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晏敬东  陈强 《桥梁建设》2012,42(1):102-107
阳泉至盂县高速公路桃河特大桥跨石太铁路为(75+75)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桥,为减少桥梁施工对铁路安全运营的影响,T构采用高墩转体法施工.T构转体长度为109 m,转体高度为51.15 m,转体重量为150 MN.为确保施工精度及安全,对转盘与滑道的安装精度及T构线形与应力进行控制,通过在承台内预埋调节螺栓及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使滑道及转盘的安装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通过主梁预拱度设置、预压测量挂篮变形、T构自重控制、纵向预应力施工控制、桥面临时荷载控制、温度控制等措施,使梁体的应力状态和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减小对京包铁路运煤线路的运营影响,京包铁路分离式立交桥采用转体施工。与一般大吨位T形刚构转体桥设计类似,该桥存在因设计时考虑现场施工因素不多,导致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增加的现象。结合桥梁施工及监控实践,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提出了适度增大主墩与铁路控界的距离、大尺寸承台形状由圆形修改为带圆倒角的矩形、取消滑道上满铺的四氟滑板而仅在撑脚下方布设、增大现浇段长度划分等设计优化措施,并就施工安全、工期、费用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优化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跨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形,待其具有相应承载能力后,借助牵引力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贵溪市余信贵大道上跨皖赣线、贵溪疏解线主桥采用双幅同步转体2×70m预应力砼T型刚构,该工法是对既有铁路运营影响最小的方案,每幅转体重量达14500t。本文介绍该桥的桥型构思及总体布置,转体施工宽幅T型刚构桥主体结构、结构分析要点及转动体系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上跨广深铁路桥梁采用两跨预应力混凝土变高度T形刚构箱梁,跨径为2×82.5 m,桥面宽33 m,平面转体法施工,转体角度72.342.,转体结构悬臂长度为2×73.5 m,转体重量为2.4万t,刷新了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管辖范围内转体桥梁宽度和重量记录.在该桥试转体阶段,通过称重试验、试转试验和点动试验,为正式转体提供了技术参数,确保了转体顺利进行.该桥的建成保证了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按计划顺利通车,为我国大吨位转体桥梁设计与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松江有轨电车T2线上跨G60沪昆高速,主跨桥平面上位于半径350 m的圆曲线上,采用转体法施工。对该桥的结构设计和转体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转体预偏心、上转盘的应力以及转体施工静风稳定性等设计要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太原市北中环涧河路立交分南、北两幅,上跨铁路处分别为(54+57)m、(67+67)m连续刚构桥,其中箱形T构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以墩底同步转体方式施工,转体重量超万吨。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钢销轴、上转盘、撑脚、钢板滑道、千斤顶反力座等构成。在下承台施工时预埋转体结构的牵引力座、反力座、滑道支架等的钢筋和钢构件,分3次浇筑下转盘混凝土,吊装并精确定位上球铰;采用定型钢模板、塔吊施工主墩;双幅T构平行铁路线同步预制,通过竖向预应力完成T构墩台锚固、墩梁锚固;对T构进行不平衡力矩测试,经配重、试转后,双幅T构均采用2台QDCL200型穿心式连续提升千斤顶同步转体,转体到位后进行后浇段和球铰封固作业。  相似文献   

7.
大吨位T形刚构转体桥施工作业技术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对其施工过程展开风险评估研究非常必要。根据风险评估与管理理论,利用综合识别法识别出转体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因素,并对转体过程的主要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施工风险控制对策,为今后类似桥梁施工管理及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日,经过近10 h的连续奋战,沪昆客专湖沿特大桥T构连续梁1~#块混凝土成功浇筑,标志着全线最大单T构转体梁突破技术难关,展开全面施工。湖沿特大桥以T构梁转体法跨越既有沪昆铁路,是全国最大的单T构转体梁,也是铁道部的科研项目,被列为沪昆客专江西段难度最大的工程。大桥全长1 386.37 m,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姑嫂树路主线高架需要上跨京广铁路等多条铁路线,为避免或减少施工期间及日后维护对铁路运营和地面交通的影响,研究该桥设计方案选型。考虑铁路现状及桥跨布设控制条件,选择与工程实际较适宜的(65+110+65)m悬臂浇筑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转体施工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部分斜拉桥3种桥型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功能性和安全性的考虑,由于转体施工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方案仅需在转体期间2~3h内封闭铁路,其余时间对铁路运营无影响,综合经济性、施工难度、养护费用等因素,最终选择采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10.
郑州中心区铁路跨线桥跨越京广、陇海客运线共7条股道的120 m梁段采用转体法施工,转体总重量为171 000 kN,从转体工程概况、转体体系施工、转体施工准备及转体施工过程等方面对该桥转体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双幅转体桥在共同使用一个转体墩和一套转体系统的情况下成功转体,通过在双幅桥的梁间设置连接横梁及在墩顶桥面设置临时横向斜拉塔等措施,以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结合实际工况,确定连接横梁及临时斜拉塔的设计参数,建立连接横梁及临时斜拉塔的计算模型,得出横梁及临时斜拉塔在转体各阶段的受力理论数据;通过在现场设置应力计等方式,实时收集转体各阶段横梁及临时斜拉塔的受力情况。通过对比理论数据与实际采集的数据后得出结论,采用以上措施能够实现双幅转体桥单支点同时转体施工,并且转体梁的横向变形及稳定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桥梁工程中,较大的基础沉降不仅改变桥面线形,严重的还将改变结构受力状况,降低结构的安全度。针对桥梁桩基础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采用空间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土耦合作用的分析模型,并使用并行计算策略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实际工程分析了上部荷载、填土高度、桩长、桩径对桩基础沉降的影响,建议对处于软弱土层中的大型桥梁桩基础沉降问题有必要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海洋 《隧道建设》2020,40(Z1):343-349
为解决四线叠交小间距隧道下穿老旧桥梁的沉降控制问题,依托南宁市轨道交通1、2号线区间叠交隧道下穿老旧朝阳溪桥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对朝阳溪桥的变形沉降及管片内力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监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及加固措施的有效性。针对实际工程特点,提出钢板围堰导流、旋喷桩加固河床、袖阀管加固桩基、临时支撑系统以及盾构掘进参数控制的措施,确保四线叠交小间距盾构隧道安全下穿朝阳溪桥。研究结果表明: 1)未采取措施前,四线叠交隧道掘进将对桥梁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桥梁基础严重倾斜,且会造成隧道管片压溃; 2)朝阳溪桥年代较久,受力结构体系复杂,对地层扰动敏感,应对朝阳溪桥基础进行包裹式注浆加固及旋喷桩+混凝土板护底的河床硬化,确保超浅埋四线盾构隧道安全通过朝阳溪桥,同时防止河流冲刷引起隧道上方覆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梁立农  韩大建 《公路》2007,(2):59-63
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存在开裂、下挠过大等病害为对象,研究病害的主要成因和对策,试图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新思路,即引入斜拉桥施工监控原理,对影响其应力、位移的主要因素,即自重、预应力摩阻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等进行施工和使用阶段的监控,并根据参数识别在施工阶段对预应力束进行股数调整,在使用阶段利用体内和体外备用束视监控情况进行内力调整,从而提高梁体的抗裂性能,达到有效预防混凝土梁桥常见的梁体开裂、跨中下挠过大等病害,文中对珠江大桥的设计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徐宇  李永奎 《路基工程》2019,(6):108-113
以西南地区某新建铁路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桥梁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以地基沉降量和桥梁桩基最大竖向应力为研究对象,在路基填筑施工阶段和安全运营阶段,对有无CFG桩地基加固处理两种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CFG桩可有效减小新建铁路的沉降量,降低其对桥梁桩基最大竖向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00-103,M0012,M0013
由于机场航空限高60 m的要求,宁波中兴大桥主桥采用了大跨度矮塔斜拉桥的设计方案,其V形钢主塔施工采用桥面上拼装然后竖转成型的施工方法。钢主塔竖转施工是主桥施工的一个重点与难点,着重介绍了钢主塔的吊装节段划分与竖转施工的主要步骤。根据施工步骤进行了主塔竖转过程的结构整体分析,得到了钢主塔及临时结构的整体受力特性。为进一步验证钢主塔竖转过程结构的安全性,对关键节点-竖转上转餃、下转铉以及上对拉较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关键节点的局部应力与变形。结构的整体与局部分析结果有效验证了钢主塔竖转过程中结构的强度与刚度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某新建黄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新建桥梁与既有桥梁并桥位建设,新旧桥梁桩基距离近的结构特点,采用岩土数值模拟方法对新建桥梁施工及运营期既有桥梁基础变形及受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桥梁建成后,既有桥在运营荷载作用下基础平均沉降值为2.7 cm,最大横桥向变形值1.2 cm。施工期不均匀沉降值1.4 cm,桩基受力增大10%,桩身最大压应力为8.68 MPa,承台最大拉应力为1.18 MPa,既有桥桩基变形量及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及规范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永奎  杨贵勇  徐宇 《路基工程》2020,(6):65-70,76
以西南地区某新建铁路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桥梁为例,运用有限元数值软件,以垫层厚度为变量,分析在路基填筑施工和安全运营两个阶段下的垫层厚度对CFG桩和既有桥梁桩基的力学特性影响。研究发现:CFG桩和桥梁桩基的沉降量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垫层厚度为0.4 m时,桥梁桩基的沉降量变化速率出现拐点;桥梁桩基的最大竖向应力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垫层厚度为0.4 m时,桥梁桩基的最大竖向应力变化速率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9.
运营阶段桥梁发生下沉病害的原因有很多,除因地层滑动原因外大多与地基承载力关系密切。通过对桥下回填厚层杂填土引起桥墩下沉的变形规律分析以及对回填土沉降产生的附加荷载的计算,认为造成某特大桥桥墩下沉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承受了太大的附加荷载。通过沉降分析,认为当前变形已经趋于稳定。但为了大桥运营安全,建议继续进行沉降监测,并且做好相应之处的排水通道。  相似文献   

20.
郑荣政 《路基工程》2021,(2):134-139
以某新建立交桥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新建立交桥施工全过程和运营荷载作用下对邻近既有铁路路基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建立交桥引发邻近铁路路基的沉降值大于水平位移,且地层内水平位移分布较为均匀;邻近铁路路基的沉降值主要发生在桥体施工阶段,主要为由桥体荷载引发的地层附加应力导致的压缩变形,运营期荷载下引发的路基沉降相对较小;新建立交桥引发的邻近铁路路基纵向差异沉降较为明显,且距桥墩施工区域越远,沉降值越小;水平向差异变形较小,且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