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关于汽车品牌销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2005年起汽车生产企业自产乘用车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2006年起,所有自产汽车产品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商务部9月23日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汽车品牌  相似文献   

2.
新年新势,汽车行业也在规划着新的一年的美好蓝图。手边有一份国内各大汽车制造商2006年销售预期目标的汇总。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数字间,仔细研究了一番。相信每一家制造商所预期的这个销售数字,都是经过科学地分析和慎重地研究的。按照往年的经验,这个数字一般都会被很精确地完成。所以这些数据对我来讲就更加感兴趣了。将所有乘用车生产厂家2006年的预期销量加起来,呈现在跟前的就是2006年  相似文献   

3.
《轿车情报》2006,(3):160-160
刚刚过完新年,手边有一份国内各大汽车制造商2006年销售预期目标的汇总。于是一刻不得闲地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数字间仔细研究了起来。一些很有趣的东西浮现了出来,今年的乘用车制造业的趋势也被画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岁末年初,盘点车市已成为业内人士不可少的作业,2006年的结果让人雀跃:全年汽车销售721.60万辆,同比增长25.13%,其中乘用车同比增幅高达30.02%。一年中,轿车、MPV、SUV以及微客车各领风骚,中汽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在“2006年12月和年度乘用车市场间析”给予了一一点评。本刊顺便也亮出了2007年各乘用车企业的销售目标。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2005年已经到来,由于2004年乘用车库存(包括制造厂和经销商)达50万辆,预计2005年1月份乘用车销售环比要下降,2005年一季度也有可能负增长,2005年轿车的增长率在10%左右,有的估计增长在15%左右。本期刊登了“乘用车市场信息联谊会”秘书长饶达编写的《企业经营难度加大民族品牌曙光已现》一文分析了2004年轿车生产企业销售情况、各车型销售市场和2005年轿车市场预测,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汽车情报》2007,(2):26-27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奇瑞汽车2006年度总销量305236辆,以年度销售计划完成率108.6%的成绩超越了年初制订的销售目标28.1万辆,杀入乘用车行业销量四强。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上半年的乘用车市场自二季度以来月月下滑,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仍然是增长的,但是增幅已经大大减小,根本达不到生产厂家预期的目标,使厂家整车库存大幅度升高,预定的销量计划无法完成:2004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销售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
吴勇 《汽车情报》2005,(10):4-6
商务部于2004年9月23日出台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的时间具体化为“2005年1月1日起,乘用车应当实行品牌销售和服务;2006年12月1日起,所有汽车应当实行品牌销售和服务。”由于各方意见颇多,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商务部、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9.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6,(20):25-34
2006年国内MPV行业风云突变,由2005年乘用车细分市场的销售增长率领头羊的“炙手可热”,到目前低于两驱SUV和轿车(基本型)发展速度,位居乘用车细分市场中游“回归自然”。这是基于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2006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国家发改委在3月份和5月份连续两次上调油价,4月初新汽车消费税正式实施,对于大排量的MPV来说都构成重大利空。  相似文献   

10.
《汽车杂志》2005,(12):44-44
看到完成中期企业计划有望后,东风日产开始憧憬2008年后的目标,日前在广州花都工厂,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吉田卫表示,2007年前将推出6款新车,2005年之后将每年投放1至2款新车,明年的销售目标为20万辆,日产与东风在2003年成立东风有限汽车公司后,制定了“2的3次方”计划,当时就表示该合资公司旗下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要在2007年前投放6款新车,2007年实现30万辆轿车销量。  相似文献   

11.
杨树  杨柳 《汽车情报》2006,(31):20-22
一、轻卡市场运行态势 2006年1-9月全国汽车累计销售516.998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25.01%。其中,商用车累计销售148.83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11.60%;乘用车累计销售368.17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31.39%。其中按重、中、轻、微分,重型载货车累计销售22.28万辆,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21.18%;中型载货车累计销售14.20万辆,与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7.57%;轻型载货车累计销售70.20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7.1%,微型载货车累计销售20.56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22.41%。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上汽整车总销量为134万辆,其中乘用车91.1万辆(上海通用41.34万辆,上海大众35.2万辆)。2007年上汽将巩固在国内乘用车的领先地位,继续完善自主品牌经营和加强本土化研发实力。从目前的势头来看,上海通用在2007年的增长将不低于行业的总体增长速度,销量应在49-50万辆左右。目前上海大众2007年的销售目标虽未正式公布,但由于上海大众品牌2007年只有一个新产品——斯柯达,还要面临一汽.大众迈腾的冲击,预计2007年销售目标将比2006年略高,约38万辆左右。2007年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荣威750将正式投入批产——5万辆。2007年上汽目标:整车销售150万辆。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工业运行呈现这样的态势:尽管还会有起伏,但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寒冬”之后,国产车市或可迎来春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一季度全国39家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销售轿车和多用途、多功能汽车57.4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7.69%。截止到3月底,有10家企业销售超过3万辆,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展望     
饶达 《轿车情报》2012,(2):38-39
2011年终端销售应为1660万辆 2011年12月份的乘用车市场比预期要好很多,乘用车的库存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这就大大提高了2012年市场预期。2011年为了取得同比略高的统计销量,乘用车厂家和经销商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如最后四个月上市新车的车型数量,接近前8个月的水平;仅12月份的促销,厂家和经销商减少的利税达几十亿元。看来在中国汽车销量比利润更重要。不过12月统计产销量明显不正常,这是一些企业又瞒报了部分产销量,以便补充今年1月份工作日过少造成年初开局差的境况。  相似文献   

15.
《汽车杂志》2007,(2):282-283
2006年,乘用车全年销量首次超过500万辆,达到518万辆,同比增长30.02%.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达到383万辆,同比增长36.8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  相似文献   

16.
张伯顺 《汽车情报》2005,(36):20-23
一、11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 1.销售依然大于生产 乘用车销售依然大于生产,除运动型SUV外,轿车和多功能MPV以及微客的销售,均大于其生产,其中轿车的产销率为107.84%,MPV的产销率高达111.04%。这是2005年以来继10月份销售大于生产的又一个月份。  相似文献   

17.
饶达 《轿车情报》2008,(4):50-51
2月份乘用车市场的终端销售没有达到预期值,由于国际市场每桶石油价格超过100美元(约合每吨原油5000元人民币),很多人预期国内汽油会大幅度涨价,因此推迟或取消了购买打算。北京市销售的滑坡对汽车整体市场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因此乘用车的销售较大幅度减少,但仍然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汽车市场真可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乘用车市场低迷.商用车市场丰收;而2005 年的乘用车市场转暖.但商用车市场则开始低迷,根据最新统计.2005年载货车累计销售同比微跌0.59%.其中重货销量出现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且同比降幅高达33.19%。作为商用车市场争夺的焦点.重货行业怎么了,2006年市场将会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国乘用车市场销售增长20%以上,是又一个快速增长的好年景。就微观角度看具体的企业,有些企业跌入负增长的尴尬境地,比较知名的有北京现代、天津一汽夏利、东风悦达起亚、长安铃木、哈飞和昌河,有些企业的销售实绩,与原先的预定目标,存在大或较大的差距,突出的如东风日产、奇瑞、广州本田和神龙公司,不过东风日产和奇瑞的增长都在30%以上,他们对乘用车总体市场增长的拉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有包括东风日产和奇瑞在内的众多企业30%以上的高增长,才有乘用车20%以上的需求增幅。  相似文献   

20.
司康 《重型汽车》2006,(1):16-18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乘用车市场低迷,商用车市场火爆;而2005年乘用车市场转暖,小排量经济性车甚至火爆,但商用车市场则持续低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载货车累计销售同比微跌0.59%,其中重卡销量出现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且同比降幅高达33.19%.作为商用车市场争夺的焦点,重卡行业2006年市场将会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