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观察了镇疼药吗啡及其拮抗剂纳洛酮对离体蟾蜍脊髓腹根反射(VRR)的影响。发现小剂量吗啡(3.5×10~(-7)~10~(-5)M)对离体脊髓VRR具有兴奋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它与吗啡浓度呈正比关系。而大剂量(5.32×10~(-5)~8.08 ×10~(-5)M)吗啡则对VRR有抑制作用。单独施加纳洛铜于标本对VRR无兴奋或抑制作用,但当一定浓度吗啡兴奋标本时,加入纳洛酮可对抗其兴奋作用。进一步加大纳洛酮浓度,甚至可抑制VRR。实验资料提示纳洛酮可对抗吗啡对离体脊髓VRR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蟾蜍离体脊髓为模型,研究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发现锂能增强刺激背根在腹根诱发的反射性电位(DR-VRR),且抑制刺激背根在邻近背根诱发的背根电位(DR-DRP);锂对蟾蜍离体脊髓作用的阈浓度在4mmol/L以下。用蔗糖间隙法记录脊髓背、腹根极化水平,发现锂能引起腹根去极化,且作用不被Mg~(++)阻断;锂也能引起背根去极化,但去极化能被Mg~(++)阻断;锂还能抑制背、腹根上的强直后超极化。锂作用的基本机理可能与Na~+-K~+泵的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离体蟾蜍脊髓为标本,观察亚硒酸钠对腹根反射的作用。发现硒对腹根反射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用蔗糖间隙法记录表明硒对腹根有去极化作用。Mg~(2+)明显削弱这一作用,提示硒对中间神经元的作用占主要地位。亚硒酸钠可时抗腹根的强直后超极化电位(即强直VRP的正相波)进一步从反面印证了它对腹根的去极化作用。本文所得结果说明亚硒酸钠对蟾蜍脊髓具有先兴奋、后抑制的双相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颈动脉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升高是引发血管性头痛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血管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理想体外模型.方法 SD大鼠三叉神经节在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离体培养12、24、48h后免疫组化方法比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细胞数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PCR)确定CGRP-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24h后CGRP的免疫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增高,CGRP-mRNA表达水平也较新鲜组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后能精确模拟体内血管性头痛发作期CGRP的变化,是研究血管性头痛发生机制和开发药物作用靶点的理想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评估它对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60只大鼠分成3组,用Allen s改良法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Egb腹腔注射,用斜板试验法和Bosso, Beattieand Bresnahan(BBB)评分法观察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斜板试验法临界角度药物组和损伤组比较:7 d,P<0.05;14 d,21 d,P<0.01。BBB评分法药物组和损伤组比较:7 d,P<0.05;14 d,21 d, P<0.01。药物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Egb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培坤胶囊对子宫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培坤胶囊对子宫的作用 ,探索其治疗痛经的机制。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离体大鼠子宫标本 ,用己烯雌酚和催产素制造小鼠痛经模型 ,观察培坤胶囊对子宫的作用。结果 培坤胶囊能明显抑制子宫收缩力(11.6 %~ 6 5 .7%)、收缩频率 (2 8.2 %~ 6 0 .2 %)和活动度 (36 .6 %~ 84.6 %) ,其IC50 分别为 0 .6 9g·L-1、0 .83g·L-1和 0 .2 3g·L-1。 2 .0 g·kg-1和 5 .0 g·kg-1的培坤胶囊能延长痛经小鼠的扭体潜伏期 ,减少扭体次数。结论 培坤胶囊能抑制子宫收缩 ,有抗痛经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单胺类递质包括儿茶酚胺(CA)和5-羟色胺(5-HT)两类物质。在下行抑制、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Dahlstrom 等的论述:大鼠脑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划分为A_1~A_(14)等14个神经元细胞群,5-羟色胺能神经元可分为B_1~B_9等9个神经元细胞群。其中脊髓中的去肾上腺素(NE)能神经来源于A_1、A_2、A_5~A_7;而5-HT能神经来源于B_1~B_3、B_5、B_7、B_9。本文现就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的神经来源及分布、脊髓内的受体和在脊髓水平对痛信息的调控等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豚鼠离体心房肌为标本,研究了不同剂量蛇床子素对心房肌生理特性及对窦房结自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明显抑制左房肌收缩力和BaCl_2诱发的自律性,抑制右房肌自发收缩力和频率;并延长功能性不应期。上述作用均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大剂量时,亦能降低心房肌的兴奋性。说明蛇床子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其降低心肌自律性及兴奋性,延长心肌不应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 在过去十年间,痛觉的闸门控制学说已打开了寻求新技术以调制慢性痛的道路。该学说提出,可通过增强一些正常生理活动来达到对疼痛的控制,而不是用脑和脊髓的不可逆损伤破坏一些正常生理活动来消除疼痛。特别是,这个学说导致了一些通过激活抑制性结构来控制疼痛的尝试。闸门控制学说的基本点是,在脊髓后角的神经结构起着像“闸门”一样的作用,能够增加或减少从外周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冲动流。因此,躯体的传入冲动在引起痛知觉和痛反  相似文献   

10.
1电喷发动机传感器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简称电喷,它的基本原理是微电脑根据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号,通过分析、计算、判断,精确地控制和选择最佳点火和喷油时刻及喷油量。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现最精确的优化,且各工况之间能做到最佳匹配;二是可实现闭合控制,防止喷射密度的变化所带来的喷油量偏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Ⅱ,AngⅡ)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洛汀新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科素亚对损伤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肾切除组、单肾切除+洛汀新组[10mg/(kg·d)灌胃]、单肾切除+科素亚组[20mg/(kg·d)灌胃]、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注射组(早晚各2U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注射+洛汀新组和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注射+科素亚组,共8组。通过右肾切除+STZ 4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Ⅰ型DN模型,模型建立16周后进行药物干预,期间每4周称量大鼠体质量,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动物。留取血清和尿标本,观察血糖、尿糖、尿蛋白/肌酐和AngⅡ的变化;留取肾组织标本,称量肾质量,行光镜检查,提取肾小球,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组织中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DN组大鼠血糖、尿糖明显升高、肾质量/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与DN组相比,洛汀新和科素亚干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增加(P<0.05)。2DN组大鼠肾脏病理呈DN早期表现(系膜增殖、系膜基质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可见蛋白管型)。洛汀新和科素亚干预组大鼠肾脏病理表现明显好转。3与对照组相比,科素亚治疗大鼠血清中AngⅡ水平明显增加(P<0.05)。4DN组与洛汀新治疗组Podocin和Nephrin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洛汀新和科素亚对糖尿病肾病都具有一定的足细胞保护作用;鉴于科素亚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AngⅡ水平明显升高,使得洛汀新在发挥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面更具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C-反应)为痛指标,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SCH)所诱发的肌梭传入对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SCH可兴奋大多数PA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而对WDR神经元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双侧PAG腹外侧区后,静脉注射SCH对WDR神经元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双侧PAG腹外侧区后,静脉注射SCH对WDR神经元C-反应的抑制分别呈现减弱、减弱、增强作用。结论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阿片肽类物质及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参与了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及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 (C-反应 )为痛指标 ,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 ,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所诱发的肌梭传入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 SCH可兴奋大多数 PA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 ,而对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损毁双侧 PAG腹外侧区后 ,静脉注射 SCH对 WDR神经元 C-反应的抑制分别呈现减弱、减弱、增强作用。结论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 ;阿片肽类物质及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参与了 PAG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组织胺(Histamin) 对不同动物心脏的作用,在整体动物和离体动物的心脏标本已经得到充分背定。选择性的应用H_1和H~2(分别称为Ⅰ型组织胺受体和Ⅱ型组织胺受体)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已经证明在豚鼠、兔、和小猫的心脏两房,两室都有这两型受体。但是由于动物种类不同,标本状况各异、以及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动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丹参及其提取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丹参素异丙酯是在进行复方丹参滴丸体内作用基础物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本研究旨在探讨其扩血管作用及机制,为丹参素异丙酯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大鼠肠系膜动脉为标本,以敏感的离体药理学实验方法记录血管平滑肌张力。分别利用内皮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钾通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剂作为工具药,研究了血管内皮、钾通道、β受体对丹参素异丙酯扩血管作用的影响。结果丹参素异丙酯(10-10-10-5mol/L)能显著舒张NE预收缩的血管;丹参素异丙酯能浓度依赖性的非竞争性抑制NE、CaCl2,5-HT的量效曲线;在去内皮的情况下,丹参素异丙酯能明显抑制NE诱导的细胞内钙释放;TEA能抑制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美托洛尔不影响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结论丹参素异丙酯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其通过抑制受体介导的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而舒张血管,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参与了丹参素异丙酯的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院骨科自1978~1993年共收治先天性脊柱畸形427例,手术证实合并脊髓纵裂40例,其中17例术前经CT检查确诊。18个骨嵴中(1例为2个骨嵴),16个为骨性嵴,2个分别为软骨性和纤维性嵴。CT特征:椎管中央的纵行骨嵴将脊髓或马尾分为两部分,多数骨嵴两侧蛛网膜下间隙及脊髓不均称;该部椎管扩大;椎体及附件结构紊乱。CT是一理想、可靠的诊断方法,不仅能准确诊断损害的平面,而且能显示椎管的自然状态和骨嵴的轮廓及种类。  相似文献   

17.
实验在分析诱发VRP传入纤维类别的基础上,以DRP和VRP为指标,观察了牛蛙视叶下行冲动对脊髓活动的影响。发现:1、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有早、晚两个成分;早期成分由Ⅰ、Ⅱ、Ⅲ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晚期成分由Ⅳ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2、刺激牛蛙视叶可诱发脊髓DRP。3、刺激视叶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早、晚期成分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时程长,且早期成分的抑制和DRP在时程上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视叶能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参与躯体感觉传入的离心控制,影响脊髓反射活动,并可能涉及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人和大鼠脊髓内P物质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后角的Ⅰ~Ⅲ层和李氏束有密集的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末,排列呈点线状或密网状,染为黄色、褐色或暗褐色。在中央管周围也有较密的P物质阳性纤维;而脊髓的腹侧角,这类阳性纤维较为稀疏。此外,在大鼠脊神经节中,我们观察到P物质免疫反应的阳性神经元胞体,属于小型细胞。  相似文献   

19.
���н�ͨ�������յ�ϵͳ����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交通信号控制和动态交通诱导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两个主要手段,两者智能协作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效率.本文分析了交通信号控制与动态诱导系统的关联特点,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和融合技术对其智能协作进行研究,提出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协作的结构框架,以交通信号控制执行级智能体为例,介绍分析智能体内在结构和作用机制,并研究了城市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系统协作模型,实现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智能协作和全局优化  相似文献   

20.
卢宝忠 《交通标准化》2008,(13):105-107
智能数显滑动式测斜仪是目前对高填方路基填筑时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行观测的比较先进和快捷的仪器设备。通过对路基水平位移产生机理、仪器的使用及其在沧黄高速路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操作过程简捷、数据精确、可操作性强,其检测数据能起到指导和控制路基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