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都有了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及交通接驳场站成为高铁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嵊州新昌站站前换乘综合枢纽项目为例,阐述中小城市站前广场的功能定位和外部交通组织流线,从换乘枢纽包含的交通场站规模预测出发,探讨站前广场的空间组织布局形式和广场内部交通组织流线。合理规划站前广场的空间布局,避免人流、车流冲突,减少车型交织,从而实现高效、便利、人性化的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城市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交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站前广场的设计原则和布局模式,并以北京西站 为例,研究站前广场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交通工具种类多样化,站前广场交通组织越发复杂,通过对汉孝城际铁路孝感东站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设计的介绍,从交通组织和地下空间设计方面提出了以人为本、便捷高效的开发方案,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汉口站北广场建设方案的设计,重点研究大型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空间,解决站前广场内功能布局、交通换乘、辅助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以交通组织为主,景观美化为辅的功能,从本质上满足旅客换乘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为构建合理的站前广场交通空间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沪宁城际铁路苏州新区站为例,对"低进低出进站形式"的站前广场总体设计进行了探讨,重点论述了广场的总体布局及交通组织,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高铁网络逐步构成的背景下,旅游城市高铁站站前广场在高铁运营后逐渐显现出了设施配套不足、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以黄山北站为例,通过分析黄山北站客流特征、站前广场交通设施现状、交通组织及运行,对黄山北站客流进行了预测,对交通设施规模进行了测算.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交通改善策略,并从设施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的具体交通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兰州站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站前广场设施容量进行规划,同时建立基于换乘方式分配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Lingo软件编程进行求解,然后对广场换乘容量的瓶颈与换乘客流组织方式分析,提出了较优的换乘方案.在方案改进后利用Arena仿真软件对改进后站前广场换乘组织方式与乘客流线进行动态仿真,并生成旅客人数、走行时间、排队等待时间和队长的报表,证实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文中充分考虑旅客换乘时间与距离,并对换乘客流的比例进行优化.提出了在换乘枢纽运行的高效性、换乘枢纽布局的合理性和满意水平3大方面较优的换乘方案.   相似文献   

8.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交通性广场,特别是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不仅给予人们对于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城市公交、公路长途客运、社会车辆以及地铁等多种交通形式汇集、换乘的枢纽点,功能性和景观性均具有极高的要求,结合郑州火车站西出口的设计及建设历程,介绍了城市交通性广场的建设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深圳机场T3航站楼站前交通对航站区扩建工程的影响,对其交通组织进行分析,总结出现有交通组织方案在整体系统、离港通道、站前道路、CIP交通组织、GTC周边慢行及货运交通等6个方面的不足。参考已有类似设计,对6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对各项目交通组织进行协调,推进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科学的确定各类交通接驳设施的规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嵊州新昌站为例,提出该高铁站站前广场所含各类接驳设施的交通功能及接驳原则;根据该高铁站相关设计资料,对各类交通接驳方式的需求量进行预测;提出交通接驳设施布设标准和规模计算方法;计算得出各类交通设施的规模后,再结合布局形式和交通流线,对规模进行优化调整以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串列双流线型断面涡激振动气动干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均匀流场下,分别对不同间距比D/B、不同阻尼比条件下上、下游流线型断面涡激振动气动干扰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并将上、下游流线型断面涡激振动锁定区间、涡激振动振幅与单流线型断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上、下游流线型断面涡激振动锁定区间不因D/B及阻尼比的影响而改变,上、下游流线型断面D/B和阻尼比对其涡激振动振幅有影响;上游断面涡激振动气动干扰效应主要受D/B的影响,当D/B≤3时,对上游断面涡激振动的干扰效应表现为增大效应;当D/B>3时,对上游断面涡激振动的干扰效应可忽略;下游断面涡激振动气动干扰效应主要受上游断面涡激振动振幅影响,当上游断面振幅较大时,其对下游断面干扰效应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当上游断面振幅较小时,其对下游断面干扰效应则表现为增大效应;随着双幅断面间距增加,干扰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CFD在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算流体力学(CFD)正大量应用于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它的出现将减少传统所需的风洞试验次数。目前,CFD可以分析从层流到湍流、定常到非定常、不可压到可压、无粘到有粘的几乎所有的流动现象。为了使得CFD前,CFD可以分析从层流到湍流、定常到非定常、不可压到可压、无粘到有粘的几乎所有的流动现象。为了使得CFD更好地应用于交互设计过程中,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提高CFD模拟复杂流动现象以及复杂杂何形体的能力和模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交调查数据背后信息挖掘的需求,论文首先介绍了公交调查数据挖掘的理论概念及任务方法。概述了公交调查数据挖掘的常规流程,并且在分析了几种公交调查数据挖掘模型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得出 k-means模型最适宜对公交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以达州市公交调查数据为样本实例,采用年龄、职业、每周乘坐公交天数、每月公交花费、偏好付款方式等几种属性,借以 SPSS Clementine 为软件平台、以 k-means 为模型对各属性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软件运行后得到相似度较大的几组类别,根据不同样本含量的几组聚类进行图表分析,分别得出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的相应建议,达到最初挖掘公交调查数据背后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交客流调查数据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交客流调查数据是进行城市公交系统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乘客到达率和下车率、上下车人数两个方面内容。在现有修正方法的基础上,对乘客到达率和下车率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修正.对上下车人数采用“推位移”法进行修正,经镇江市4路公交车调查数据应用实践。实践表明修正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客运枢纽内部人员密集、通道网络复杂,且进出口数量较多,客流疏散效率不易提高。针对这个问题,不同于现有研究大多考虑改造物理设施,本文提出了通过控制通道开闭状态及通行流向,充分发挥既有设施通行能力的疏散流线设计优化方法。设计了由系统输入、疏散仿真及疏散流线优化模块组成的疏散流线设计仿真优化框架。其中,系统输入模块包含疏散需求、疏散网络、疏散行为参数;疏散仿真模块用于给定疏散流线方案下疏散效率的模拟测算;疏散流线优化模块则基于疏散仿真模拟结果迭代优化疏散流线方案。疏散仿真方面,考虑到行人在疏散途中可能动态修改疏散路线的特点,基于Logit模型构建了行人疏散择路行为模型。疏散流线优化方面,为提高疏散效率,避免局部通道过于拥挤,设计了以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最低为目标的疏散流线优化模型,并应用基于NSGA-Ⅲ的疏散流线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虹桥火车站到达层疏散场景为例开展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情况无特殊流线设计的疏散方案,优化方案的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分别降低36.2%、16.6%、51.6%。该方法对建设安全高效的综合客运枢...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设置公交专用道所带来的道路资源利用率低,相邻车道交通压力增大,专用道分时段开启致使社会车辆行驶混乱等问题,基于车种分离思想,提出一种公交车辆与右转车辆混合专用道的组织方式,允许公交车辆与右转社会车辆共用一条车道,以寻求保持公交优先与减少对社会车辆影响的平衡点。为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首先,针对所研究的道路环境,提出了基于流量生成模型与配时优化模型的车道组仿真流程;随后,在考虑红灯时右转车辆行驶特性的前提下,建立了人均延误和车均延误的双指标评价矩阵模型;最后,分别在MATLAB和VISSIM仿真平台上,实现了对传统车道组、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车道组和公交专用道车道组3种方案的效益评价,并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车道组的总体车均延误与人均延误在大多情况下处于较低水平,而公交专用道车道组和普通车道组也具有各自的优势区域;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的车道组织方式可以在保证社会车辆延误不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确保公交车辆的优先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适用性,在工程实践中可作为公交专用道的过渡或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任诗发 《时代汽车》2009,(4):106-107
面对金融危机,客车企业大可不必慌乱,最主要的是要妥善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某纯电动客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郊区道路条件,驱动电机和电动客车整备参数已定,满足动力性能前提,以两档变速器传动比为变量,利用人群搜索算法(SOA)找到与电机相匹配的传动比,优化能量利用率,提出一种优化设计思路,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此设计优化思路为两档纯电动客车设计出最优的传动比,满足道路行驶要求,能量利用率优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非机动车对沿人行道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周边交通的影响,对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设置进行优化。选取重庆市6个沿人行道设置的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进行调研,分析非机动车车道宽度、公交车停靠站长度、当量交通量、非机动车速度等参数与3类冲突率(非机动车与公交车3种形态的追尾与横向冲突率)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和相关性系数建立交通冲突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预测模型误差均小于10%。研究表明:当非机动车道设置宽度在3.5~4.0 m、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设置长度在16~18 m时,3类冲突率最低。当量交通量达到700 pcu/h之后,冲突率趋于平稳;此时非机动车速度仍不宜大于6 m/s。选取2个公交车停靠站进行冲突率预测,并对其进行安全等级评价。以冲突率最低值作为约束条件,对沿人行道设置的直线式单泊位公交停靠站进行优化。研究成果可为公交停靠站周边区域的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CAN总线作为一种车载网络,随着汽车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车辆智能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文章通过对CAN总线技术上的线束数量少、体积小、可靠性高及通信速率快等优点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智能传感器CAN总线接口方案,阐述了当前CAN总线在车用智能传感器方面的主要应用,指出CAN总线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车用智能化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