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停车需求预测是停车设施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制定各种停车规划与管理方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对停车需求的预测往往是将各类不同用地性质的停车需求量进行简单的累加,而忽略不同用地性质的停车共享性。通过分析大型多功能建筑的各种停车特性,在单一用地性质的停车生成率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时间的变化性、驾车者的可接受步行距离以及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多功能建筑的共享式停车需求预测模型,为城市多功能混合用地的停车需求预测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0):173-17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市民的出行意愿越发强烈,出行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小汽车作为新一代的代步工具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快速机动化引发的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导致了道路严重拥堵,也使城市停车问题愈发突出。此外,由于土地的多元化,混合用地性质下,停车空间使用的不均衡不仅产生停车问题,也是对空间资源的浪费。通过对混合用地区域的停车调查以及特性分析,建立需求预测模型以及停车共享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在泊位共享条件下混合用地停车需求比例变化对停车供给规模和共享效用的影响,研究各类用地在泊位共享效用最大情况下的停车需求相对比例关系。根据典型单一性质用地不同时刻的停车需求率,确定不同性质用地的停车需求,进而通过叠加计算混合用地共享条件下的停车泊位数。提出运用泊位共享效用指数衡量混合用地中各种用地不同停车需求组合下的泊位共享效率。分别以行政办公与住宅用地组合,住宅、餐饮和行政办公用地组合为例,分析确定泊位共享效用最优的不同用地停车需求比例关系及其相应的泊位共享效用指数值,同时得到泊位共享效率较高的混合用地停车需求比例范围。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是进行居住区停车规划的关键,也是进行居住区住宅配建停车泊位标准研究的前提.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停车特征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停车需求的多个因素.对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权重最小的因素;最终建立停车需求与剩余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用地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停车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给城市停车场配建提供基础依据,并有效缓解城市停车设施的供需矛盾,以停车生成率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停车用地类型进行详细分类、对停车时段进行详细划分,建立了分时段用地结构预测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通过与机动车OD预测法的预测结果相对比,验证了分时段用地结构预测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对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居住区停车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停车特征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停车需求的多个因素。对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权重最小的因素,建立了停车需求与剩余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CBD停车设施规划须遵从"低供给"的发展战略,然而上海市停车场(库)配建标准却有可能导致停车供给的多余。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实行CBD共享停车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实行共享停车的条件及步骤,并进行实例分析,以达到降低停车用地使用量、减少工程建设总成本、提高整个停车系统使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CBD(中央商务区)地区土地商业价值高,路网容量有限,结合CBD地区的用地类型和停车需求特征,提出两阶段分析方法.第一阶段根据CBD区域道路交通网络特征,分析CBD区域路网容量和最大停车空间;第二阶段结合CBD地区的用地开发特征,研制泊位共享机制下的停车需求规模.最后,通过苏州CBD的停车泊位供给量计算,反映该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读书     
《城市交通》2014,(2):100-100
本书对中国城市的停车现状以及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停车政策发展目标、战略任务与基本策略;研究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泊位三类停车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探讨停车配建指标规划流程、路外公共停车场布局要求和方法,以及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和管理对策;详细回答不同经济属性停车设施如何进行产业化建设,提出停车经营的政策措施;讨论交通工程技术以及信息化在停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路内停车执法管理对策及实践;提出城市老旧居民区、医院、学校,以及超市、商场区域的停车管理措施;对停车证制度及其实施的可行性、对策建议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合理预测停车需求及制定泊位供给策略是进行停车规划的关键环节。现缺乏需求预测方法与停车目的关联,需求与供给指标混淆。结合铜仁市停车规划项目,提出基于停车目的单车停车泊位需求系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预测居住地、工作地、访问地三大类停车泊位需求总量及分布,并结合停车分区的划分建立差异化供给指标体系,最后提出适宜各分区的公共停车布局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结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同类城市经验,在考虑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交通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建筑物停车配建的三类分区方案. 在此基础上,以公共建筑停车配建指标为例,通过对路网整体容量与交通饱和度的差异、机动车出行目的构成与停车结构的差异、建筑物机动车吸引强度的差异、区域车辆停放特征的差异分析,构建区域停车需求因子计算公式,得到公建停车配建指标差别化系数,为确定配建指标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明确各类停车设施的经济属性,是解决目前停车规划实施难的战略性政策研究。针对传统停车规划中停车经济属性不明晰的问题,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分别研究了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的经济属性。提出配建停车和路内停车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属性,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偏向私人产品范畴,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应确立以市场化、企业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从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向市场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强调停车的土地出让政策、收费政策以及后续的建设政策都应围绕其经济属性制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停车位普遍存在建设投入高和使用价格低之间的极端不对称,导致小汽车过度使用、停车矛盾不断加剧。首先对中国城市停车问题及停车收费定价体系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按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和参考车位土地资源价值两种定价模式,指出因收费定价不合理导致的停车福利化现象是城市停车问题的根源所在。最后阐明,建立与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停车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实行去福利化的停车改革、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描述停车者对居住区共享泊位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将停车者的个人属性与出行属性作为效用变量,将居住区共享泊位停车和路内就近停车作为选择肢,建立二项Logit模型。分析表明:个人月收入、停车时长、额外步行距离、费率差等为影响停车者选择居住区共享泊位停车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额外步行距离和费率差对共享泊位选择概率的影响程度更大,较低层次的个人月收入变化对共享泊位选择概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市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有限的停车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鉴于此,提出了停车资源共享的方法来缓解供需矛盾.通过分析配建停车设施、路内停车设施及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服务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停车需求时空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及管理中挖潜的必要性,理清了停车资源共享实施的四个方面:单个建筑物范围内停车资源的规范化和挖潜、相邻建筑物间配建停车位的共享、路内停车资源的利用和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由此提出基于共享理念的停车资源配置框架体系,分别从现状调查、停车供需矛盾分析、方案配置以及预测模型等方面对停车资源共享配置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结合实际算例对停车共享效率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解决我国停车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的公共停车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和意向相结合的停车场用户问卷调查方法对停车场现状进行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影响停车场用户的停车目的、停车价格以及停车费用支付者等因素进行筛选,并确定影响停车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调控小汽车通勤出行,对深圳市停车收费调整方案及其立法保障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对深圳市交通拥堵状况和停车收费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分类、分时"差别化的停车收费调整总体思路。重点针对小汽车通勤出行停车时间长、进出停车场时间集中两个特征,提出两种停车收费调整方案——交通方式转移和鼓励错峰出行,同时创新性地提出征收行政性收费——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并将提高停车收费后停车场经营者新增的收益纳入市财政。最后,从制度层面探讨落实停车收费方案的相关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