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对车门PVC胶泡产生的机理做了详尽分析,并从工艺参数、原材料特性、设备控制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胶泡产生的各类影响因素,并结合生产过程中验证过的参数,提出了多项解决措施。对有效预防和根治PVC胶泡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建立了某轮式车辆的前独立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参数化模型,阐述了分段式梯形断开点设计需要遵循的两点原则,分析了断开点三个方向坐标对阿克曼转向特性以及车轮跳动过程中前束角变化的影响,以实际外轮转角与理论外轮转角差值最小以及前束角变化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断开点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断开点坐标的优化可以改善车辆转向特性,同时提高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的运动协调性,为轮式车辆转向梯形的设计提出了较为合理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斯过程(Gauss Process,GP)对增压直喷汽油机充气模型开展研究,首先以发动机进气过程物理特性为理论基础,阐述模型控制原理,并基于高斯过程的发动机充气模型,采用稳态和慢动态数据完成模型精度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可作为黑盒模型用于ECU控制算法开发及离线标定功能开发。此外,研究了减少训练数据点和减少输入参数对高斯模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四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中,难以直接利用线性控制理论来处理轮胎非线性模型。针对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根据轮胎的侧偏特性建立轮胎分段线性化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将分段线性后轮胎模型的侧偏特性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轮胎侧偏特性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分段线性化轮胎模型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侧偏特性曲线变化趋势一致,进而表明该模型可以通过线性处理简便得到轮胎侧偏刚度从而运用到四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跟驰模型在自由流附近不能得到车辆以自由流速度行驶的结论,分段描述的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却破坏了模型的统一性和简单性.智能驾驶员模型(IDM)能够以较少的参数和统一的形式描述从自由流到拥堵流的车辆行为.然而IDM模型在期望距离非负和反应时间问题上存在缺陷,改进了这2点不足.并在分析模型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北京实测数据,标定了该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研究了快速路出口车队遇到下游信号灯路口后排队和拥堵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跟驰模型在自由流附近不能得到车辆以自由流速度行驶的结论,分段描述的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却破坏了模型的统一性和简单性.智能驾驶员模型(IDM)能够以较少的参数和统一的形式描述从自由流到拥堵流的车辆行为.然而IDM模型在期望距离非负和反应时间问题上存在缺陷,改进了这2点不足.并在分析模型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北京实测数据,标定了该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研究了快速路出口车队遇到下游信号灯路口后排队和拥堵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汽车筒式减振器分段线性特性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弹性力学原理,根据边界约束条件和阀片变形连续性条件,推导了减振器节流阀片在非均布压力下的变形解析计算式.根据节流阀片厚度、阀片预变形量和常通节流孔面积,利用速度、流量、压力和阀片变形之间的关系,求出了减振器初始开阀和最大开阀两个速度点.根据减振器开阀前、后的油路,利用开阀速度点和阀片变形解析计算式,建立了减振器分段线性特性的仿真模型.利用VC++编程工具,开发了减振器特性仿真软件.通过实例,对所设计的减振器进行了特性仿真,其结果与试验值很好吻合.表明所建立的减振器分段线性特性仿真模型是正确的,所开发的特性仿真软件是可靠的,对汽车减振器设计和特性分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能显著减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质量与尺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首先基于分段式多发射导轨方案,建立了原边LCC阻抗匹配网络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进而推导出系统功率和效率的表达式;然后搭建实验平台并利用实际系统参数,研究以阻抗匹配网络补偿电容为代表的静态参数和动态无线充电过程中变化的动态互感参数对系统功率和效率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对建立的模型和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于可  杜斌 《路基工程》2010,(4):119-120
根据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采用非线性卡尔曼滤波系统对大跨度桥梁分段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参数进行在线估计,将参数修正后的随后理想状态结合结构量测状态,采用灰色预测控制理论控制桥梁结构线形。通过应用实践,验证了施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混凝土泵送换向时负载突变和活塞撞缸引起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的问题,提出了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变排量控制方法。在周期性突变负载工况下,基于混凝土泵的开环特性,综合考虑泵送油缸结构参数和主油泵排量控制时间参数,在满足活塞不撞缸的物理约束下以泵送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建立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优化模型。以某型号的混凝土泵为例,对泵送油缸变排量控制信号点的位置参数和主油泵变排量控制的4个时间段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分别以水和混凝土为泵送对象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排量控制方法后,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大约减小了67%,且没有发生活塞撞缸现象;该方法为解决周期性突变负载下混凝土泵送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程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马显红  余毅 《桥梁建设》2012,42(3):57-62
为研究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参数的敏感性,以贵州乌江特大桥为例,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该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施工监控过程中各主要参数的取值对结构线形和内力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节段重量、收缩徐变、温度荷载等参数对该桥施工控制精度有显著影响,混凝土弹性模量参数的影响比较明显,预应力参数敏感程度相对较低.在施工控制过程中,应及时收集节段混凝土容重、弹性模量等参数,根据实际施工时间历程考虑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并对计算模型加以修正;在设置预拱度和监测数据测量时,要充分考虑到温度对桥梁的线形及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统顶针式点胶阀在小流量的工况下易出现气泡或真空包及断胶的现象,导致点胶阀出胶均质性差。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改进点胶阀的进胶方式变为新型双侧进胶。通过CFD流体仿真软件对传统和改进后的点胶阀在小流量的工况下,进行出胶均匀性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双侧进胶点胶阀出口压力比单侧的压力高,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改进后的均质化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辨识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并将其应用到车辆巡航速度控制中。改进方案在被控对象两端加入最小二乘辨识环节对系统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利用辨识得到的信息修正由自适应律计算得到的可调参数模型,从而使其能够快速收敛于真值。改进的控制方案有效地降低了自适应初始阶段和被控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系统的震荡以及过渡时间。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系统的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少,过渡过程时间短,振荡次数小,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车速控制系统自适应油门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非线性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及简化模型基础上,采用一种简化非线件模型设计自适应油门控制器,并应用李亚谱诺夫理论证明了传动系统存在动态过程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基于简化线性和非线性模燃的自适应控制器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后者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试验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基于非线性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器可以通过自适应调节减小参数不确定造成的干扰,当传动系统存在动态过程时可以保证车速跟踪误差有界。  相似文献   

15.
江玉生  孙正阳  杨志勇 《隧道建设》2019,39(7):1083-1089
为提高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力度,增加盾构施工参数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做到盾构施工参数异常自动预警,设计并研发一种基于B/S构架的盾构施工风险监控系统。首先,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控需求进行总结,建立系统的基本构架,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其次,对盾构施工参数自动预警进行研究,提出参数预警的判断准则及判断方法,并将参数预警整合于盾构风险监控系统中,实现施工参数的自动预警;最后,通过缜密的算法及合理的界面设计完成风险监控系统的研发。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盾构参数监控、参数分析、参数预警、风险管控、施工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为抑制混合动力汽车加减速过程中传动系统振荡,以电机转矩为控制量,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主动控制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振荡的策略,基于 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动态系统模型,实时计算电机转矩补偿优化发动机输出转矩,准确跟踪目标转矩的同时减少传动系统振荡。探索不同控制器参数设置对于驾驶动力性和舒适性的增益效果,通过硬件在环 (Hardware-in-Loop,HIL) 试验表明,所设计的 MPC控制器能使汽车平稳地加减速,迅速跟踪目标转速,求解时间控制在10 ms以内,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同时对传动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和参数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The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steer-by-wire (SBW) system to achevie desired steering motion is the core issue for the design of algorithm. Most of model-based tracking control assumed the constant parameters without the consideration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model nonlinearities can bring uncertainties of the system parameters.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an online estimator by output error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a SBW system. Meanwhile, the parameter gradient projec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eliminate the parameter drift, while a full order state observer is developed to weaken the effects of noise disturbance during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Since the sensitivity of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for the feedforward control, the online estimator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ntrol model and improve the controlled robustness. The proposed adaptive feedforward controller is conducted by the real-time experiments to show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steering control of an automobile is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of the model derives from linear optimal discrete time preview control theory but it is non-linear. Its parameter values are obtained by heuristic methods, using insight gained from the linear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he driver model is joined to a vehicle dynamics model and the path tracking performance is demonstrated, using moderate manoeuvring and racing speeds. The model i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excellent path following and to be robust against changes in the vehicle dynamics. Application to the simulation of manoeuvres specified by an ideal vehicle path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to formalise the derivation of its parameter values and to put it to other us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建立并标定了进气道燃油喷射单缸汽油机一维仿真模型,探索了空燃比控制的新方法。依据经典控制理论,通过所建空燃比PID控制器与参数整定,实现了稳态空燃比控制。基于x-τ油膜模型,提出了其代数控制X-Y油膜方程,分析了进气道燃油传输过程对空燃比控制的影响;通过燃油阶跃扰动法,对X,Y参数进行识别,获得了X,Y参数MAP图,构建了离散化燃油动态补偿器,实现了空燃比在瞬态工况下的前馈控制。  相似文献   

20.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steering control of an automobile is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of the model derives from linear optimal discrete time preview control theory but it is non-linear. Its parameter values are obtained by heuristic methods, using insight gained from the linear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he driver model is joined to a vehicle dynamics model and the path tracking performance is demonstrated, using moderate manoeuvring and racing speeds. The model i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excellent path following and to be robust against changes in the vehicle dynamics. Application to the simulation of manoeuvres specified by an ideal vehicle path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to formalise the derivation of its parameter values and to put it to other us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