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路》2021,66(7):105-110
矢跨比是悬索法加固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结构刚度有很大的影响。针对一座大跨度钢桁梁桥采用增设悬索法加固,设置不同的矢跨比,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模拟1/9、1/10、1/11等3种矢跨比加固后大桥的各杆件的挠度、应力、结构自振频率,得出增设悬索法加固大跨度钢桁梁桥的最优矢跨比。分析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某钢桁梁桥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受损节点加固后力学性能分析的方法和结果.首先按照规范验算撕破强度,然后根据实桥荷载试验结果,建立并修正ANSYS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在各种机车类型,尤其是D型机车作用下的节点板受力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各种工况下的分析结果,制定该桥当前通行条件.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经十东路名土豪庭小区门口东侧修建一座钢桁梁人行天桥,采用Midas Civil 2012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并对钢桁梁人行天桥结构设计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可供城市钢桁梁人行天桥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某运河钢桁梁转体桥顶升加固为例,运用不同的顶升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计算在不同支点顶升力作用下钢桁梁桥线形、应力与节点反力,对比顶升过程中钢桁梁桥的受力状况,确定先从悬臂中间向悬臂端头方向顶升、再向主塔支座方向顶升的最优顶升方案。  相似文献   

5.
南淝河特大铁路桥为钢桁梁柔性拱结构,采用了钢桁梁带拱顶推施工,对带拱顶推的施工设备、主要施工工况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为实现钢桁梁带拱顶推,施工时主要布置了拼装支架、辅助墩、导梁等辅助钢结构系统,并采用多点同步顶推和机电液一体化原理施工.钢桁梁带拱顶推施工主要包括4个工况:钢桁梁多点顶推至最大悬臂,柔性拱体系未形成、钢桁梁带拱顶推,柔性拱拱脚合龙,钢桁梁带拱顶推就位.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措施实现了带拱顶推、导梁上墩、无应力合龙等关键施工技术;同时采取施工监控技术,确保成桥后桥梁的内力、应力及线形与设计相符.  相似文献   

6.
《公路》2020,(8)
松浦大桥维护改造面临荷载大幅增加,需维持两片主桁不变,且只能原位负载加固施工等不利条件。依托该工程,进行大跨径钢桁梁加固改造中杆件、节点加固方法的研究。针对加固构件不同受力特点提出不同加固设计方法,提出了针对性的加固施工措施,计算表明,加固后老构件对结构安全起控制作用,加固时负载系数越小,可取得的加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肇庆西江特大桥主桥为5×144m连续钢桁梁公铁两用桥,该桥于2015年10月15日遭受采砂船舶碰撞,造成第4孔第5个节间钢桁梁杆件严重变形,危及铁路行车安全。根据构件变形及受损状况分析,确定采用拆除上游侧严重受损的纵梁,利用鱼腹式钢纵梁临时代替,暂时保留下游侧轻微受损纵梁的临时加固方案对铁路桥进行快速抢修加固,并在快速抢修后进行行车试验。结果表明,桥梁满足列车通行要求,实现了铁路线快速抢通。在铁路快速抢通后,利用"天窗点"时段更换铁路下平联及纵梁,对下弦杆进行局部冷矫正及补强,完成永久加固修复后通过行车试验测试桥梁运营的各项动力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列车正常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8.
四渡河大桥钢桁梁节点板局部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渡河大桥主桥为单跨900 m双铰钢桁梁悬索桥.主桥加劲钢桁梁的节点板处构造及受力均较复杂,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代表性的节点板处局部应力进行空间分析,为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3座通航孔桥均为钢桁梁斜拉桥,主跨钢桁梁采用架梁吊机整节段悬臂架设.为选取合适的钢桁梁整节段悬臂拼装杆件对接顺序,以该工程大小练岛水道桥为背景,采用M IDAS Civil软件建立该桥整节段钢桁梁悬臂拼装模型,分析结构受力状态,并对不同的杆件对接顺序进行研究比选.结果表明:架梁吊机起吊待架钢梁节段后,已...  相似文献   

10.
华盛顿塔科马海峡新桥采用跨径布置为(426.7+853.4+365.8)m的钢桁梁悬索桥,上部结构采用焊接双主桁的钢桁梁与整体正交异性桥面板的组合结构,材料为AASHTO HPS50W和HPS70W高性能钢材.主缆跨中设置铰接式中央扣,桥塔处设置新型抗震摇杆支撑,全桥仅设2台检修车.桁架下弦杆下翼缘设计为检修车轨道,下平联与检修车轨道结合一体,仅在桁架偶数节点处设置竖杆,横梁采用变高度腹板.采用全尺寸物理模型验证过的方法进行正交异性板局部有限元分析;通过稳定分析和疲劳分析,评估了海上运输过程,对钢桁梁进行了加强设计.钢桁梁、桥塔、沉井等构件的设计都满足将来下层桥面布置车道或轻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桁梁大悬臂架设过程中风荷载对施工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合理的钢桁梁大悬臂架设抗风措施研究.分析作用于钢桁梁的风荷载,并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钢桁梁悬臂架设施工阶段模型,对3种抗风措施(①将抗震挡块抄垫顶紧;②设置钢梁纵向限位装置;③设置只受压抗风牛腿)组合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采用抗风措施①和③的组合,即在钢桁梁A23-A24、A24-A25(A23'-A24'、A2’-A25’)上弦杆与塔柱之间焊接只受压抗风牛腿并将下横梁顶部抗震挡决抄垫顶紧.实践证明,所采用的组合抗风措施在使用过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斜拉桥连续钢桁梁节点区域结构复杂,受力集中,是控制设计的关键.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上海闵浦二桥钢桁梁节点的受力性能,计算分析节点区域的应力分布,并对应力集中提出了相关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行天桥是城市中立体交通较常见的形式。本文通过对某钢桁梁人行天桥具体设计过程的介绍,把钢桁梁截面尺寸与结构竖向自振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钢桁梁设计内容进行了归纳,对桥墩设计从自振频率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供今后类似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桁梁双层桥面斜拉桥,钢桁梁采用散拼法架设.桥塔至辅助墩之间的钢桁梁采用双悬臂法架设,发明了一种自平衡抗风装置用于增强钢桁梁在对称双悬臂架设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采用架梁吊机直接架设桥塔区钢桁梁;采用专用的三维空间定位吊具吊装多角度空间倾斜腹杆;研制了整体可移动施工脚手平台来提高钢桁梁架设过程本质安全;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多种合龙调整措施,实现了钢桁梁中跨高精度快速合龙.实践表明,整个钢桁梁架设过程安全顺利,成桥线形流畅,各项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殿永  黄克起  刘康 《桥梁建设》2012,42(Z1):72-75
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是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钢桁梁采用散件拼装,南、北岸钢桁梁杆件分别从各自的制作厂散件上船水运至桥位处.为了让构件在桥址处顺利下船,通过对现场实地勘察,根据桥位处两岸互通不便、长江水位涨落大等地形水文情况,南岸选择在上游200 m处,利用既有采砂点,填筑至适当标高,并选定桅杆吊作为卸船设备;北岸选择在上、下游塔柱之间的江边位置,利用江边岩体形成的天然港湾作为码头,并在临江面做加固措施,利用大吨位汽车吊作为卸船设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韩庄老运河桥80m跨下承式钢桁梁无导梁拖拉施工技术,对钢桁梁结构形式、无导梁拖拉施工特点及难点进行了阐述,着重对临时支墩、上下滑道、水平牵引装置等临时结构进行了设计,对钢桁梁主体结构及临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施工中的关键控制点、线形控制、纠偏及防滑溜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钢桁梁受损节点加固后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钢桁梁桥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受损节点加固后力学性能分析的方法和结果。首先按照规范验算撕破强度,然后根据实桥荷载试验结果,建立并修正ANSYS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在各种机车类型,尤其是D型机车作用下的节点板受力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各种工况下的分析结果,制定该桥当前通行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大跨钢桁加劲梁悬索桥耳板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坝陵河大桥为主跨1 088 m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利用ANSYS建立钢桁梁耳板节点的空间模型,进行弹塑性分析.通过对耳板节点进行足尺模型静力试验,得到静力荷载作用下钢桁梁耳板节点上各测点应力.结合有限元分析和模型试验结果,分析钢桁加劲悬索桥耳板节点的应力分布及传力机理,对耳板节点的承载能力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9.
铁路钢桁梁桥状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志明 《桥梁建设》2006,(Z1):143-145
以京广上行线洣河大桥为例介绍铁路钢桁梁桥的状态评估方法,为维修加固和更新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针对原位拓宽的铆接钢桁架桥中不同受力特点的桁架构件采用合理的加固方法,以松浦大桥拓宽加固工程为例进行分析。松浦大桥主桥上部结构采用两联(96+112)m的连续铆接钢桁梁,根据拓宽后的结构荷载,按照现行规范计算确定承载力不足的主桁构件,并根据这些构件的受力特点分3类进行加固。对抗拉强度不足的构件,采用在其翼缘或腹板增贴钢板的方法进行加固;对稳定不足的构件,采用增贴角钢的方法进行加固,此外,可增设侧向约束构件以减小杆件的计算长度;对抗压强度与稳定均不足的构件,采用填筑混凝土形成组合构件的方法进行加固。按照所提出的方法对松浦大桥主桁构件进行加固后,其主桁构件的承载力均能够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