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针对三塔斜拉桥在活载作用下的结构刚度问题,以5种跨径三塔斜拉桥为分析对象,通过改变主梁、斜拉索、索塔等主要构件刚度值,计算结构在活载作用下的结构刚度差异,研究了三塔斜拉桥竖向刚度及边塔、中塔纵向变位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索塔刚度尤其是中塔刚度对提高大跨径三塔斜拉桥的结构刚度更经济有效,而对于小跨径的三塔斜拉桥来说,则可通过改变主梁或斜拉索的刚度来实现。斜拉索的刚度对边塔纵向变位刚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主梁次之。中塔刚度对中塔纵向变位刚度的影响较为明显,而边中塔刚度同时增加与仅增加中刚度的影响效应相差不到5%。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为例,建立大跨径斜拉桥结构动力空间模型,计算分析了大跨径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并讨论结构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为大跨径斜拉桥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跨径连续桥梁结构型式灵活、结构稳定,在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环节应用日益广泛,也称为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实际施工中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充分考虑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经济性和适用性,加强结构稳定、强度及刚度等参数的计算与控制。以具体的桥梁工程为例,对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8)
为研究大跨径双工字钢组合梁斜拉桥的适用跨径范围,通过对主塔主梁各尺寸参数的设计,进行大跨径双工字钢组合梁斜拉桥的试设计分析,结合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单一荷载作用下以及组合荷载作用下的主梁的应力状态和抗风性能进行了计算验证;对主跨跨径600m、700m、800m的混凝土板和钢梁部分受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径双工字钢斜拉桥满足设计要求,且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和风致颤振稳定性能,为以后的大跨径斜拉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桥梁建设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施工工艺的日渐成熟,大跨径特殊结构桥梁逐步成为跨海跨江主体结构的首选。鉴于复杂的深水地质环境及上部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群桩基础被广泛的应用于大跨径深水桥梁基础结构设计当中。为满足深水群桩基础的抗震设计需求,本文建立刚度承台模型及弹塑性桩身模型,研究封底层混凝土对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封底层混凝土将增加群桩基础的整体刚度,提高了桥梁抗震性能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6.
随着悬臂施工的发展,挂篮的形式越来越多,轻型重载是挂篮的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大部分悬臂施工都是高空作业,对挂篮的要求很高,既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又要求经济。研究悬臂施工阶段挂篮钢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计算,对今后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墩大跨径悬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挂篮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各种挂篮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分析了高墩大跨径桥梁钢构的主要受力特点,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和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挂篮的强度、刚度以及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最后总结了悬臂施工阶段挂篮结构受力特点、施工性能,提高高墩大跨径桥梁的使用效率,以此获得更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大跨径混合梁连续刚构桥中跨采用大节段钢箱梁,减轻了结构自重,增加了桥梁跨度。目前修建的大跨径混合梁连续刚构并不多见,混合梁多运用于斜拉桥中,故混合梁连续刚构桥的诸多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如混合梁连续刚构桥的边中跨比,混合梁连续刚构的适宜墩高等。以瓯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工程,通过改变边跨跨径和桥墩高度来研究大跨径混合梁连续刚构桥的边中比及墩高性能。大跨径混合梁连续刚构桥在恒载效应、收缩徐变效应、活载效应以及结构自振特性等方面,边跨增大对结构整体刚度影响不大,仅对边跨刚度影响较大。总体上中跨效应大于边跨效应,中跨结构刚度对结构的整体刚度起决定性作用。对桥墩的高度变化影响分析表明桥墩高度不宜做的过低,否则效应值会出现突变,当墩高增加到一定程度,对主梁的受力性能改善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8.
奉节长江大桥成桥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奉节长江大桥大跨径斜拉桥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该桥梁结构的实测应力、挠度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可靠,施工质量优良,桥梁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成桥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发现,发动机悬置系统对车辆的NVH表现影响比较大,文章通过调整整车悬置长度、悬置强度、正时罩盖(又称发动机前罩盖、正时链条盖)强度、悬置螺栓安装点等结构参数,对悬置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提高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刚度,优化发动机NVH性能,减轻产品的重量,从而达到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主跨超过200 m的大跨径箱形混凝土梁桥的长期挠度问题,近年来不断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关注。桥梁设计人员通过有限元程序计算分析得到的长期下挠量和发展趋势都同实际观测到的结果有较大出入。分析了目前计算中被忽略的因素,箱梁截面不均匀收缩对悬臂施工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箱梁截面的非均匀收缩对大跨径混凝土结构的长期下挠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建议在设计计算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以某改建大跨盖梁为研究对象,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对改造后的大跨度盖梁的加固方案进行了比较和优化,以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要求.工程实践表明,在保证交通通行的前提下,通过加设临时支撑缩小盖梁跨径,重建结构的受力体系,可以安全方便地切断和改造大跨度盖梁,成果可供同类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宁波市机场路快速干道与杭甬高速互通立交的A线匝道桥A9#墩-A11#墩三个墩位预应力盖梁为例,阐述预应力门架式盖梁的设计过程及计算模型,以及盖梁钢束张拉与上梁的相互穿插顺序、盖梁预应力张拉对墩柱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作为国家或区域内的干线快速通道,是区域物资、人员转移的主要运输通道,保畅通行至关重要,道路病害的处治通常要求做到快速高效,永临结合,最大限度降低对交通的影响。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至天水公路横岭山段出现路基滑塌后,为快速修复滑塌路段,保畅通行,将多用于临时加固工程的微型钢管桩改良后与永久支护工程相结合,取得了临时保通与耐久畅通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4.
龙泉半山桥盖梁采用抱箍施工法施工。该文详细介绍了该桥的双立柱盖梁施工工艺、过程。该方法适用于双柱墩或多柱墩施工。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快工程进度,而且大大改善了工程施工对地面交通的影响,提高了经济性和文明施工程度。特别是高墩施工中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张花高速公路酉水大桥(80m+145m+80m)斜交高墩大跨度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软件建立箱梁整体梁格模型,得出桥墩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建立主桥斜交高墩实体模型,对盖梁在最不利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斜交高墩盖梁应力分布特征有别于正交桥墩盖梁,该正八边形盖梁最小压应力产生于支座垫石与盖梁接触面中心处,以垫石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变大;盖梁在两个支座垫石之间的局部区域存在超出混凝土抗拉极限设计值的拉应力,该拉应力产生于盖梁中心上表面处。分析结果对不同于正交桥墩盖梁支点角隅区钢筋的配置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孝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0):122-124,11,12
由于大跨径混凝土桥梁往往采用超静定的连续梁结构,温度效应在梁体的施工过程中甚至是成桥后的梁体结构中都是不容忽视的。对大跨径混凝土连续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和成桥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应力和变形影响进行研究是必要的。该文从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建设的应用实际出发,应用数值仿真模拟的方法,对连续梁温度效应进行研究探讨。其成果为今后客运专线...  相似文献   

17.
朱雄  丁玲 《客车技术》2014,(1):24-26
通过设计、仿真、实验,探索车架纵梁、横梁截面尺寸和截面形状对车架弯曲扭转刚度的影响,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给出理论依据,最终给出了增加车架弯扭刚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大跨曲线结合梁弯扭耦合现象,首先建立全板壳单元模型,考虑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水平滑移效应。然后分析和研究剪力连接件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剪力的分布规律,明确其受力特点。计算表明,对于单箱双室的主梁结构,中腹板剪力键承受的纵向水平力稍大于边腹板,横向水平力则主要由边腹板剪力键承担。最后分析了剪力键不同连接刚度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接刚度的改变,钢梁上翼缘的应力变化最大,其次是混凝土板应力,钢梁下翼缘的应力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桩基承台梁中桩-土-承台梁的相互作用,首先基于剪切位移法得出Gibson地基中刚性桩与非刚性桩桩顶荷载与桩顶位移之间的关系矩阵,通过综合方法获得承台梁的总刚度矩阵,进而获得桩基承台梁上外力与桩顶位移的关系矩阵,并编制出相应的VB计算程序.最后,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和编制的计算程序,结合某算例分析了桩距、承台梁刚度对承...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大跨度钢箱梁在城市复杂施工条件下遇到的难题,以广州市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二标段工程为例,提出了大跨度钢箱梁整体吊装的方法,形成了一种城市复杂环境下钢箱梁施工组织设计、吊装安全分析、安装精度控制的技术体系。该施工技术为同类型的钢箱梁施工工程提供经验和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