃台商无穷商机。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45):24-25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不断加大,也使台湾股市对大陆的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敏感,大陆的宏观经济政策,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的波动,这些方面都会对台湾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有些因素更是重大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海峡两岸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经济导报》2007,(20):26-28
中国大陆短短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努力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有九个,涉及27个国家或地区。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特殊及政治对立的加深,台湾无法融入区域经济整体机制之中,台湾经济的边缘化逐渐显现。台当局虽采取了一系列因应对策,但成效仍有限。[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朱磊 《经济导报》2007,(48):28-29
台湾物价受短期和长期多种因素的影响,从7月份以来迅速攀升,CPI指数增幅达到十三年的新高位,从食品到基本生活用品无一不涨价。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的民众影响最大,引起对当局的不满也日益强烈。由於民进党内部对控制物价上涨的意见有分歧,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价,使物价涨势愈演愈烈,严重冲击民进党选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台湾政坛素以“百变无常”和“文武场”见称。近日以“台独教父”著称的李登辉再显“变脸”功,一句“我想去大陆将五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走一遍”,令朝野震动,吓坏民进党,接着李氏更加严词否认自己曾主张台独,令社会大众要跟着玩“脑筋急转弯”。  相似文献   

10.
盛九元 《经济导报》2007,(24):24-25
两岸经贸关系与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台湾当局恰恰是在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上罔顾事实,不断设置障碍。在台湾当局执政下,不知不觉中将台湾顺应国际潮流的优势丢失,把台湾变成逆世界潮流而动的一个区域,在全球潮流中自我设限、自我封闭、自我矮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周忠菲 《经济导报》2010,(1):108-111
2009年7月.中国商务部台港澳司发布的统计显示.大陆与台湾的两岸贸易额为50.3亿美元,同比下降55.5%。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大陆和台湾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界也认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是造成两岸贸易额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锺焰 《经济导报》2007,(32):25-27
台湾股市七年来一直低迷不振,而今年仅四个月就飙涨2500点,民进党当局自夸是经济治理有方。其实仔细探究就会发现,除台股已远远落后亚太地区各股市外,台当局通过行政手段制造“选举行情”,大搞“一周一利多”等政策拉抬,是台股飙升的主因。然而,台当局以政策干预股市将背离台经济的发展规律,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陈水扁挑动“入联公投”也会引发两岸关系紧张,给台湾经济蒙上阴影。当局政策拉抬股市带来的风险将会转嫁到百姓头上,近日台股的几次暴跌已为验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朱磊 《经济导报》2007,(22):25-27
大陆股市狂升的情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台湾也出现过。当年由於台湾连续出现贸易顺差,大量外资涌入,迫使新台币大幅升值,造成股市和房市狂升不止,泡沫化严重。当局屡屡采取措施对应,并祭出了釜底抽薪的一系列办法,其后金融泡沫破灭,台湾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彻底告别了经济高增长时代,遗患直至今时今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汽车工业以组装外国汽车起步,迄今已有20年的历史。在所有组装的外国汽车中,日本车占85%,其余的是欧美汽车。外国汽车公司在台湾设立装配厂的主要目的是欲绕过其苛刻的进口限制。台湾目前完全禁止直接进口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对其它国家的汽车则征收30%的关税(1979年曾高达75%)。外国汽车公司的另一目的是想把台湾当作进军中国大陆的门户。 1994年台湾的汽车总销量为577124辆,成为继日本、中国大陆和韩国之后的业洲第四大汽车市场。2000年台湾的汽车总销量将增长为70万辆。1994年每千名台湾人中有22O人拥有轿车,而1993年则为122人。正当台湾汽  相似文献   

15.
杨剑 《经济导报》2006,(25):24-25
今年4月在北京胡锦涛与连战荣誉主席会面,谈话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关于台湾的边缘化问题。胡锦涛说,台湾不要自我边缘化,此处指的就是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的敌对政策造成了台湾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6.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18):40-40
台北贸易中心董事德经理到锡威表示,台湾水果以其高品质渐为香港及大陆市民认可。他对未来开拓香港及中国大陆市场充满信心。他指出,香港是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埸,去年销售额达510万美元,增长19%。今年1-3月,较去年同期增长22%。而中国大陆是台湾第四大市埸,去年销售额为200万美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朱磊 《经济导报》2007,(50):26-29
今年以来中国大陆股市迅速飙升,专家学者对大陆股市是否存有泡沫的看法大不相同,但是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後期,日本、台湾股市泡沫的形成,流动性资金的过剩,外贸盈余的大增以及本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都与目前中国大陆股市及经济何其相似。仔细对比之下,或许对大陆寻找更佳的对策良方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朱磊 《经济导报》2007,(16):29-30
签署FFA意味着进一步开放市场。韩国能够和美国签署FTA与其一直禀持的开放政策密切相关。韩国以中国大陆为腹地,有效搭上了大陆经济快速成长的顺风车,经济竞争力也随之迅速提升。反观台湾,当局对台商投资大陆等政策多有限制,这种畏惧开放、自我设限的经济政策不但会离FTA的要求越来越远,也会造成产业竞争力不足,签署FTA後有可能反受其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39):41-42
“赴大陆淘金”成为现今台湾人才的重要出路。台湾想赴对岸工作的上班族曰渐增多了,而大陆确实也渴求台湾人才到来。多位在大陆历练多年的台商,高层主管以及猎才总监均表示,当今大陆最青睐台湾的技术型人才,电子业尤其明显。但他们不忘提醒“登陆”后仍要以符合专长和兴趣的工作为主,千万不要为了去大陆而去。  相似文献   

20.
应坚 《经济导报》2010,(29):37-39
ECFA是一份给台湾带去较多实惠的FTA协议,但对岛内更大的战略意义是.ECFA是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起点,重新夺得出口大陆市场的主动权,并使各项经济发展策略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