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小龙坎铁路隧道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方法,对既有铁路隧道受下穿区间隧道近接施工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既有铁路隧道受影响范围为90 m;通过及时对监测结果的反馈,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最后确保了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小龙坎铁路隧道和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根据左权县西安村水电站1号引水隧洞下穿既有阳涉铁路半坡2号隧道工程实例,结合经验公式法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引水隧洞下穿既有铁路隧道的爆破施工影响进行研究,分别得出引水隧洞控制爆破范围和既有铁路隧道受影响区段及变形规律,提出引水隧洞爆破施工时既有铁路隧道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既有铁路隧道衬砌结构和列车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爆破振动效应对既有铁路隧道运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既有铁路隧道附近进行爆破作业,进行复线隧道或边坡开挖施工,对既有铁路的运营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是直接危害列车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因而,爆破振动效应对隧道的影响,需进行详细和全面的分析,以确保既有铁路运营的安全。本文结合某铁路隧道附近的山体开挖,分析了爆破振动效应对既有铁路隧道运营的影响,为既有线隧道附近爆破施工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在建的某城际铁路暗挖隧道段下穿既有铁路线路为工程背景,对既有铁路列车运营对下穿隧道的振动影响展开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因施工前对既有铁路线路采取的预加固措施及对既有铁路的运行速度的限制,有效减小了既有铁路运营对新建隧道带来的影响,列车动荷载引起的隧道内力及变形并不显著,不需要单独进行加固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新建旺东物流园周边临近既有铁路,须在石门至长沙铁路北西联络线隧道上填土堆载,并临近隧道进行桥梁桩基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铁路隧道的模拟分析进行强度、裂缝、位移等多项指标检算验证,同时提出一系列工程应对措施,以确保铁路隧道安全和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性问题,基于有限元摩尔库伦原理对不同施工工法的三维隧道交叉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CD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新建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引起的公路隧道施工不同部位稳定性演变和运营铁路隧道沉降变化,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身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拱顶沉降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水平收敛上CRD法效果最好,其次是双侧壁导坑法。不同工法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不同,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公路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的沉降影响最小,且不建议在交叉隧道处采用CD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7.
依托重庆地铁五号线单护盾TBM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的工程实例,对单护盾TBM上跨既有铁路隧道工程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单护盾TBM姿态控制、隧底注浆加固、豆粒石吹填及回填注浆等施工控制技术措施顺利上跨既有铁路隧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新建铁路以隧道的方式下穿既有铁路越来越多的出现且在大量的工程当中且影响越来越严重。结合京石高铁下穿既有石德铁路工程,对下穿隧道暗挖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隧道下穿施工时对既有铁路路基沉降、轨道沉降、轨道水平偏差及轨向偏差的变形规律,得出了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铁路线路的影响,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建铁路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建隧道小净距、大角度下穿既有运营隧道一直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难题之一,此类施工既要保证新建隧道施工安全,又要确保既有线安全正常运营。针对山岭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工程实例,计算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最小理论净距,在分析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立交关系、所处地层条件、既有隧道现状的基础上,对立交影响段附近新建隧道的施工方案及既有铁路隧道的加固方案进行研究。严格控制爆破振动对既有隧道结构和线路的影响,对既有隧道及新建隧道的监控量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指导现场施工,确保下穿施工时既有线行车及新建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铁南京站过站区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京站过站区隧道是国内第一例采用矿山法穿过既有铁路的暗挖大跨隧道 ,隧道地表为京沪高速铁路 ,施工中采用 70m长 2 5m× 2 5m箱涵及D2 4施工便梁对既有铁路进行加固 ,隧道施工采用CRD工法 ,成功穿越既有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