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新建地铁穿越既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天麟  肖红渠  王刚 《隧道建设》2008,28(3):359-361
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由测试设备、数据自动采集器和应用终端组成,具有自动化、连续监测的优点。在北京地铁五号线崇文门站下穿既有环线地铁区间工程中,将静力水准、测缝计等组成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于既有线的结构及道床监测,通过施工期间的实时监测,快速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保障了新建车站的顺利通过和既有地铁环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GNSS自动化监测和传统路基自动化监测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北斗融合多源传感器技术的铁路软基稳定性监测系统的架构及实现路径,并以北斗融合静力水准在软基沉降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为例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 表明:北斗融合静力水准沉降监测系统为路基监测提供了统一的时空信息基准,可满足铁路路基从建设到运营全生命周期对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3.
李明 《隧道建设》2014,34(4):368-373
为解决对盾构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高速铁路沉降监测问题,以天津地铁3号线金狮桥站—天津站站盾构施工为依托,对既有城际铁路进行自动化监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为:1)介绍该工程穿越城际铁路情况及高铁监测特点和需求,说明高铁监测中必须实施自动化监测手段;2)高铁监测项目较多,对路基及钢轨沉降自动化监测重点项目进行研究;3)结合铁路特点进行静力水准和自动全站仪2套自动化系统的测点布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说明只有充分考虑环境特殊性才能有效发挥每种自动化监测手段的预期效果;4)通过数据比较,发现两者稳定性较好,说明采用智能型电子全站仪加棱镜监测手段解决目前钢轨自动化监测难题的手段是可靠的,为以后的高铁钢轨自动化监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桥梁变形监测技术存在精度低、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和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提出利用基于CCD静力水准仪传感器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桥梁变形进行监测。基于对昆明市虹桥路匝道桥施工对既有桥梁结构影响的研究,采用静力水准仪系统对既有桥梁变形进行监测,对该桥不同位置设21个测点,经过长达20 d的监测,变形监测频率为4次/d,共得到1 680组数据。通过选取典型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精密水准测量进行数据对比,可得静力水准仪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在桥梁变形监测领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空间位移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的安全与健康监测。该系统可以实时测量地球表面点的三维坐标,并使用差分定位,精度高达厘米,并且不受天气和能见度条件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江顺大桥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系统,介绍了桥梁空间变形监测的技术特点和监测方案设计。根据建立的结构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对从桥梁各结构监测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桥梁空间变形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6.
为了及时地获取监测数据,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对青岛地铁13号线进行在线监测。该系统可通过短距离无线传输和远程在线监控,对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内力、地下水位和爆破振动等变化实现自动化监测,并集成了监测数据分析功能、监测信息预警预报功能和工程资料管理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快速监测,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险情。  相似文献   

7.
马召林  李元海  李竹 《隧道建设》2012,32(5):719-724
中间柱的稳定性是超深地铁车站盖挖逆作法成败的关键之一,中间柱的沉降监控对结构的安全施工至关重要。以天津站交通枢纽超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为背景,首次采用静力水准量测技术对超深基坑盖挖法中间柱的沉降与隆起进行了远程自动化监测,并通过对监测数据与实际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中间柱沉隆控制基准值应根据开挖深度及分层开挖阶段进行适当增大的建议,解决了中间柱沉隆的连续远程监测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公路隧道,需要对既有隧道进行实时的自动化监测。全站仪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三维测量设备,可较为方便的在狭长型分布的地下隧道内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全站仪的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探讨了隧道沉降、收敛、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从多个工程实例来看,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用于隧道的监测精度较高,可满足实时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小河特大桥为国内单跨最大的钢管拱桥之一,同时地处山区深切峡谷,安全风险大。文章从保障桥梁的运营安全和提高大桥的安全预警水平和养护管理效率出发,提出建立对大桥主要构件实施自动化监测,获取桥梁结构主要参数的变化信息,对结构的静力和动力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进行综合性评估,实时了解结构的安全服役状态,对桥梁的危险状态及潜在威胁及时预警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了系统架构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既有结构(桥梁、隧道)的安全监控量测工作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根据自动化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际安全监控量测工程成功应用静力水准、电水平尺等自动化技术的经验,详细地阐述了自动化技术在安全监控量测工程中的应用,并对不同自动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合各类自动化技术的自身特点,对安全监控量测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合理建议,对类似安全监控量测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斌  吕宏权 《隧道建设》2019,39(Z2):406-412
为解决铁路隧道运营维护中钢垫梁的稳定性监测,以达到监测数据准确实时反馈,为既有线运营过程中施工安全提供参考依据,以某铁路隧道隧底整治工程为背景,采用精密光栅位移计配合光栅解调仪、GPRS 传输模块监测钢垫梁位移数据,静力水准仪配合采集软件监测钢垫梁沉降数据,利用计算软件实时分析以实现钢垫梁的稳定性监测,并采用TM50 测量机器人对钢垫梁上轨道坐标进行对比监测,并对比分析各项监测数据,验证其监测精度。提出了一套铁路隧道运营维护中钢垫梁稳定性的监测方法,解决了常规方法不能实时准确反馈监测数据的难题,为铁路隧道运营维护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洪震 《隧道建设》2011,31(1):53-56
为摸索出适用于城市交通繁忙、不易立尺地段的地表沉降观测新方法,通过推导全站仪固定测站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公式,论证用三角高程测量可满足二等水准测量,并根据大量的实测数据以及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与NA2水准仪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全站仪固定测站的方法,可满足城市闹市区交通繁忙市政道路的地表沉降观测,该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自流平沥青混合料是修补沥青路面坑槽的可靠材料。本文采用贯入度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分别评价不同自流平沥青混合料的静态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结果表明:自流平沥青混合料由于由于矿粉含量高,沥青用量大,高温性能普遍较差,仅适合小面积的坑槽修补。高SBS掺量改性沥青,在沥青中形成了SBS网状结构,提高了沥青的劲度和弹性,因此具有良好的抗低温、水稳定性能。由于自流平沥青混合料工艺特性,拌合温度较高,因此应重点考察沥青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道路工程中大多采用断面法处理土方问题,在运用断面法处理场地平整土方问题时,计算出的土方量会产生较大误差,在经济上没有达到最优。在建筑工程中,常常采用网格法处理场地平整的土方问题。结合项目实践对这两种方法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昱  刘开云 《隧道建设》2010,30(3):231-234,245
对国内外监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监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需求,以隧道工程的施工监测项目为应用对象,运用数据库管理和图形可视化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模型,实现监测数据的录入与存储操作、多视图可视化查询、时态曲线与空间状态曲线图、回归分析、生成报表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依据隧道设计规范中围岩稳定判断的相关规定,增加围岩稳定分析与预测专家库功能模块,最终开发完成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信息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工程实际,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隧道工程施工监测数据分析提供一个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目前大多数信息化管理平台兼容性及扩展性不强、功能单一,满足不了当前工程管理需求的问题,从高质量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架构、兼容性强的数据采集、扩展性强的分布式存储3个方面进行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采用分布式HBase列存储数据库和高性能Spark内存计算引擎,创建行业Hadoop集群生态架构,设计一种多协议、多通道且兼容性强的数据采集系统,为隧道掘进机大数据平台的采集、存储、搭建等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集智能监测、综合分析、协同管理、大数据应用功能于一体的隧道掘进机工程大数据管理平台,从管理和技术层面为类似的大数据平台设计开发提供参考,提升隧道掘进机施工效率,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OBD-Ⅱ系统是国Ⅲ和国Ⅳ排放标准实施的必要条件,其性能参数的采集是实时监测汽车尾气排放的基础。采用HCS08单片机系列之一的MC9S08GT 60MCU开发车用OBD性能参数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汽车上与排放相关的零部件上的传感器信号,并通过串口与LabVIEWVISA接口通信,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存储。试验证明,此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依托某高铁隧道施工概况,基于安全风险开发隧道监控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基于现场检测组网的理论基础,包括检测数据的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及远程接收子系统等部分,运用该系统对隧道围岩变形、锚杆应力、围岩与钢架之间喷锚混凝土应力开展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形成监测量程应变、应力及压力时程曲线。该系统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检测和环境净空扫描检测,及时掌控隧道地质情况和环境安全,为隧道施工方案调整和变更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增加了现场管控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张帅军  李云 《隧道建设》2010,30(3):262-267
以广州地铁五号线小北站工程为例,介绍光纤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的组成,阐述其在城市地铁工程监测的应用方法和监测成果,通过对温度、混凝土应变规律、钢筋应变计的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光纤传感器耐腐蚀,反应灵敏且数据稳定,能够细微地反映出各种变化,在地下工程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首次将光纤传感器应用在地下工程监测,还存在测点选择不典型、光纤传感器对应变和温度交叉感应、对测点保护不够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