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汽车研究所与上海南北电气有限公司共同开发采用全集光超高光效固体光源(简称新光源),研制出汽车用的组合后灯,高位制动灯。这是汽车灯具的一项新技术。 它与装有普通白炽灯泡的汽车组合后灯,高位制动灯相比较,其优点如下: 1.工作寿命长。汽车用的白炽灯泡一般工作寿命为200~500h,而新光源的工作寿命可达10万h。 2.功率消耗小。汽车用的白炽灯泡的功率为27W(转向灯、制动灯、位置灯、雾灯、高位制动灯。),新光源的功率为9.2W,是前者的1/3。 3.瞬间发光,响应速度快。汽车白炽灯泡通电后的发  相似文献   

2.
慧文 《汽车与配件》2011,(31):32-33
为了能够低损耗地使用白色LED的光线,LEAF采用了精密的配光控制技术,并进行了可使白色LED保持高发光效率的散热设计。2010年12月上市的日产LEAF标配了LED前照灯,其设计宗旨是实现"全球最高的节电性能"。供应商日本市光工业在抑制白色LED的发光损失和配光特性方面做了大量研究,采用了对白色LED进行高效散热,确保高发光效率的对策。2个白色LEDLEAF的LED前照灯在近光灯光源上采用了白色LED,近光灯点亮时的耗电量为23W。  相似文献   

3.
根据变速器实际传动效率随转速、负荷、油温、流体特性等变化的状况,提出一个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变速器传动效率数学模型。相对于传动效率采用固定值的计算,采用所提出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为预测变速器功率损失和进行车辆动力总成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热驱动弹热制冷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被加热变形来驱动弹热材料相变从而产生制冷效应的新型固态制冷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将弹热制冷装置与燃料电池相结合的组合系统,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废热来驱动弹热制冷装置,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并产生制冷效果。基于燃料电池和弹热制冷的工作原理,采用Simulink建立了全系统动态耦合仿真模型,研究了组合系统的动态工作特性,并分析了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弹热制冷装置能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电堆工作温度为80℃时该系统可产生1.76 kW的制冷功率,调整电堆工作压强至2.5 atm可最大化系统的综合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电堆电流密度对组合系统的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呈现相反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2级滤清式自动抽尘空气滤清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功率损失计算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说明该模型能够用来模拟空气滤清器所造成的功率损失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关系,从而为进一步模拟动力装置效率打下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照明采用不同光色光源的光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视觉和中间视觉条件下,选取5个背景亮度对10名视觉正常的测试者进行反应时间测试试验,研究高压钠灯(HPS)、金属卤化物灯(MH)、紧凑型荧光灯(CFL)和发光二极管(LED)这4种光源的光效,及其光效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基于反应时间试验结果,以高压钠灯为基准,计算其余3种光源的亮度对比系数、相对光效和折算发光效率,最后综合确定不同光源在隧道照明环境中的适宜性和节能性.  相似文献   

7.
以华晨V5车型氙光组为例,通过选取光源、挡板和参数,设计多椭球反射杯,并运用ASAP进行配光模拟,从而实现氙光单元的开发设计.最后通过PAS单元进行实际配光模拟和样件实车夜视对比分析,得出配有25W低功率氙光单元照明系统的车辆具有更佳的照明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华晨V5车型氙光组为例,通过选取光源、挡板和参数,设计多椭球反射杯,并运用ASAP进行配光模拟,从而实现氙光单元的发设计。后通过PAS单元进行实际配光模拟和样件实车夜视对比分析,得出配有25W低功率氙光单元照明系统的车辆具有更佳的照明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放电式前照灯系统由稳压单元提供恒定的电压以及系统所需的直流或交流电压,由点火单元提供产生电弧的电压,通过将气体电离产生光源,采用了由反射镜和配光镜构成的新型光学系统,与传统的卤钨灯相比,高强度放电式前照灯的光通量,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增加,消耗电功率减少,可靠性提高,光谱更接近日光。  相似文献   

10.
研究工程机械受到寒冷环境影响及自身影响,确定驾驶舱采暖功率。以某一型号的挖掘装载机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试验,验证暖风系统的采暖制热功率,为工程机械驾驶舱热负荷计算提供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气体放电光源作为目前车灯照明非常流行的一种发光技术,正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方案。本文基于Philips公司最新开发的D5S模块,介绍气体放电光源的发光原理以及相关性能比较,并对当前市场上氙气大灯的改装中所需满足的要求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汽车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是指安装有气体放电光源的灯具。这种气体放电光源也叫高强度放电灯(High  相似文献   

12.
电池系统热失控扩散仿真是电池系统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能够为电池系统安全设计优化提供指导建议。因此,在满足系统模型精度的前提下,为大幅提高研发效率,非常有必要对热失控扩散的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本文采用“单体-模组”的研究思路,基于传统热失控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构建了以归一性生热方程为核心的简化电池模组热失控扩散模型,研究模型准确性及计算效率。结果表明:简化模型的计算时间为37 min,而相同条件下传统模型的计算时间为90 min左右,在模型精度达到90%的前提下,计算时间缩短了约2/3,显著降低了计算成本。本文的研究对电池包级别的热扩散高效快速仿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制动灯和位置灯的发光效果在尾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采用多种配光方法来实现,其中面发光和体发光的发光形式越来越普遍,其优点在于发光效果比较均匀一致。与位置灯相比,制动灯实现均匀发光的难度较大,且目前还没有应用实例。本文提出一种制动灯均匀发光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光学模拟,模拟结果可以满足法规要求,正式模具样件的发光效果也比较均匀。该方案对于后续制动灯及其他功能灯具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LED作为汽车灯具上的第四代照明光源,具有长寿命、低功耗、高可靠性等一系列优点。随着大功率白光LED的价格下降和发光效率的上升,用LED作为光源的汽车近光灯也在逐步兴起。本文拟以欧司朗光电半导体的一款低成本LED汽车点阵式投影近光灯的参考设计做分析,希望对业内同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际的混合动力车辆与其搭载的混合动力变速器系统,通过对各种工况下系统热管理计算和模拟分析,得出各工况下的平衡温度场模型.根据整机的系统控制目标和对实际温度的监控,对热管理系统进行了改进和控制,最终将变速器的油温尽可能控制在较合理的范围内,既保证了电机及其控制元件的冷却要求,又保证了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增大发动机的缸径和行程,以及其他设计改造来提升发动机的功率。通过优化冷却水套设计和水泵流量参数解决与冷却有关的问题。在保持发动机机体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缸径会导致气缸体和气缸套之间的冷却水套减小,从而导致热负荷增加,采用优化冷却水套和改造水泵设计。来提高发动机的冷却能力。内燃机冷却系统包括具有复杂结构的水套。针对这些复杂的系统,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CFD理论上具有模拟任何物理条件的能力。针对1款直列3缸水冷式柴油机,采用STAR CCM+软件8.04版本进行了有效优化。通过k-ε湍流模型,研究了冷却水流速和温度分布。采用UG NX 7.5软件对气缸体和气缸盖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7.
基于Romax软件构建商用车重型变速箱动力学模型,加入载荷工况后采用ISO14179标准计算变速箱各个传动部件的功率损失,并分析设计参数对效率的贡献度和敏感度,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趋势一致:齿面粗糙度、压力角、润滑油油位、油泵功率等是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变速箱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车辆实际道路车载尾气检测设备(PEMS)测试排放评估方法,选取了1辆重型柴油城市车辆,分别进行3次不同载荷的实际道路PEMS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以冷却液温度到达30℃、70℃界定发动机冷启动和热态,从累计排放量上看,虽然冷启动时长占比最大仅为6.8%,但是NOx排放在冷启动阶段达23.7%~82.4%,其排放不可忽略;分析冷启动阶段的窗口功率比、比排放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前温度的关系,提出基于国六b阶段的功基窗口法排放计算方法,冷启动阶段取所有窗口中的最大比排放值,热态以10%功率阈值以上为有效窗口,取有效窗口比排放的90%分位值作为热态排放,冷、热态分别设置权重系数为0.14和0.86,加权求和得到车辆实际道路行驶比排放。通过不同排放水平的3组试验结果分析,相比现行重型国六排放标准采用的设置功率阈值的功基窗口法,NOx比排放升高25%以上,所以将冷启动纳入计算的新的排放评价方法会加大排放测试的通过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随机轨道粗糙度和车桥偶合单元,提出了大跨桥梁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随机振动的计算模式.采用功率谱密度函数生成随机的轨道粗糙度,车辆模拟为4轴模型,桥梁模拟为梁单元,考虑桥梁的几何非线性,对一座实际大跨斜拉桥的冲击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随机样本数目、阻尼及车辆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车辆荷载作用下大跨桥梁的随机振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随机轨道粗糙度和车桥偶合单元,提出了大跨桥梁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随机振动的计算模式。采用功率谱密度函数生成随机的轨道粗糙度,车辆模拟为4轴模型,桥梁模拟为梁单元,考虑桥梁的几何非线性,对一座实际大跨斜拉桥的冲击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随机样本数目、阻尼及车辆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