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路网规划布局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常用的路网规划布局方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新兴的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即交通区位线布局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乡结合部交通问题与规划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论述城乡结合部的涵义和功能特点入手,主要分析了城乡结合部的交通性质、道路功能、路网布局和停车等存在的一些交通问题,最后详细分析了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的重点,包括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解决换乘问题及规划与管理并重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交通区位线布局法在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区位线分析布局法是在交通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路网布局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从交通的源头出发,强调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适合于区域的远期交通规划。用这种布局方法布局的路线不仅在运输上是必要的,而且从经济上也是运费最低的。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高铁站枢纽片区高峰小时交通拥堵,基于交通需求预测研究高铁站枢纽周边区域的用地和路网规划。首先,提出优化用地开发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和优化绿色交通出行结构策略;其次,在核心区优化交通设施布局和精细化交通组织,以实现匹配交通与用地开发,形成高效交通支撑系统的目标;最后,以遵义高铁站为例,从片区用地布局的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的优化、路网布局优化和总体交通组织方案等方面展开,实践了高铁站枢纽片区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郭华  袁倩倩 《城市交通》2010,8(2):55-60
为了满足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需求,确保实现枢纽的交通功能,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外部交通组织设计。以北京市北苑客运交通枢纽为例,通过研究其功能定位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特征,利用现状和规划路网条件,将交通组织与枢纽建设规模、枢纽规划用地布局、建筑布局相融合,提出了"枢纽优先、公交优先"、"车、人分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一体化"的枢纽外部交通组织方案,以有效保障枢纽外部人、车出行的需求。最后总结了客运交通枢纽外部交通组织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定 《交通标准化》2014,(11):29-32
滨海旅游城市往往独具特色,其路网规划需在综合分析城市区位、功能布局、旅游资源的分布、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基础上,以绿色交通理念为指导,构建外畅内达、特色鲜明的路网格局,充分体现路网跟城市布局及旅游的结合.因此,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为例,提出了典型的滨海旅游城市路网规划策略,并制定了相应的路网规划方案,可为滨海旅游城市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各级路网规划,在高速公路网规划和普通国省干线网布局规划框架下,重新审视境内农村公路的功能定位、规模结构、路网布局和技术标准,对农村公路网进行相应调整。根据习水县交通发展要求,不断改善公路路网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构建"规模合适、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具有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的习水县农村公路网研究布局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Visum的路网容量计算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于雷 《城市交通》2006,4(2):68-73
道路网容量问题是交通规划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大量学者对该问题进行过研究,其中与交通分配结合起来的交通模拟分配法计算路网容量的模型在实际规划中被广泛应用。将运筹学中图论的理论与传统交通分配方法相结合,提出通过建立路网辅助图的方法计算路网容量。在研究方法中,利用交通规划软件PTV的Visum,对北京中关村地区OD实际交通量分配的结果,运用路网辅助图的方法计算出该地区路网的容量。然后,通过改建该地区的路网结构,对新的路网结构进行新OD实际交通量分配,计算新的路网结构中的路网容量。最后对两次路网容量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改建后路网是否增容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吴炼  王婧  李锁平  吴新华 《城市交通》2013,(3):34-41,46
引入路网承载力概念,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可开发的强度。以路网最大服务交通量为目标,建立路网承载力的双层优化模型,推算出各小区的最大交通生成量,并校核不同用地布局对应的交通生成量,寻求最佳方案以使规划区建成后路网能以一定的服务水平运行。最后,以郑州市碧沙岗、河医片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利用OD反推技术简化双层优化模型的求解复杂性,验证了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对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际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路网规划现实思考与新思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公路网规划的研究现状,研究了目前规划理论中规划逻辑与交通预测。指出了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划逻辑上存在价值逻辑和因果逻辑的缺陷;规划依据的需求预测置信水平不高。运用系统多维价值导向的共生思维方法和生态进化的演替思想,提出用慢变量决定路网布局,优化路网结构,用快变量改进管理,用广义目标规划实现规划目标的价值导向和公路网功能整合的规划思路。该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逻辑缺陷和预测模型的不良影响,改善规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考虑我国国情、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公路建设行业的特性并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在路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影响运输的因素和为运修路、树立路为运输服务的观念,可更好地发挥运输在道路与经济之间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龚星星 《城市交通》2009,7(5):49-55
介绍了芝加哥中心区交通规划建设情况,重点从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解读中心区交通体系,分析其交通出行特征以及所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总结中心区交通发展的经验,认为解决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立体化的道路网络,倡导多元化交通方式,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道路运输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道路运输发展迅猛,公路网规模稳步增长,国道网布局愈加完善,农村公路水平显著提高。文中从行业改革、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性作用、法律建设和运输服务结构等方面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监管体系进行分析,剖析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监管现状。  相似文献   

14.
���������뽻ͨ������ʩ�Ľ����뷢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拟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本文阐述了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必要性,强调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适度超前。分析了铁路客运与货运的发展方向,提出铁路发展的重点是客运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结合我国国情,论述了大力建设高速客运专线并形成快速客运网络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提出了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种运输方式自系统的优化和完善,也应考虑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最后,分析了铁路政企分开的利弊,指出把握市场化进程中的公益性是交通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善交通网络效率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实际交通网络的多层次性被证明能改善交通网络性能.多层次的现代城市交通网络中部分车辆受控于交通诱导与控制中心,遵从系统最优原则(SO),而其他出行者服从用户平衡原则(UE),建立了这种多层次混合交通均衡及其等价变分不等式,并推导出了多层次混合均衡的效率损失上界.该效率损失上界与网络层次结构、道路路况、交通需求水平、交通诱导信息渗透率相关,其特殊情况与以前所报道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城市交通出行强度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从土地利用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出发,分析包括土地利用混合指数,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公共交通站点 500 m覆盖率,路网可达性等17个指标与出行强度的相关关系;基于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分析,提取7个与出行强度强相关指标,基于所识别指标构建北京市中心城区出行强度多元回归模型.模型结果表明,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比道路网密度和可达性更为明显.此外,给出单一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指标对出行强度拟合结果的离群特征分析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区域基础设施供给与交通出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城市交通出行强度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从土地利用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出发,分析包括土地利用混合指数,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公共交通站点 500 m覆盖率,路网可达性等17个指标与出行强度的相关关系;基于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分析,提取7个与出行强度强相关指标,基于所识别指标构建北京市中心城区出行强度多元回归模型.模型结果表明,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比道路网密度和可达性更为明显.此外,给出单一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指标对出行强度拟合结果的离群特征分析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区域基础设施供给与交通出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山西道路旅客运输现状,通过对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发展和电子商务及电子客票的分析,从客运联网售票系统设计、网银联网售票系统架构、功能、流程和应用情况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山西省道路客运联网网银售票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实践,并对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微循环理论与支路交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江评 《城市交通》2010,8(3):41-49
为了探寻微循环理论对交通规划、支路网规划的借鉴意义,在定义微循环、支路、支路网之后,回顾了以微循环和交通规划为主题的中、英文学术文献,讨论了微循环理论作为支路网规划指南的适用性以及支路网规划应遵循的指导原则。研究结果表明,支路网交通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微循环理论对交通规划、支路网规划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一个科学理性的支路网规划,应基于对其内在规律的客观、科学研究,而不是简单套用微循环等外来理论。基于此,给出了支路网规划的7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