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8,(11):32-36
1978年,伴随改革开放的大幕启开,我国造船、航运、港口业踏上了突围之路。为世界造船,为全球航运,拥抱万国巨轮,造船大国、航运大国、港口大国的轮廓日渐清晰。30年后的今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回望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聆听荡气回肠的长歌,重温难以忘怀的瞬间,把“春天的故事”再次唱响。  相似文献   

2.
钟彩 《珠江水运》2013,(20):29-31
过去,中国内地港口在世界港口中默默无闻,现在它们却正在改变着全球港口业的格局,全球港口业迎来了中国时代。一直有观点认为,我国是航运大国,而非航运强国;我国是造船大国,而非造船强国。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是港口大国,也是港口强国。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航运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国也确立了自己航运大国的地位。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实现由"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是航运业的一次战略调整,也是航运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我国具备了成为航运强国的实力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我国的航道、船舶、港口等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了成为航运强国的基础。在航道方面,我国内河航道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为基础,构成基本航道网。在港口方面,港口建设与布局基本建成,并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迈进。在船舶方面,也向大型化、标准化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我国已拥有运输船舶17.8万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正不断向航运中心建设的高级阶段发展,向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方向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航运功能要素的聚集和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日前表示,我国要实现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致力于航运软实力的提升。自改革开放后,我国无论是从船队运力还是港口建设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海运船队运力规模已超过1亿载重吨,位居世界第四位。中远集团船舶总运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中远、中海集装箱船队运力位居世界十强。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5个港口进入世界前十位,拥有亿吨大港14个,集装箱运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造船产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6.
<正>2014、2015两年,中国诞生了9几家航运保险中心,中国的航运保险真的成熟了?我国航运保险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远不及我国航运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虽然我国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国际贸易大国、第一港口大国、第二大造船国及第三大国际航运大国,但从航运保险这一个侧面来看,中国离航运强国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崔燕 《中国船检》2006,(4):8-13
2005年底,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在出席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我国已从港口大国进入港口强国之列。当中国航运、造船只承认其大,而怯于言强之际,什么原因使中国港口率先进入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8.
黄何 《中国海事》2012,(3):33-34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及世界性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海事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海事职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正不断向航运中心建设的高级阶段发展,向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方向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航运功能要素的聚集和综合发展。航运业的三大要素船舶、船员和航运公司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要素,其中注册船舶的聚集是促进航运金融业、航运保险业和航运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注册船舶的集聚与船舶注册登记制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安飞 《中国船检》2002,(8):22-25
造船与航运是海事界中两大龙头产业,长期以来备受世人的关注,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人们更是对它们寄予厚望,造船大国、航运大国甚至修船大国已经是呼之欲出,中国船舶工业一片辉煌景象.  相似文献   

11.
以“合作、交流、贸易、发展”为主题,旨在“发挥中国海洋大国、航海大国、造船大国优势,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示当代国际航海、造船及海洋事业的最新成果,推动中国造船、航运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的首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航运、造船及相关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航运大国、造船大国。作为海事界的重要技术力量之一,中国船级社(CCS)凭借多年的深厚技术积淀,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随着中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建设的不断加速,CCS也被寄予更多的厚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港口、航运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海运大国,也是港口大国。我国拥有优越的航运条件,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长江、珠江、黑龙江以及京杭大运河,为航运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运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现有年吞吐量万吨以上港口2000余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91个,对外开放港口120多外,每年接纳世界400多外国家和地区的般舶36000多艘,内河通航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交通部、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首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是第四届青岛海洋节活动的一部分,其宗旨是发挥中国海洋大国、航海大国、造船大国的优势,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示当代国际航海、造船及海洋事业的最新成果,推动中国造船、航运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主题为“合作、交流、贸易与发展”。世界著名航运、物流企业云集则是此次航  相似文献   

15.
信息     
《水运管理》2005,27(12):F0003-F0003
中国工业大奖航运、港口、造船行业初评揭晓徐祖远副部长主持初评工作2005年11月4日,中国工业大奖航运、港口、造船行业初评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确定了具有初评资格的四个企业和一个产品:中国远洋(集团)总公司、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大连新船重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和30万吨级VLCC油船一项产品。最后经初评委员会全体委员投票,确定了中国远洋(集团)总公司、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新船重工有限公司和30万吨级VLCC油船为首届中国工业大奖航运、港口、造船行业第一轮候选建议名单。这次初评工作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云浮当地经济,特别是港航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充分发挥云浮地区港口、航运和资源优势,帮助云浮各航运公司和造船企业走出困境,促进民营航运和造船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清晰地标注着一个大国的崛起足迹。这其中,GDP几乎呈几何级增长的事实体现在各行各业,例如,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的各种头衔的"大国",包括高铁大国、水电大国、海洋大国、航运大国、造船大国、港口大国、互联网大国,等等。然而,无论是国家整体经济,还是行业局部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强劲上升态势,我们所处的水运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顺应着经济发展的规律。"大国",一边激发着我们发展经济的信心,一边考验着我们保持信心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到了!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时刻,广东造船工程学会暨《广东造船》杂志社在此谨向广东乃至全国造船、修船、港口、航运、疏浚、海洋工程、配套企业等领域的行业人士致以新年最真诚的问候和美好祝福!  相似文献   

19.
世界造船航运看亚洲,亚洲看中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造船和航运业的全面崛起,人才短缺,便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从当前总体形势来看,造船、航运、海事、物流、港口、船检等领域,人才需求已相当迫切。近期,本刊就这一系列问题将连续展开跟踪报道,旨在与业界一起找出化解人才短缺问题的对策,使中国造船航运业更加健康而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运行业进入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已是海运大国、港口大国,也是内河运输大国,正在向航运强国、港口强国迈进,水路交通现代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