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京港澳(北京—香港—澳门)高速公路某试验断面为背景,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路基加宽工程中土工格栅不同材料参数、不同铺设位置、宽度及嵌入老路堤深度对加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格栅模量增加能提高对路基位移的限制作用,且在侧向位移上表现更明显;土工格栅嵌入老路堤的长度增加与铺设宽度增加均能提高对路基侧向位移的限制,但这种变化并非始终为线性;铺设2层土工格栅且铺于底部与中部对侧向位移的限制作用最佳,若只铺设1层格栅则铺于路基底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沪嘉高速公路穿越温湿地带均属于高压缩性软土地基,2.5m 以上路堤达70%,综合考虑对3.5m 以上的路堤采用袋装砂井预压排水固结法。根据太沙基固结理论,将袋装砂井埋设在软土基中,砂井直径一般为7cm,井路1.5m 和3m 两种,砂井长度一般为12—15m,最长小于25m,均未打穿淤泥质粘土层。砂井平面为等边三角形,并在其上铺设  相似文献   

3.
以铺设和不铺设土工格栅的2种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土工格栅的作用机理;从土工格栅的铺设层数、层位、长度,以及材料弹性模量等参数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在路基拓宽工程中铺设土工格栅能够改善新老路基接合处的受力状况,对控制拓宽的新路基沉降有益。土工格栅铺设的层数越多,对路基的沉降控制越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新旧路堤结合不良引起的道路工程病害,采用强夯补强处理后铺设土工格室进行路堤变形处治,通过埋设沉降杯进行现场监测并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寻求湿陷性黄土地区新旧路堤结合处不均匀沉降的解决方法,以减少高速公路加宽运营中的各种工程病害,为今后旧路加宽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由33节、总长5 664 m的海底沉管组成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已成功铺设19节,长度已达3 285 m,已完成进度逾57.99%,顺利挺进至全长约13 km、宽约750 m的龙鼓西航道中心区域。总长55 km的港珠澳大桥,由岛、桥、隧3部分组成。其中,先后穿越伶仃航道和龙鼓西航道、建好后为双向六车道的海底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隧道曲率对保温层设计以及隧道纵向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以河北延崇高速金家庄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推导、CFD模拟的方法探讨隧道曲率对寒区隧道温度场分布特征的影响,并推导出不同曲率下的隧道保温层铺设长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的曲率造成了隧道内空气的非对称流动,进而造成隧道左右侧对流换热不对称,以及温度分布的不对称,且曲率越大,非对称现象越明显;2)隧道内外侧的边界层空气速度差异随曲率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离心力造成的偏移效应在隧道进洞深度150m处出现并迅速达到稳定;3)提出的保温层铺设长度计算公式考虑了曲率造成的隧道内温度非对称现象,可用于计算不同曲率隧道的保温层铺设长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石家庄翠屏路项管工程的实践经验,从井点埋设深度、埋设数量及顶力的合理确定等方面,对高水位浅覆土条件下井点法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技术保障措施,解决了顶进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大大益善     
《经济导报》2006,(1):99-100
JFL De Nul号,世界上最大的挖泥船,正在管道铺装的大规模挖泥作业中创造着新的记录。通过从海底切挖出大量的泥沙和砾石,为油轮疏浚出安全的航道,或支持管道的海底铺设工作,这在许多海上项r目或港口项目的施工中,都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小口径管道埋设机(YAMATO HOLEATTACKER MACHINE)是专门用来在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城市埋设φ250~800毫米小口径休谟管和钢管,例如埋设上下水管、遂道钢管护顶、煤气管,地下电缆管等。它是使用多年的“OHA”机的改进机。一、YHAM 施工法概要及特点在先导管的后面接临时钢管(长2000毫  相似文献   

10.
首次研制开发了多功能路基沉降测定板,与其它沉降测试设备相比,该装置功能齐全、易于加工、方便埋设、观测直观且数据可靠。利用该装置可以对台背路基不同时间纵向、横向、深度方向上的沉降进行观测,从而全方位揭示路基沉降变形规律。沉降板的设计避免了周围介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保证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而且沉降板埋设过程中不影响施工。在惠州西林河大桥工程中使用多功能沉降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通过热流体的能量传递来达到融雪化冰的目的,水热式融雪技术在预先埋设的管道内通入作为传热载体的循环热流体。针对山区高速的特殊路段,结合地理与气温环境情况,将可循环再生资源隧道温泉水作为山区高速桥面融雪的热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确定了漫排式水热融雪桥面系统的设计与铺设方案,并铺设了试验路。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桥面漫排式温泉水融雪系统,融雪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以为采用水热式融雪化冰系统的路面及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独立的薄壁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工程中由于其工序的繁琐、精度和成品质量控制难度大,逐渐被预制装配化施工替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中管廊电缆通道隔断隔墙因其位置的特殊,预制装配化施工难度较大,故仍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使其与沉管隧道本体连接,在恶劣的环境下为沉管隧道打造了一条完美的海底脊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报》2007,(1):34-42
在深海水域从事勘探和生产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有关在海底安装水下生产设备和铺设海底管线会遇到若干困难和复杂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气温度对高填方路堤和天然地面下温度场影响特性的异同,依托三淅高速公路工程灵卢段黄土填方试验段,在路堤及天然地面下埋设温度传感器,进行现场跟踪实测,在时间轴和深度轴上分析土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变化幅度及大气温度的影响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温度变化的滞后性普遍存在于路堤内部及天然地面以下,且浅层变化幅度大,深层变化幅度小;在同一时刻,路堤中存在不同温度变化趋势;在相同深度层中,路堤内部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天然地面以下;大气温度对天然温度场的影响深度在4~ 6 m之间,对黄土路堤温度场的影响深度大于10 m  相似文献   

15.
真空管道交通断面小、结构轻、集成度好,适合以高架方式建设在海床上,成本低于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沉管隧道和悬浮隧道,宜作为台湾海峡通道的备选方案。为早日启动建设工作,为方案比选与论证提供参考,对台湾海峡海底真空管道线路走向、线路纵断面、入海点、上岸点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析。根据最短距离原则、两岸城市发展情况、既有交通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以及海岛分布、海底地形地貌,并结合真空管道结构特征,基于海底等深线图,给出不同条件下的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图,并予以比较分析。合理线路走向位于平潭—新竹通道范围,具体有平潭—桃园新屋区和平潭—新竹北区2条线路可供比选。跨海段线路长度约为128km,最大深度为87m,最大纵坡10‰。入海段宜取最大限坡以减少波浪冲击范围长度,或者入海点前采用隧道方案直达海底。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因为温度应力而引起危害裂缝,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并且计算了工程实际环境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及温度应力随龄期的变化趋势。根据模拟结果通过在混凝土内部铺设冷却水管,同时在施工阶段埋设温度传感器来动态监控混凝土内最高、最低温度及内外表面温差,监测数据表明承台混凝土最高温度54. 8℃,最大内外表面温差20℃,混凝土未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多年冻土区路基中铺设XPS保温板引起的弯沉超标问题,采用数值方法研究XPS保温板自身材质、下承层模量和埋设深度等因素对XPS保温板路基弯沉的影响规律。基于计算结果,提出满足弯沉控制的XPS保温板铺设的必要条件,并通过试验路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XPS保温板路基顶面弯沉随XPS保温板模量、下承层模量、XPS保温板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且呈线性关系,XPS保温板自身材质和下承层模量对XPS保温板路基顶面弯沉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实体工程中埋设温度传感器,以准确获得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情况。根据大量的实测沥青路面温度场数据,对不同气温和气候条件下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高温期温度场数据针对性分析后发现,路面温度与结构层深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应的关系式,以此可预测结构层任何深度处的路面温度,为研究夏季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为黑色路面,针对其吸热储能特点,在沥青路面结构内埋设热管转移其热能,并通过温差发电片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研究不同热管数量、埋设深度及发电片数量对热电转换的影响,力求更加有效地进行热电转换,为将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相关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7,(12)
防沙立柱作为防风固沙工程中常用的方案,对防风固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沙漠地区,防沙立柱的埋设则是沙障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文中对防沙立柱的埋设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沙漠植树器"进行改装,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节约人力,为日后防沙立柱的埋设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