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衢九线接触网一跨内动态导高变化量较大、燃弧情况较明显的问题,对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进行有限元建模,对目前衢九线接触网弹性及弹性不均匀系数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与建设标准比对得到衢九线检测波形较差的原因,对承力索张力、接触线张力、第1吊弦的位置、吊弦数目对弹性的影响进行仿真得出结论,并提出了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高速铁路目前普遍采用的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为研究对象,以现场测试得到的整体吊弦动态抬升量作为有限元仿真的初始载荷,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模拟承力索、接触线和整体吊弦的安装施工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接触网的静态找形分析和和瞬态动力学分析,研究受电弓作用下整体吊弦的拉伸、压缩情况及动态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电弓经过时,整体吊弦的动态力波动较大,约为其静态力的6倍;同一跨内,1~#和5~#整体吊弦的吊弦力波动最大,受压幅值最大,3~#整体吊弦的受压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3.
李艳 《西铁科技》2003,(1):22-22,56
本文通过对接触网均匀弹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采用了弹性补偿吊弦,才能最有效地解决接触网均匀弹性存在的问题,改善弓网取流质量,消除集中负荷。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接触网整体吊弦的施工计算精度将直接影响接触网施工的效率与材料成本。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接触网铜棒式整体吊弦计算方法,通过该方法计算接触网整体吊弦的长度参数,并给出各种不同类型线路的吊弦长度修正公式。基于该算法开发了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装配及吊弦计算软件系统,并应用于兰新二线客运专线项目中,经实测数据验证,计算结果准确,提高了接触网铜棒式整体吊弦的施工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精准获得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初始平衡构型,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适用于不同悬挂形式接触网系统的找形模型。完成直链型悬挂接触网的找形,其中吊弦长度、接触线初始构型以及接触网静态刚度结果与参考值相比均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完成对实际线路京津线、武广线接触网模型的找形分析,得到的各参数与参考值基本一致,且吊弦长度随承力索张力的增加;通过吊弦力系平衡建立双层迭代获取半斜链型、斜链型悬挂接触网初始平衡构型,解决其吊弦长度不易计算的问题,在动力学模型稳态下的张力结果与预设值基本相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适用性;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斜链型悬挂接触网具有较大的吊弦长度、定位器作用力以及较小的弹性不均匀度,可为接触网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弹性链形整体吊弦的计算是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对简单链形和弹性链形两大悬挂分类讨论,从模型建立、理论基础、计算式推导到结论得出整体吊弦详细的计算过程,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和计算式设计了相应计算软件。  相似文献   

7.
吊弦施工是接触网悬挂调整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接触网的取流特性,随着铁路车辆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整体吊弦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环节吊弦,成为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吊弦的主要形式。我公司在2002年神朔线新增二线电气化铁路以及2003年西南线CDH27标段电气化工程的接触网施工中,都采用了可调式整体吊弦,根据相关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整体吊弦的预配和安装,一次成功率达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弹性链型悬挂高速接触网参数的选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研究弹性链型悬挂高速接触网参数对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接触网模型和质量-阻尼-刚度受电弓模型,对时速350 km弹性链型悬挂高速接触网/受电弓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考虑到接触压力和运行的安全性,对不同的动态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据此选取合适的高速接触网参数.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应优先采用120 mm2镁铜合金接触线,张力不宜小于27 kN;承力索采用120 mm2铜合金绞线,张力约为23 kN;跨距取55~60 m;结构高度取1.4~1.6 m;弹性吊索张力不小于3.5 kN;弹性吊索长度取16 ~18 m;支柱吊弦间距约为4.5 m;接触线坡度应控制为0;尽量避免波长为吊弦间隔2~6倍的接触线不平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为例,采用经典的力学公式推导出接触网状态与吊弦内力之间关系,求得满足接触线设计状态下吊弦作用力,并利用承力索静态变形与吊弦作用力、吊弦及线夹重量关系,精确地计算出接触网静态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小吊弦预配长度的计算误差,提高接触网施工质量,改善弓网受流质量,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接触线、(辅助)承力索的数学模型,利用吊弦对接触线、(辅助)承力索作用力及吊弦质量之间关系,采用迭代算法对柔性接触网吊弦长度进行精确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触网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加以计算,得出吊弦点处接触线位移与理论值相差最大值为1.26 mm,有效地解决了吊弦预配长度的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接触网系统中吊弦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吊弦结构参数对其处于拉伸载荷下的力学特性影响研究。首先,基于SolidWorks、HyperMesh及Abaqus等软件建立接触网吊弦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吊弦长度下的应力、应变以及刚度等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其次,设计吊弦拉伸实验,将吊弦刚度的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上述模型研究了吊弦节径比对吊弦力学特性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吊弦长度对于应力应变影响极小,但随着吊弦长度的增加,刚度呈非线性减小;吊弦节径比越小,应力应变则越大,且刚度随节径比的减小而呈现线性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接触网吊弦长度、节径比的选择及吊弦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吊弦是铁路接触网设备重要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接触线高度,保证弓网关系安全和良好的受流质量,是控制接触线与机车受电弓接触稳定性关键结构。其多采用人工预配方式,无法对吊弦预配参数做到标准化,预配精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本文结合铁路接触网施工现状,介绍一种接触网吊弦自动化生产线,通过伺服电机、光线传感器、PLC控制器等机构研制及优化,实现对接触网吊弦自动化预制,可量化预制参数,精准控制吊弦预配质量,显著提高吊弦预制工效,达到自动化、智能化预配管理目标,彻底替代传统人工吊弦预配模式,助力铁路智能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整体吊弦的受力无法在现场直接测量,针对这一情况,根据整体吊弦实际服役特点,分析既有测量方法的适用性,建立新的测量方法,设计一种适用于现场的接触网整体吊弦受力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可以直接安装在接触网上,并且不破坏接触网悬吊性能,有效解决了整体吊弦受力无法直接测量的难题,为深入研究整体吊弦的服役寿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京沪高铁接触网吊弦折断多发为研究对象,运用大数据统计得出吊弦折断的规律为正线比侧线高发等多种表象;分析问题成因与线路种类、轨道基础、线路曲直、锚段部位、悬挂结构和吊弦本身有关;提出要综合利用维修手段、注重发挥6C检测和人工检查作用、着力补强吊弦弱点、积极探索高铁锚段关节内加装弹性吊索有效方法,更好地为高铁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种接触网承力索吊弦线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对比,基于满足吊弦线夹基本功能为前提,在力求结构紧凑、自重轻、可靠性高等方面对原有吊弦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吊弦是链型悬挂接触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置对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受流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针对接触网故障中的吊弦失效,基于ANSYS软件平台建立了含吊弦失效的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受电弓采用归算质量模型;通过直接积分法对弓网系统相互作用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吊弦失效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得出吊线失效影响力与运行速度有关,且只在局部范围内有影响。同时对比单双弓计算结果得出吊线失效对单双弓影响规律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贾明汉 《电气化铁道》2023,(S1):144-148
简述了广深港高铁接触网存在的刚性绝缘吊弦缺陷,电连接、弹性限位定位器疲劳折断等系统性问题,围绕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试验,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全补偿简单直链型悬挂接触网整体吊弦的精确安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接触网整体吊弦的安装精度,以全补偿简单直链型悬挂接触网为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减小整体吊弦在测量、计算、预制、安装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误差,从而提高最终的整体安装精度,确保整体吊弦能精确的、一次性安装到位。整体吊弦的精确安装,提高了接触网的安装质量和运行性能,对改善"弓网"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新研制的接触网整体吊弦压接机从研制情况、总体结构、设计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压接机是针对接触网整体吊弦的现场压接、检测而研制的,并能适用于其它接触网零件的现场压接.  相似文献   

20.
针对接触网悬挂系统吊弦螺栓缺失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3D仿真数据的接触网吊弦螺栓缺失检测优化方法,利用3D仿真数据与深度学习对吊弦螺栓定位与识别.该方法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用于吊弦螺栓定位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添加一条分类分支,用于吊弦螺栓分类,以达到检测吊弦螺栓是否脱落的目的.通过对比使用3D仿真数据模型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