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中综合考虑车身动态与静态刚度和正面碰撞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方法。首先,根据车身A级面和整体布置,建立了车身简化几何模型,确定了19个车身主断面,并基于梁单元理论和传递矩阵法建立车身刚度链数学模型。接着,采用碰撞经验公式设计矩形前纵梁,以等效静态载荷模拟车身正面碰撞动态加载,并提出了基于等效静态加载条件下的车身变形要求。然后,以车身质量最轻为目标,车身静态刚度、1阶模态和碰撞变形为约束,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车身各梁单元主断面参数。最后对某一近似标杆车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其车身静刚度与模态,与本文中的刚度链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C-NCAP中,通过小腿轴向力和小腿性能指标评价对假人小腿的伤害。通过对A级车在正面全宽碰撞中假人小腿与大腿轴向力间关系的研究可知,小腿轴向力曲线通常为"W"形,其第1个峰值出现时刻为腿部与仪表板等发生碰撞时刻,峰值大小由之前腿部运动情况决定;小腿的性能指标曲线基本为"M"形,在车身前端刚度较大的碰撞情况下,性能指标由"M"曲线的第1个峰值确定;在车身前端刚度较小,脚下地板发生严重变形的碰撞情况下,性能指标由"M"曲线的第2个峰值确定。  相似文献   

3.
<正>1轿车车身吸能区的作用现在轿车的车身设计中要考虑保证乘客的安全,车身除了要求强度高,能够承载车辆的整备质量和乘客的质量,还要能够承受行驶中地面的冲击力。但在碰撞时轿车车身不是刚性的,在轿车车身的发动机室部位和行李箱部位设计了吸能区,也叫碰撞挤压区,这个区域是允许变形的。在碰撞时,车身部件通过变形来把汽车运动的动能转换成车身钢板变形的机械能,从而保证乘客室不会发生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配件》2009,(46):45-45
随着车身轻量化设计以及车速的大幅度提高,风窗玻璃的安装,已经逐渐成为汽车安全功能的重要部分。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风窗玻璃应该牢固地安装在车身上,为气囊的爆炸提供可靠的支持,保护前排乘客不受到伤害。同时,还能够保证车身A柱的刚性,在碰撞时不溃缩变形。  相似文献   

5.
动态     
《世界汽车》2014,(1):86-87
<正>沃尔沃V40C-NCAP碰撞试验完成2013年11月26—28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瑞典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沃尔沃(VOLVO)牌V40型轿车(智尚版)的C-NCAP碰撞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首日的正面100%碰撞试验后,沃尔沃V40的回弹距离较大,显示该车型的车身刚度较大。后排儿童假人按照车辆使用手册采用了少见的后向式儿童座椅,因此其受到的保护更为完善,成年假人的坐姿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侧面碰撞试验中,V40的侧面车身结构抵御住了来自侧面的侵入变形,B柱和门槛梁结构变形很小,侧面安全气囊及气帘均正常展开。鞭打试验中,驾  相似文献   

6.
基于局部结构改进的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新车开发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对原车身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减轻了前端结构的质量.针对改进后结构做正面碰撞分析时发动机两侧边梁变形不一致的情况,通过改变边梁压溃诱导槽结构,改善了车身结构整体的碰撞安全性,使变形规律更合理,结构正面碰撞安全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7.
碰撞事故造成的车身损伤是车身变形的主要原因,车身修复在汽车检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中通过数据分析,论述了汽车碰撞事故中车身变形的原因及汽车碰撞所造成的车身变形形式与规律,提出了快速修复和电子测量矫正2种车身变形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具体车型为实例,采用UG软件分析后轮罩减振器的静、动刚度,针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具体的加强刚度的优化设计。对研究车身的后轮罩减振器的静、动刚度的机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汽车轻量化的设计趋势,现代轿车的车身大都采用全承载式结构。全承载式结构使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承受来自路面的各种载荷,因而车身必须要有足够的刚度。如果车身刚度不足,可能造成车厢密封不严以致漏风、漏雨及内饰脱落等现象发生;在碰撞过程中,也可能会引起车身的门框、窗框、发动机罩口和行李厢开口等处的变形过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汽车的动力响应和燃油经济性能,对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性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车身刚度爆孔静刚度和动刚  相似文献   

9.
正汽车车身由于碰撞而造成的板件或车身结构件损伤,不但会影响车身的美观,而且还会造成构件强度下降,降低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影响整部车辆的使用性能,使车辆报废。车身维修人员对汽车车身碰撞损伤进行判断和校正时,需要正确分析导致变形的主要因素,确定损伤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进而分析损伤对车身整体产生的影响和波及范围等,这也是保证维修质量的关键。一、汽车车身的碰撞冲击力判断1.了解发生碰撞的实际情况实际碰撞中,两车的相撞会产生不同损伤类型的组合(图1)。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汽车车身都以承载式车身为主要车身结构,承载式车身为了吸收碰撞时的能量,汽车车身通常设计成在遭到碰撞时,通过使车身构件的折叠和破裂来吸收冲击能量;碰撞力的传递路线,  相似文献   

11.
从概念设计阶段开始,通过隐式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建立一个全参数化白车身模型,采用分步优化设计的方法,在保持对整车性能控制的同时,使轻量化设计贯穿整个过程。在不同阶段分别针对整车模态、弯扭刚度、碰撞性能和质量等指标进行优化。先后经过结构拓扑优化、车身尺寸优化、局部形状优化、零件厚度优化、碰撞性能优化,最终得到车身多个性能均满足要求时的最佳车身尺寸和轻量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CHEVROLET SPARK     
《当代汽车》2007,(11):56-59
只要是学过高中物理的人都会知道动量和动能的概念。这两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而发生碰撞时的巨大能量,都全部是靠车身通过变形来吸收转化的。微型车自身的质量小,那么在碰撞时车身需要吸收的能量少,理应有更加优异的碰撞试验结果,但事实总是和理论有差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汽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行驶的安全性,卓越的性能与可靠的安全系统完美配置将是技术上努力的最高目标.内行的用户都知道,车身的扭转刚度对汽车行驶性能影响显著,刚度不强,车门、顶盖和风窗等断面容易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变形,尤其是在发生意外碰撞的时候,如果对车身进行了刚性加强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车身的变形,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为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现代汽车开始使用发泡增强材料.  相似文献   

14.
某微型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某微型汽车在侧面碰撞时B柱和车门变形较大、假人伤害严重、在C-NCAP侧面碰撞时得分较低问题,建立了该微型汽车侧面碰撞仿真模型,对其侧面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优化前、后的侧面碰撞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优化后车门侵入量明显减小,假人伤害值降低,侧面碰撞得分提高,车辆的侧面碰撞安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接上期)5.车身构件局部更换的维修技术汽车轻微碰撞只是损坏了车身外部覆盖件,因此只需对车身外部覆盖进行维修和拆换。如图39所示,车身碰撞损坏部位在车身后门与门框部位。这样的碰撞损坏,车门可以单独进行维修,车门框因为是圆弧和阶梯结构,采用整形机进行修复很难操作。以下介绍这类碰撞损坏的维修技术。汽车车身侧围可供压缩的空间很小,所以需要整体的刚度较大,汽车侧面结构都会制造成箱形盒子结构。这些结构使用的材料一般都是高强度合金材料,硬度较  相似文献   

16.
占强 《世界汽车》2006,(11):74-77
车身结构对于汽车的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各大汽车公司不惜重金纷纷研制开发最新的安全车身技术。-安全车身鼻祖奔驰安全车身是指一种专门设计的车身结构,当汽车碰撞时,头部或尾部被压扁变形并同时吸收碰撞能量,而乘客舱不产生变形以便保护乘员安全,它属于被动安全技术,由梅赛  相似文献   

17.
长安奔奔的最终成绩是大大出乎我们预料的,因为在碰撞现场,除了侧面碰撞车身变形较为明显外,正面100%碰撞乘员舱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形,而正面40%偏置碰撞乘员舱的变形也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其变形程度在外观上甚至并不比蓝瑟严重,但是车内假人身体各部位所采集到的伤害数据却是相当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虽然有很多方面,但是罪魁祸首应该是约束系统与车身的不良匹配。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6.车身构件局部刚度车身构件局部刚度主要是指车身结构安装部位和构件的局部刚度,如悬架、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安装部位,拖钩、吊挂装置、装运装置和千斤顶的支撑部位以及安全带固定器的安装部位等。这些构件的局部常会受较大牵引力,所以局部需要增加刚度。(1)车身支承部位的刚度整体式汽车车身直接与行驶系统连接,悬挂系统与车身之间的连接部位需要有较好的刚度,可以防止载荷通过悬架、动力总成的连接部位传导给车身,产生变形。一般根据车身支撑件(悬架  相似文献   

19.
车身设计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车身设计需考虑的整车碰撞标准,着重阐述了如何考虑碰撞传力途径、车身轻最化、车身刚度和模态等关键技术,以此保证车身设计开发的质量.用示例说明了这些关键技术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客车车身结构强度及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法对某半承载式大客车车身刚度、强度进行了分析,用电测量技术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车身骨架结构中杆件的布置位置及截面形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身承受弯曲载荷时,其骨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均较小,而在弯扭组合工况下,骨架结构中的应力和变形均有大幅度的增加,最大变形量出现在开口较大的门窗附近。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计算模型正确,计算结果可信,为对大客车车身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