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测量机器人的二次开发及在桥梁变形监测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徕卡TCA测量机器人在桥梁工程变形监测中的二次开发与应用,结合其串行通信接口GeoCOM,采用VB程序设计方法,实现了计算机远程监控、数据自动存取和处理,测量机器人全天候无人值守,智能化、自动化对目标点进行监测。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测量机器人自动监测桥梁工程变形具有效率高、实时、准确、监测软件易修改、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地铁隧道测量机器人自动化变形监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机器人具有高智能、高精度、方便编程的特点,从而拓宽了监测领域.通过对测量机器人自动化变形监测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了地铁隧道在狭长空间的自动监测,解决了实时监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测量机器人应用于吊车轨道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测量机器人在吊车轨道变形监测系统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测量机器人与监测数据采集软件,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设计了监测方案,编写了监测数据分析管理程序,使得工程现场测量数据采集与数据后处理结合起来,从而能更高效率的进行工程监测,保证了吊车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利用测量机器人、专用棱镜在自动全站仪基础上组建轨道几何状态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对运营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实测数据表明,机器人测得的结果与安博格小车实测值相关性、一致性好,满足实用要求。该系统成功应用在国内首例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路基项目中,为京广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代表测量装备领先水平的目标自动识别型测量机器人(徕卡TCA或TCRA型全站仪)产品采用光电自动识别照准技术配合伺服马达驱动技术,实现了测量目标的自动搜寻、照准、跟踪、测量、计算功能,从而使外业测量作业自动化成为了现实.对这一产品机载程序的二次开发环境GeoBASIC进行了研究,并以该环境下开发的自动变形监测机载程序--超级观测员(SuperSurveyor)为例,介绍了开发过程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平面变形监测日益重要,而目前的监测手段与精度难以满足需求.通过对常规的平面变形监测方法优缺点及测量机器人全站仪的精度分析,创新了在高速铁路特殊监测条件下的平面监测方法,并分工况对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论证.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证明新的监测方法效果良好,可使得高速铁路平面变形监测精度及效率达到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以合肥地铁2号线下穿国铁施工的变形监测为例,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来实现对铁路形变的高频高精度监测,包括静力水准仪及自动测量机器人两套全自动监测系统,其监测成果利用网络传输,可通过电脑、手机联网实时查看,保证了工程各方对铁路形变的及时掌控,其研究成果可为其他自动化监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方杨 《铁道勘察》2022,(2):44-47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间无法采用人工实施变形监测的难题,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自动化变形监测技术,以测量机器人作为数据采集设备,并与4G DTU进行串口通讯,采集的数据经过4G网络和互联网实时传输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上的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控制测量机器人,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进行周期观测,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平差计算,用户通过登录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测量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查询监测结果。通过研究,实现远程控制测量机器人进行数据自动化采集、数据自动化传输、数据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数据远程实时查询和共享,并在实际工程中予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可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保障数据质量,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保障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9.
用GeoBASIC开发测量机器人机载程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表测量装备领先水平的目标自动识别型测量机器人(徕卡TCA或TCRA型全站仪)产品采用光电自动识别照标准技术配合伺服马达驱动技术,实现了测量目标的自动搜寻,照准,跟踪,测量,计算功能,从而使外业测量作业自动化成为现实,对这一产品机载程序的地次开发环境G BASIC进行了研究,并以该环境下开发的自动变形监测机载程序-超级观测员(SuperSurveyor)为例,介绍了开发过程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10.
地铁结构变形及病害发展是众多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结构安全自动化监测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用于监测地铁结构运营期的形变和表观病害的状态变化。文章围绕测量机器人、移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对信息的智能化感知、智能化处理和成果展示进行解释,然后以苏州地铁1号线为例,阐述智能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