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交通工具对交通设施所造成的压力,必然形成单纯的资源消耗,造成交通能力相对的滞 后、并制约综合的交通系统与技术的进步,进而制约社会的进步.而现代交通的发展与进步早 已经不仅仅是道路及交通设施的量的增长,而是应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车辆及驾乘人员提 供综合的服务.中关村科技作为市政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公司, 在关键时刻推出的“奥星天网"GPS信息服务系统.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要求.此套系统主要 提供的功能有导航、救援、紧急服务、位置查询、调度管理、便民服务、商务助理、防盗反劫等,可使交通工具轻松行使、安全停放,驾车人工作生活方便自如.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要求宁波必须要加快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步伐。鉴于此,提出运输枢纽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即科学地编制枢纽建设规划、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与枢纽站场衔接的城市交通的同步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阐述宁波市综合运输枢组建设和发展的近期规划和设想,最后提出加强综合运输枢纽一体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交通问题十分严重,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西安市面临的交通难题,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必须调控交通需求结构,调控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时间结构与线路结构,这也是实施城市交通与运输需求管理的有效途径。对西安市交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找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交通运输需求管理有关理论,提出了西安市实施城市运输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及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大趋势下,汽车运力动员作为民用运力动员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民用汽车运力动员体系的构成要素,构建动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客观评估动员能力,并依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可为加强民用汽车动员能力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是一个系统网络,多种交通方式并存是城市交通的必然。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协作是城市交通网络效应发挥的关键。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以及轨道交通与其他常规交通换乘的协调关系和辅助配套措施,提出了保证换乘协调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近20年南京市城市扩展过程中人口、经济增长特征,以及城市快速扩展的空间特征。利用南京市总体规划、交通白皮书、交通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分析南京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交通系统特征的变化。指出城市交通系统的特征变化实际上是由于外部的城市扩展所引起,在机动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城市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与机动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必须制订城市交通发展引导策略,针对不同分区开展引导策略可以提高策略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借鉴国外交通分区的先进经验,将南京市划分为宏观战略分区、交通走廊分区、综合交通枢纽分区以及城市主要功能区4个层次,因地制宜提出分区发展引导策略,使得交通策略的制订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现代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世纪交通由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汽车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五种现代运输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已进入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新时代.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建设与发展,特别介绍我国多年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以及我国交通建设“十五”计划所确定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目标等.  相似文献   

9.
新区交通规划是一项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打造快速便捷的交通圈,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便捷安全绿色智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工作.本次论坛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区交通规划理论方法探讨”为主题,介绍了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监测情况及“窄马路密路网”实践经验,探讨了构建雄安新区快速便捷对外联系与绿色智能交通体系的方案与设想,分析了新时期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规划思路和重点工作,分析了物联网时代城市群交通规划技术与方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代交通路网规划布局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现代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与滚动发展的模式,应该纳入建设周期,地块标高等概念,继而对路网规划布局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对新兴的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即交通区位线布局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