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用“跳水”来形容2004年的车市一点也不为过,这次降价风潮涉及车型之广、降幅之大为历年少有。为了能让读者在车市震荡的时候看清车市的走向,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价格买到恰当的车型,我们为大家精心筹划了这期的封面故事。  相似文献   

2.
文龙 《汽车导购》2006,(5):80-83
价格是车市最敏感的“神经”,是影响消费者购车的最主要因素。降价则成为车型竞争的有力武器,时刻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主导车型则是“价格神经”的中枢,无论新车型上市,车型降价、加价,主导车型都起着价格风向标的作用。和前两年的频繁降价不同的是.2006年的车市在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大规模降价的情况却大大减少了。  相似文献   

3.
2006魅力车     
在过去的2006年里,车市跌宕起伏,层出不穷的新车型和不断下滑的价格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同时也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车市的整体增幅达40%,是不折不扣的车市“丰收年”。 在年初人们习惯于对上一年的车市进行总结.而我们此时进行的“2006魅力车”评选的意义却不仅仅如此,它要对车市进行更加深的剖析,车市火爆的背后,需要我们冷静思考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 “魅力车评选”是在总结2006年所有新车型实际表现的基础上。以销量、价格稳定性,技术先进性以及是否主流等为出发点,从众多车型中选出8款车型作为“魅力车”,并进行各种性能的综合测试,全面验证这些消费者关爱的车型。  相似文献   

4.
《汽车导购》2004,(8):46-48
从5月份开始,没有一个关心汽车市场的人不惊呼,“车市怎么了?为什么车突然卖不动了?”“五一”黄金周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没能让车市火起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叫苦不迭:厂家也联合起来,大规模地调低全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一起来拯救不断下滑的车市。但是,这些行动都没能改变什么,车市依然冷清,消费者仍然持币待购。从2002年的“井喷”到2004年的“持币待购”,刚刚红火了两年多的车市一下子就消沉起来,这似乎让正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各大厂家还没有准备好,也令正在加大投资中国这块最广阔市场的国外汽车巨头们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5.
晓瞿 《轿车情报》2009,(9):27-27
最近,车市的回暖让我们想购车的一族蠢蠢欲动,是花相同的价格购买中高级车型的低配版本还是购买中级车型的高配版本,这是一个选择题,但也普遍反映了正处于矛盾斗争的消费者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7,(7):43-43
流火的7月,车市战争硝烟愈加浓烈。为了给新车型腾出市场空间,老车型疯狂跳水。北京奔驰和VOLVO分别有5万和7万元的降价幅度,可以用崩盘价来形容。昌河铃木为了今年的重头戏浪迪的推出,也将旗下产品进行不同幅度的调整,一时间仿佛昌河铃木“普天同庆”。S—MAX的降价行为比较意外,刚刚上市的车型价格高开低走,难以预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更正启示     
《汽车实用技术》2005,(8):B048-B048
今年车市这种车型供给紧张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尽管每年七八月都是车市惯例的销售淡季,但目前车市还是一片风平浪静,各大厂家和经销商都没有刺激车市的意思,车市供求紧张的局面还在继续,紧俏车型提不到现车取代降价成为车市的话题。汽车厂家的利润已经被降价压缩到了合理范围的最低,上游成本的增加导致厂家已经没有什么降价的余力,今年下半年相信也不会再有价格战的重现。  相似文献   

8.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8,(1):75-75
年底很多经销商为冲量继续加大优惠幅度,某些价格平稳的车型也渐入优惠行列,甚至包括上市不久的改款车型。也有少量热销车型在年底热销期出现价格小幅反弹。2008年车市将提供很多全新的车型,其同级别车型应该会有更多优惠举措。  相似文献   

9.
一、上半年市场回顾 股市的连续几年低迷让很多股民吃尽了苦头,车市销量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让汽车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则让很多人看不懂:一边是汽车销售数量的增长,一边是品牌价格的不断下降;一方面是部分企业的产能过剩、库存量急剧上升;另一方面是个别车型的加价购车……  相似文献   

10.
那还是在2月28日,广本雅阁系列车型的价格忽然集体跳水:雅阁2.0L标准版售价20.98万元;2.4L标准版售价23.98万元;2.4L加热版售价24.18万元;3.0L排量售价28.98万元。下调幅度少则2万元多,多则3万元。这个固守了多时的车市“老大哥”,终于加入了降价的行列。雅阁的“沦陷”,让中高档车市的价格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厮杀,也使得这个档次的车型价格,分裂成若干种不可预知的层次,更加扑朔速离了。昔日倍受宠爱的中高档轿车市场,是否经得起这一连串价格变幻的大动荡,而进行重新的洗牌?谁引起了中高档轿车之间“你死我活”的价格裂变?似乎顷刻间,一场纷纷扰扰的关于中高档轿车市场的战争迎面扑来——  相似文献   

11.
文龙 《汽车导购》2006,(9):43-45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降价仍是推动车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不降价的车型只是相对的稳定。但是消费者却非常关注这些价格稳定时间较长的车型,对于“买涨不买跌”的消费者来说,价格稳定的车型能够坚定他们购买的信心?使他们感到物有所值?同时也能够提高用户忠诚度和品牌价值,可谓一举两得,7.8月份以后?车市在酷暑中也进入了淡季?降价声此起彼伏?如果想不被同级别车型所掀起的降价潮淹没,稳中求胜的车型就要继续执行它的简单而有效的销售策略——以稳定的价格来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2.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7,(8):51-51
进入8月,车市尚未走出销售淡季,中高端车型出现大批降价行为。长安福特对其经销商价格进行了规范,而福克斯仍出现了统一的0.8万~1.2万元的降幅。受海马3的影响,福美来2代价格也有所松动。预计自9月开始,车市将不断出现许多全新车型,对现有的中级车市场形成更大的冲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2005国产轿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导购》2005,(6):17-30
相比2004年来说,2005年上半年的车市显得平淡了许多,新上市和要上市的车型不少,但是并没有出现消费者所盼望的车型大规模降价,反倒有一些汽车生产厂家通过推出“2005款车型”将价格提了起来,这使等待价格下滑的消费者增多,轿车的同比销量下降了不少。  相似文献   

14.
车市五盼     
礼文 《汽车情报》2004,(15):21-21,32
2003年车市火爆,可仍然有很多潜在的消费者迟迟没掏腰包,为何?车型不中意是一个原因,但关键还是价格,是消费者对轿车降价的期待。目前,车市谈论最热闹的两个话题是降价和暴利。这两个概念相辅相成,因为有暴利所以要价值回归,要降价。频频的降价让消费者感觉暴利的确存在,对降价的期望更大。  相似文献   

15.
邝嘉 《当代汽车》2007,(12):52-57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转眼又到了一年岁末.又到了应该总结和盘点的时候。2007年,对于中国车市来说,又是竞争激烈、精彩纷呈的一年。除继续保持着和2006年一样强劲的新车上市势头外,竞争的不断升级还使各种车型的价格越来越实惠。尽管燃油价格不断飞涨,明年燃油税即将出台,但人们的汽车消费热情目前来看还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有着较强竞争力的车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2007年表现抢眼的国产轿车很多,多得我们无法一一罗列.我们只能挑选出其中的十款车型,通过它们的表现来和大家一起盘点2007年的中国车市,它们不仅是2007年中国车市最具代表性的主流车型,同时也是最受中国汽车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车型——  相似文献   

16.
各地车市     
《汽车导购》2005,(7):89
五六月份轿车价格仍然没有什么大变动,给人一种黎明之前静悄悄的感觉。很久没有看到像“2004年在两个大众的带动下整个车市出现价格震动”那样的大场面了,一些车型的零星降价活动只是“散兵游勇”,偶尔用来刺激一下人们对降价期待已久的神经,2005年上半年车市的价格始终保持着相对的坚挺和稳定,尤其像伊兰特、凯越、飞度和福美来等热销的中级轿车,而其他车型的降价幅度又有限。  相似文献   

17.
陈然 《汽车导购》2007,(7):94-96
6月,是每年淡季的开端。熟悉市场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每年6月,市场内各个车型是优惠幅度骤然拉大,而一些年内新上市的车型和热门车型,到这个时候也就开始了一年中的“价格苦旅”。 据笔者观察,比起2006年同期,今年6月车市的总体行情似乎是期待大于等待;迈腾、明锐、卡罗卡等重量级车型的呼之欲出,也为6月增添了变数。无论是厂家还是4S店,似乎都在孕育着一场针对淡季的价格阻击战。  相似文献   

18.
面对2009年中国车市的异常火爆,以往曲高和寡的Acura终于迎来了丰收年,其旗下主力SUV车型也推出了更为全面的新品——2010 MDX,动力系统和智能配置的整体升级让豪华与尊贵更加透彻,而不菲的价格依然诠释着它仍然是少数人的尊崇。  相似文献   

19.
《汽车驾驶员》2007,(4):97-97
羚羊车在2001年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其原型车是日本铃木公司出产的小型家庭用车SWIFT,在上市之初正处在“老三样”统治车市的末期,在当时车市所创造的高额利润的促使之下,大批厂商纷纷推出“新品”,长安铃木也不例外地推出了10升手动挡和1.3升自动挡的羚羊。当时1.0升手动挡的价格居然达到了9万多元,较之现在1.0升车型的价格高出了1倍之多。此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产化率的提高,从2003年底,羚羊车的价格就开始普遍回落且趋于稳定。这种价格的起伏决定了日后羚羊车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两类不同表现。一类是2001年-2003年上牌的羚羊,贬值率相当高,年平均贬值率达到9%左右;另一类是2004年以后上牌的羚羊,保值性相对要高,其年平均贬值率不到7%。从二手羚羊的不同表现中可以得出一个总结,就是车辆的贬值率与市场价格变化息息相关,越是价格浮动小的、技术成熟的车型贬值率就越低;反之,贬值率就高,保值性就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5月新车也开始陆续粉墨登场。特别是中级车的强势人市,让整个车市跌宕起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市销售并不像天气那样火,迫于新车上市的压力,为了破解6月车市疲软密码,许多厂家企图用价格打动消费者,撬动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