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有限元计算方法,对雷堡坳大桥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各种工况进行稳定特征值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自重、施工临时荷载、挂篮等竖向荷载对结构稳定性起主导作用,尤其挂篮突然脱落、上部结构悬浇箱梁一端滞后施工一个梁段对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增设横系梁可以提高桥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增从(增城—从化)高速公路增江天桥主桥箱梁的挂蓝悬臂施工,对大桥挂蓝主桁架进行计算与稳定性验算,增江大桥的成功合龙及主梁的悬浇施工变形、合龙精度、挠度和结构应力等证明该桥挂篮主桁架的设计和稳定性验算方法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韩洋 《中外公路》2019,39(5):136-138
挂篮悬臂浇筑是大跨钢筋混凝土箱拱的常用施工技术,环境适用性强、造价低、场地限制小、吊装要求低、整体性好、后期维护费用低,其中挂篮是悬浇过程中拱圈节段的主要承重构件,挂篮设计、计算是施工成败的关键。该文以贵州某拱桥混凝土箱拱悬浇施工挂篮为研究对象,对该桥施工过程中所用倒挂式三角斜爬挂篮的设计、计算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计算结果表明6种工况下挂篮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均满足要求,该类挂篮在实桥上的成功运用,为大跨箱形混凝土拱桥挂篮分节段悬浇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道跨铁路斜拉桥为138 m+(81+41)m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主梁为非对称单侧变宽截面双边箱结构,采用挂篮悬浇施工,最大悬浇节段重达800余吨.为解决桥下净空受限,变幅、超宽双边箱主梁悬浇施工难题,设计分体式多主桁与整体式变宽底模平台、低高度底模走行梁悬浇挂篮体系,承载力达1 000 t.该挂篮体系由主桁系统、底模系统、模板系统、吊挂系统、平衡及锚固系统、走行系统、防护平台等组成,通过主桁与底模分步走行及3次体系转换方式实现主梁悬浇施工.采用MIDAS Civil平面模型和ANSYS空间实体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挂篮和主梁应力和变形均满足要求.该桥采用该挂篮系统进行主梁悬浇施工,实现了特殊条件下的多组挂篮走行,变幅、超宽箱梁悬浇等作业.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中心区铁路跨线桥为(106+248+106)m双塔单索面跨线斜拉桥,其上部结构跨越货运铁路、客运铁路、站场专用线等多条铁路。针对该桥结构特点和施工难点,将跨线桥主梁分为A、B、C区:A区位于斜拉桥的两端,远离铁路限界,采用支架法现浇;C区为主跨中央139m范围,位于铁路专用线上方,采用挂篮悬浇施工;B区为桥塔两侧的对称区段,直接跨越铁路运营线,通过比选,2号塔B区主梁采用挂篮悬浇方案,3号塔B区主梁采用转体方案。施工中在铁路上方设置铁路防护屏蔽网,采用宽幅全封闭挂篮技术解决了铁路上方施工净空有限的难题,将转体分次进行,压缩单次"天窗点"时间,减少了施工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桐梓河特大桥是仁赤高速公路全线节点控制性工程,其施工进度直接关系到全线通车计划。悬浇梁施工为该桥施工控制重点,挂篮优劣关系到主桥悬浇梁施工质量及进度。通过优化主桁架的结构形式,提高了挂篮的整体稳定性,使得挂篮经受住了高山峡谷大风考验,保证了大桥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余杭区崇贤至老余杭连接线(高架)工程中两座跨高速公路的三跨悬浇连续梁桥的工程概况、主要技术标准、桥型选择、结构设计要点、结构计算等。从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结构几方面重点介绍了结构设计要点。采用悬浇连续梁桥跨越高速公路,解决了大跨度钢混组合梁及钢箱梁节段施工场地受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连铁路跨胶州湾高速公路特大桥跨越既有胶黄铁路,采用(48+80+48)m连续梁,如采用传统的悬臂挂篮现浇法施工,施工周期长,为减小连续梁施工对既有胶黄铁路运营的影响,采用先悬浇后转体到位合龙的施工方法可极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具有明显优势。结合该桥转体工点施工设计,对转体系统构造设计和采用的转体施工方法进行了介绍。该桥采用该方法顺利转体就位,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干溪沟特天桥为双塔双索面PC斜拉桥,主墩位于陡峭山坡上,主梁0#、1#梁段采用临时斜拉索配合牵索式挂篮悬浇施工,无支架系统,采用竖向拼装、整体起吊、竖向转体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以雄楚大街快速路跨铁路高架桥(28+68.5+63.5)m转体施工连续钢箱梁为例,分析了中支点外挑横梁的设置方式对主梁结构效应及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转体阶段预拱度设置方式对施工及成桥状态结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挑横梁对提高钢箱梁抗倾覆稳定性及改善结构受力较为有利,转体完成后施加上顶力合龙可减小预拱值,并改善一期恒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三汊矶大桥颤振稳定性的风洞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沙三汊矶湘江大桥为5跨连续双塔自锚式悬索桥,主跨328m。该桥设计新颖,结构特殊,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抗风性能研究。介绍了该桥的设计基本情况、三汊矶大桥节段模型和全桥模型风洞试验情况。抗风研究表明,三汊矶大桥在成桥运营阶段具备足够的颤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以某无塔非对称人行悬索桥为实例,建立了4个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对设置有抗风缆的钢桥面板悬索桥结构、有风缆的混凝土桥面板悬索桥结构和不设置抗风缆的钢桥面板悬索桥结构、混凝土桥面板悬索桥结构进行了静风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质量较大混凝土桥面板比钢桥面板更有利于结构抗风,设置风缆能有效地限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横向位移,提高结构失稳风速,研究还发现,若将抗风缆和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地结合最有利于结构抗风,且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提高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悬索桥颤振临界风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黄成造  谢军 《桥梁建设》2007,(3):30-32,51
改善抗风稳定性能是大跨度悬索桥设计和建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试验的结果对比可知,调整结构的气动外形和整体刚度,能改善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悬索桥的颤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悬索桥地基基础安全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润扬大桥悬索桥基础为对象,设计一个以微机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为润扬大桥管理和安全运行服务的工程安全监控支持系统。对系统的总体结构体系作了介绍,探讨了悬索桥地基基础运营期的主要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监控模型与监控指标制定方法以及安全性态评价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峡谷河流人行悬索桥的造价,本文提出一种峡谷河流的双曲抛物面空间缆索挂网式人行悬索桥,将双曲抛物面空间缆索网分散锚固于峡谷河流两侧的悬崖陡壁岩石之上,取消桥塔,取消吊索体系,管桁架式桥面加劲梁直接搁置在双曲抛物面空间缆索网之上,节约造价,装配式施工简便。结合某150m跨径峡谷河流人行景观悬索桥,建立Midas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动力模态特性分析研究,验证了双曲抛物面空间缆索挂网式人行悬索桥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界首市裕民桥主桥为主跨142 m的自锚式悬索桥,设计步骤主要包括桥梁总体布置的确定、静力有限元建模、整体稳定性分析、缆索线形确定、运营阶段内力分析以及构件强度验算等;同时,还需建立动力模型,以了解桥梁自振模态,并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进而验算桥梁的抗震性能。所总结的内容可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州猎德大桥是一座边跨散索套底部无支承的空间主缆自锚式悬索桥,若按由主塔向锚跨的常规顺序张拉边跨吊索,则边跨散索套将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引起主缆索股在锚管口的弯折。针对此问题,根据该桥体系转换应遵循的原则,给出体系转换的方案,即主跨吊索按常规顺序张拉的同时,交替张拉边跨吊索。边跨吊索张拉顺序为:先张拉散索套附近第1根满足构造条件的吊索,然后由该吊索向散索套逐步张拉,再由该吊索向主塔逐步张拉。最后给出该类桥体系转换的实施要点。猎德大桥体系转换实施效果良好,高效高精度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悬索桥恒载作用下缆索线形及内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悬索桥恒载作用下缆索线形及其内力的计算方法。先用悬链线公式给出主缆的近似位置,然后通过对结构进行拆分、组合的分析过程,给出缆索成桥线形及其内力的计算步骤。对润扬大桥悬索桥的成桥状态进行分析,并与竣工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准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800 m级超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需求,提出了单叶双曲面状变截面钢管混凝土飞燕拱与自锚悬索的组合桥.钢管混凝土飞燕式拱桥的推力可与自锚悬索桥的拉力平衡,形成自平衡结构体系,且以拱肋结构受力为主,自锚悬索体系受力为辅,两者协同工作,优势互补;另外,由于采用了单叶双曲面状变截面钢管的四肢空间桁架拱肋结构形式,从而能减...  相似文献   

20.
张新军  张丹 《公路》2007,(10):5-8
吊拉组合体系桥是由悬索桥和斜拉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缆索支承桥梁,它综合和克服了两种体系的优点和缺点,具有较强的跨越能力。以1400 m主跨的吊拉组合体系桥、悬索桥和斜拉桥设计方案为例,采用三维非线性抗风分析方法,进行了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的分析和比较,并从抗风稳定性角度探讨了吊拉组合体系桥在超大跨径桥梁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