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交通枢纽雨水内涝问题,从高架道路、地下道路与地面道路角度,分别提出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枢纽道路服务能力。对于高架道路,采用了排水性沥青路面、雨水浅层蓄渗技术,以减少路表径流;通过雨水处理与利用装置,实现了雨水循环利用。对于地下道路,可采用自流排水、调蓄排水与抽升排水,同时可选择排水交通复合型隧道防洪。对于地面道路,可采用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等措施进行雨水控制。  相似文献   

2.
段晓东  钱玮 《交通科技》2011,(Z2):164-167
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结合无锡市清晏路雨水收集再利用方案的设计,对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了目前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10-114,16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扩展。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连串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日益重要,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应运而生。该文介绍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是一种成本低、实施便利、见效快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的调整,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道路路面的雨水先通过道路雨水收水口进入地下盲沟网路,达到雨水过滤、绿化灌溉、绿化储水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角度着手,分析合理的城市道路绿化带设置给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所带来的效益,为今后的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粤西山区G207线信宜段的绿化实践,提出绿化平台结合综合处治山区高填深挖路段的思路,完善了公路的使用功能,实现了公路绿化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取得明显的景观和生态效应,探索了一条山区高等级公路绿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对郑州市郑东新区道路绿化带喷灌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水源、喷头选型和布置、管网计算、控制系统应用进行了着重介绍,提出喷灌是当今节水灌溉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初期路面径流的收集与处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韩志强  许志鸿 《公路》2004,(10):33-37
在分析国内外现有路面径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城市排水体制及公路的常规排水方式,指出应在道路设计阶段考虑对道路路面径流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并提出了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的建设性方法。对初期路面径流进行收集与处理将有利于道路工程和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排水与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管网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对苏州市雨水管网现状,以及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完善雨水管网与城市防洪、水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三方面的关系,按照建设生态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雨水处理回用的设想,以实现城市水安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潜力分析与收集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利用的潜力,借鉴云南省宣威市农村雨水收集工程,将庭院雨水收集工程应用到公路雨水收集工程中,说明了云南省农村公路雨水收集利用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保护水源、雨水渗透利用、生活用水和灌溉利用4种主要公路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短历时强降雨恶劣天气的增多、城市雨水收集和排涝系统存在不完善与不配套的情况,提出了在提高雨水收集与排涝标准的同时,对降雨径流从集、滞、汇、排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市的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过去降雨时会造成积水,采取尽快排走雨水的方法,避免造成城市拥堵等问题.该文认为在我国普遍缺水、城市管理维护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先科学蓄水、后尽量利用的方法,变有害为有利.接着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地下式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在世博会园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初期雨水直排水体所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并尽量减小泵站和调蓄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世博园区后滩雨水泵站及调蓄池设计为全地下式合建排水构筑物。该文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规模和调蓄池的布置、设计计算及运行模式等,并对工程特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在类似工程中可结合其工程自身特点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郊野公园设计过程中需在系统性生态理念指导下,根据项目内的水系和地形条件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结合实际项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回用,达到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经案例分析水量平衡体系、实现了良好的雨洪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补水优先取自项目内收集回用的雨水,实现局部生态循环补水。在汇水坡面整齐、水塘较多的项目背景下,进行局部水系规划,建立一个清晰的标高体系,并且分析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流方式,通过水平衡计算分析雨水资源优化利用效益,提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郑州市水资源紧张的压力、延缓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面源污染,同时减轻城区防洪排涝压力,需作一规划研究.该文阐述了在新一轮的中心城区排水规划中,对雨水利用和控制的目标、范围、方式进行的研究.其成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预制雨水泵站,具有占地面积小、施工工期短、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目前在市政工程中应用较多,特别是在城市繁华地段的工程建设中,用地紧张,地面景观要求也相对较高,这种泵站就显示其独特的优越性。作为雨水排涝泵站,修建调蓄池是提高其排涝标准的有效方法。在实际运行时,可以根据降雨量调整泵站的排水量,避免泵站的集中流量对其下游排水系统的冲击,体现了“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的设计理念。在具体设计时,利用泵站集水池和调蓄池的水位关系来进行径流分配设施的设计、调蓄池空间的综合利用,是一体化雨水泵站的设计重点。  相似文献   

16.
对新建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站前工程SSSG-1标一工区场站工程的总体概况、涉及的给水排水系统分类及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说明,对场站高大空间建筑采用满管压力流屋面雨水系统或半有压流屋面雨水系统的进行适用性计算分析,并结合雨水排水沟流量主要控制参数对比结果,更合理地选择室外排水沟的断面形状和断面参数,达到更优化的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保定市建国路地道桥雨水泵站为例,通过分析地道桥暴雨积水主要成因,合理确定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在原用地不变基础上,将泵站规模由0.83 m3/s提升至3.0 m3/s,同时新增一座1 200 m3初雨调蓄池,共同实现缓解桥区内涝、改善水环境的目的,并为远期周边区域排水系统的彻底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某管道迁建工程为例,应用Midas/GTS软件模拟分析给水管道施工过程中边坡土体的应力应变规律和边坡稳定情况,确定了给水管道架设的合理方案。结果表明,边坡安全系数随给水管道支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不同支墩间距,土体应力应变分布差异较大,但支墩间距对挡墙应力影响较小,当考虑雨水渗流作用时,边坡安全系数大幅减低,为其他类似边坡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是检验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做好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工作,将污染控制在源头,将减少溢流混流污水对天然水体的影响,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居民已逐渐把快速有效的雨水排放看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公共事业。城市地表径流排放因其水量大和多变性成为一项复杂的任务。城市雨水系统设计需要确定径流的大小、分布,最大径流量是设计雨水设施至关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