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合湖北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的施工,利用FLAC-3D软件对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模拟计算,重点分析采用台阶法和中导洞超前法施工时左右洞掌子面的距离对隧道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影响;得到了在掌子面掘进过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随纵向开挖进尺的变化规律,对小净距隧道在纵向影响因素作用下的施工力学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净距偏压公路隧道开挖顺序优化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小净距偏压隧道合理开挖顺序对隧道围岩稳定和支护措施优化有很大的影响。结合净距4.0m、偏压25°公路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二维、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顺序对围岩破坏接近度、围岩变形位移以及对空间围岩体塑性破坏和位移的影响,得到了先开挖浅埋侧隧道优于先开挖深埋侧隧道的结论,为小净距偏压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是小净距隧道工程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对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特点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分析了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特点,基于此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应从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加强中夹岩墙加固措施以及减小围岩扰动等3个方面进行考虑,并对中夹岩墙合理加固参数的确定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公路小净距隧道的起源,对小净距隧道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小净距隧道的发展归纳为模糊实践期、探索认知期、研究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总结现代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应遵循近接工程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在确定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临界宽度(即近接准则)的前提下,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减震措施和支护衬砌型式。强调施工方案研究是小净距隧道技术研究的根基,并专门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研究做了深入探讨。提出用“水袋原理”指导中间岩柱加固的思路,用“削峰原理”指导断面开挖顺序的拟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完善中夹岩墙的加固方法奠定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对41座小净距隧道的双洞内侧围岩压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演化特点,分析了垂直围岩压力与单洞开挖宽度、埋深和净距的关系,讨论了双洞内侧侧压力系数与各工程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基于隧道实际滑裂面,建立了小净距隧道荷载计算模型,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实测数据及既有研究成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普适性,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垂直围岩压力与水平压力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水平压力发展速率明显大于垂直压力,稳定时间也较短;水平压力受双洞间的相互影响比垂直压力要大,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水平方向的应力发展;侧压力系数随净距增加而增大,但随埋深、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加而减小,并普遍小于规范值;所提出的围岩压力计算式对于复杂小净距隧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并能对施工过程中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进行估算;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应从合适的施工方法、合理的支护设计以及实时的监控量测3个层面考虑,具体的控制对策应结合围岩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6.
囿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选线要求等条件的限制,公路工程中常采用小净距形式的隧道,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是其复合式衬砌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但目前关于小净距隧道初支与二衬围岩压力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仍较为稀缺。以龙兴岭隧道为背景,在FLAC3D平台上对4洞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支护过程展开了细致的数值模拟,重点关注了作用在初支与二衬上的围岩压力分布。进一步考虑围岩蠕变效应,探讨了小净距隧道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的围岩压力及其初支/二衬荷载分担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围岩压力总体上关于设计中线近似呈对称分布,小净距隧道主洞(后行洞)开挖扰动引起辅洞(先行洞)二衬上围岩压力略微增大;围岩蠕变作用下,初支围岩压力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二衬围岩压力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但二者之和基本保持不变;蠕变稳定后,主洞上台阶部分(拱顶至拱腰)的二衬荷载分担比约为25%~45%,主洞下台阶部分(仰拱至边墙)的二衬荷载分担比约为20%~35%。研究成果可为小净距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的设计施工及后期运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肖景红  王敏  冷先伦  王川  陈国良 《公路》2022,67(3):336-342
小净距隧道穿越破碎带时引发的围岩大变形给衬砌等支护结构的性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亟需开展施工过程中的衬砌性能评价研究。基于此,采用基于收敛-约束法的纵向位移剖面(LDP)法和强度校核法等理论分析方法,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岗岭小净距隧道穿越破碎带时围岩稳定与衬砌支护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收敛-约束的LDP方法,可有效确定围岩衬砌合理支护时机对应的破碎带和完整岩体的不同反力系数,使得破碎带围岩的开挖变形量值从24 mm降低至7 mm,且避免了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塑性区贯通破坏;针对破碎带和完整岩体分界处出现的衬砌拉弯和压弯破坏现象,提出了临时素混凝土仰拱的施工支护优化方案,使得衬砌混凝土弯矩从0.1 MN·m减低到0.06 MN·m,约减少了40%,有效改善了衬砌的受力状态,提高了衬砌混凝土的安全性能,安全系数从1.0增加到1.25;提出了岗岭隧道安全施工的衬砌初凝强度阈值为60%的最终强度,此时衬砌混凝土的安全系数约为1.03。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分岔隧道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岔隧道连拱段至小净距段的过渡处,中墙由钢筋混凝土变为原岩,施工过程十分复杂。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和施工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数值模拟了无支护开挖和施加锚喷、二次衬砌支护后隧道的受力及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支护后稳定性显著增强,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一致,隧道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是中墙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靠近连拱段的小净距段稳定性较差;锚喷、衬砌支护对于减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减少塑性区、降低位移量有明显效果。最后在保证隧道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了隧道支护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7)
分岔隧道是在我国交通建设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结构隧道形式,通常是由明洞、大拱段、连拱段和小净距段等5部分组成,同时具备大跨度隧道、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的受力特点,施工过程中受力状态极为复杂。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对某分岔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得出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与隧道的变形、围岩的应力状态、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的应力状态。通过对所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施工过程中分岔隧道中夹围岩应力较大,应该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各分段交界面处应力集中明显,应当对其加强监测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大比例(比尺1:20)物理相似模型试验,模拟了V、IV、III级围岩在30m埋深和不同净距(2~8m)隧道的开挖过程,研究了毛洞及不同加固支护状态下的地中位移、洞周位移增量、围岩压力随净距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得到不同围岩级别下的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对小净距隧道净距的界定相对保守,且划分较单一。所谓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应综合考虑工法、支护参数、加固措施等多种因素,是在保证隧道开挖安全和经济等因素下的动态值。即是一个动态的范围值。  相似文献   

11.
小净距重叠盾构近距离侧穿运营隧道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确保运营隧道、成型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能有效减小施工沉降,降低施工风险。针对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市政通道配套施工项目,在施工中,采用同步注双液浆、渣土改良、成型隧道临时支撑、洞内管片注浆及试掘进段施工参数研究,在昆明火车站站—环城南路站区间实施小净距重叠盾构近距离侧穿运营隧道施工技术方案,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2.
隧道的防排水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技术关键问题。该文介绍了隧道防水板的材料选材及防排水的技术应用。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及予以合理控制,从而保证了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胡新朋  王登锋  肖本利 《隧道建设》2020,40(Z2):210-215
为降低分岔隧道大跨、超小净距段施工安全风险,满足进度需求,结合某市政公路分岔隧道施工实例,针对隧道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和敏感度高等特点,采取将小净距段替换中间岩柱由双连拱形式优化为单侧隧道扩挖并喷混凝土回灌的方法;分岔大跨段将左右两侧导坑加大,与原有2车道断面相似,中间导坑依次减小,两侧导坑可连贯施工优化为一体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实现对大跨、超小净距段施工方法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施工风险,并实现了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4.
昆仑山隧道特浅埋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盘明山 《隧道建设》2006,26(2):68-70,73
通过青藏铁路上第一个控制工程——昆仑山隧道的特浅埋段DK977+600~+660的施工过程,阐述了地表注浆加固、遮阳防冻融、拱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弱爆破、喷混凝土、监控量测等施工方法在高原冻土区的隧道同样所起的作用,同时介绍了在该段进行防冻害与防排水处理的施工工艺与冻土区地质加固的特殊措施——热棒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掌握地铁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时管片、岩土体的变形,以深圳地铁9号线梅村站-上梅林站区间下穿既有4号线莲花北站-上梅林站区间工程为背景,运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对下穿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下穿时岩土体与既有线隧道管片的变形,对两条线设计竖向距离的安全性进行了验证,得出两隧道竖向最小距离在2.0~2.5 m范围是安全的。同时提出一些技术措施,如对既有隧道进行自动化监测,从既有隧道内注浆,信息化施工等。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杨高中路电力隧道工程为例,对大口径长距离深大隧道的曲线顶管对接施工的设备选型、对接施工关键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以及安全、质量方面的施工应急措施进行了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17.
小净距公路隧道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三福高速公路两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得到了小净距公路隧道在相似模拟开挖中的位移规律和隧道围岩最终位移,可为国内外公路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工程实例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301-308,345
青草沙过江管工程是一条长距离大埋深的引水隧道工程。该文主要介绍了隧道工程针对长距离、高水压工况下的防水技术,其中包括了管片的防水结构设计、双道防水实验,以及施工过程中如何按照防水实验要求高质量完成隧道的施工,其中包括高精度管片拼装、隧道稳定性控制,以及一些辅助防水施工工艺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隧道通过煤矿采空区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永武高速龙井隧道施工中,针对采空区段隧道施工采取双层小管棚超前支护,喷锚封闭,泵送混凝土回填,隧道洞身加强支护和设置缓冲层和施工监控量测等技术措施,使隧道施工安全稳妥地通过采空区地段,为今后此类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谢文清  陈耀 《隧道建设》2017,37(Z2):198-204
蒙华铁路连云山隧道为重载铁路单洞单线隧道,独头掘进距离长、断面小,洞内施工交通干扰大,隧道快速施工组织难度高。为有效解决单线小断面隧道快速施工组织问题,基于隧道开挖、仰拱及二次衬砌各施工工序组织,对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工艺工法选择和施工交通组织等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和改进,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单线特长隧道的快速施工难题,有效提高了单线隧道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