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字带状地形数据是当前公路工程勘察阶段必需的基础性数据,实现数字带状地形的合理分类是公路工程精细化设计、公路建设期能耗计算及路域生态保护的前提与基础。针对传统公路带状地形分类方法存在地形因子单一、分类决策知识模糊和主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地形分类的要求,结合公路地形分类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以地表坡度、相对高程和地形起伏度为主要地形因子组合的公路带状地形分类决策方案,借鉴已有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建立了中尺度公路路域数字地形自动分类方法。该方法以栅格DEM为数据源,基于聚类的方法,通过图层叠加分析,实现了公路路域地形分类规则快速构建与直观获取分类结果。并采用公路路域带状栅格DEM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由地貌专家人工勾画为主的传统公路地形分类法,工作量小,速度快,成本低,且可有效分出平原、微丘、河谷、山岭和重丘5类典型公路路域地形,分类结果残缺率为10.16%。  相似文献   

2.
针对全地形车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复杂路况,提出了将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应用于全地形车上,通过改变其轮胎气压,使其能以较高的车速通过更多种地形。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5,(7)
为了对非均质地形区域内存在地形差异的各子区域公路网进行客观对比评价,进而对公路网投资建设进行科学决策,需要用地形起伏修正系数测算公路网等效里程。在界定非均质地形和地形起伏修正系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坡度和地形起伏修正系数确定的方法,明确路线和节点选取的原则,借助Google Earth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利用统计学原理给出了数据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提出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地形条件、不同技术等级公路平均坡度和地形起伏修正系数的关系模型。最后以具有代表性的非均质地形区域的陕西省、云南省为对象,采集数据、构建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据此为非均质地形条件下起伏修正系数的量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宋卫东 《汽车与运动》2014,(10):158-161
在这坑洼不平的全地形场地上,一辆辆飞奔的全地形车摩擦出了速度与激情的火花。以四海龙腾车队的小将邓连松为代表的一批小将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而国际选手的激情奔跑令现场激情达到了沸点9月12日,2014"E美"杯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东营站在东营广汽吉奥赛车场开战。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东营站)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摩托运动协会、山东省体育局、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最高级别全地形车赛事。  相似文献   

5.
西南山区地形条件复杂,跨江桥梁设计受众多因素影响.以渠江特大桥为例,从地形、水文、桥型、造价等角度,对特大桥总体设计进行多方案比选与论证,最终确定(126+240+126)m连续刚构桥.该桥跨径大,适用于地形复杂工况,对山区桥梁结构选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文分析以汽油、燃气和柴油为燃料的特种全地形车动力系统技术升级改造难点问题,提出了特种全地形车的一种电驱动系统。通过电驱动单元模块深度融合进行技术迭代,达成硬件平台化、模块化高度集成技术,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以及提升电驱动效率,为探索未来特种全地形车电驱动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全地形车年鉴》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摩托车技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一本关于中国全地形车行业的年度刊物。该书汇集了每年度全地形车行业政策信息、标准法规、科研技术、统计数据、市场概况和产品介绍等内容,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了我国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全地形车行业发展成就,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内外全地形车行业组织、生产企业、贸易公司、俱乐部及爱好者等的普遍赞誉,大家一致认为该书对从事信息收集、产品设计、出口认证、产品采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本极具权威和实用性的工具书。《2013中国全地形车年鉴》将继续保持"权威、客观、全面、实用"的特点,以2012年我国全地形车行业发展过程为主导,主要栏目有行业大事、行业发展、进出口、企业动态、市场概况、知识产权、技术发展、标准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全地形车年鉴》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摩托车技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一本关于中国全地形车行业的年度刊物。该书汇集了每年度全地形车行业政策信息,标准法规、科研技术,统计数据,市场概况和产品介绍等内容.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了我国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全地形车行业发展成就.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内外全地形车行业组织,生产企业、贸易公司、俱乐部及爱好者等的普遍赞誉.大家一致认为该书对从事信息收集、产品设计、出口认证、产品采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本极具权威和实用性的工具书。《2014中国全地形车年鉴》将继续保持"权威、客观、全面、实用"的特点.以2013年我国全地形车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智能四驱全地形系统是汽车智能化、集成化发展的产物。通过将经验成熟的安全驾驶习惯在各系统集成控制中实现,帮助用户在不同地形环境下安全平稳驾驶并获得较好的操控体验。提出1种以智能开关为主逻辑控制,电子稳定系统作为主执行机构的全地形四驱系统。  相似文献   

10.
2015年4月14日,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正式落户罗江.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是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竞赛计划内的一项新兴体育赛事,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竞技水平最高的全地形专业赛事.2015年赛季,设置4个组别,路线设计以丘陵、穿越为主,将云集中国10多个省市的百余名车手参加.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一个成功的施工实例,描述了大体积泵站沉井在复杂地形中,下沉施工时应注意的技术事项,对类似的沉井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泵站工程从功能上来说可分为引水和排涝两大类。某些平原圩区泵站枢纽工程要求同时具备机排、机引、自排、自引多种工况调度功能,相对于传统泵站,其具有节省投资、减少占地、管理集中等优点。引排结合泵站的设计要点和难点在于总体布置型式的选择及运行调度方案的确定。文章结合阜阳市某水系连通项目,对引排结合多工况泵站的几种总体布置方案进行了介绍及分析,设计方案均合理可行,可为其他相关的引排结合泵站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如果沿海城市新建污水泵站的设计出现规划资料缺乏、用地紧张、周边环境要求高的情况,应该如何确定新建污水泵站的设计规模、设计扬程,是否增加预处理设施注高程单位为设备选型等这些都是技术的焦点问题。以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某处新建污水泵站为例,该污水泵站采用全地下污水泵站,设计规模为8万m3/d,设计扬程为17 m,工艺流程为预处理+提升设施,干式设备注意除湿设计。通过对该沿海地区现状已有污水泵站的运行情况和新建污水泵站重点设计思路的说明,总结出沿海城市污水泵站的设计注意要点,为沿海地区新建污水泵站的设计与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混凝土泵送换向时负载突变和活塞撞缸引起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的问题,提出了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变排量控制方法。在周期性突变负载工况下,基于混凝土泵的开环特性,综合考虑泵送油缸结构参数和主油泵排量控制时间参数,在满足活塞不撞缸的物理约束下以泵送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建立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优化模型。以某型号的混凝土泵为例,对泵送油缸变排量控制信号点的位置参数和主油泵变排量控制的4个时间段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分别以水和混凝土为泵送对象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排量控制方法后,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大约减小了67%,且没有发生活塞撞缸现象;该方法为解决周期性突变负载下混凝土泵送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程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上海市张华浜排水系统的张华浜合流泵站为例,对合流泵站改造的设计要点进行归纳,从而可供其他泵站改造项目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给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与建设提供可视化的三维地形模型,分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线位规划,确定跨海通道沿线地形建模范围。采用ASTER GDEM数据作为渤海海峡地形数据源,并将其转换成DED格式的数据,以适合MultiGen Creator建模;随后分析Creator中OpenFlight数据结构、LOD技术和Delaunay三角形面构建方法等关键技术;最后,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三维地形模型系统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及建模流程设计,成功构建了视觉效果较好的三维地形,给出了沿线部分地形的可视化模型,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液压仿真软件LMS.AMESim,建立泵送液压回路仿真模型;全面了解泵送过程中的泵送压力、油液流量、换向冲击力等关键参数,得到相关的仿真结果,并与试验数据作对比。实践证明,该研究方法对于泵送液压回路系统的设计、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壮志 《隧道建设》2015,35(10):1071-1076
为降低北京地区盾构区间泵房施工的风险,采用总结与分析的方法,总结近年盾构区间泵房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3条建议:1)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适当减小泵房埋深以降低施工难度;2)在目前的施工条件下,富水地层单纯依靠洞内深孔注浆止水开挖泵房,涌水、涌砂风险较高,宜尽量采取冻结法或地面降水方案;3)深孔注浆方案作为最终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路面特性对车辆振动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软路面上车辆的扭转、垂直和纵向振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振动车辆进行单因素(路面不平度、胎压、路面抗压强度和牵引负荷)分析,找出对车辆振动影响显著的因素及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振动的多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交互作用对车辆振动的影响规律。同时,对不同路面条件下振动进行研究分析。随着路面波形频率、路面抗压能力、轮胎气压和牵引负荷的增加,车辆扭转、垂直和纵向振动增加。对于垂直振动、扭振和纵向振动,其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道路模型与地形模型的无缝结合,以拟建道路所在的地形为研究区域,根据道路建模要求较高的实时性、精确性和真实感的特点,分析了三维仿真建模软件与道路专业设计软件结合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不同软件之间模型源数据转换方法,构建了拟建道路地形的整体模型.实践证明,此方法建立的三维仿真模型符合工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