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1台车用高速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不同负荷、不同转速以及不同喷射参数工况下的缸内压力测试,通过分析燃烧放热规律对气缸压力变化的影响,对燃烧放热规律与燃烧噪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噪声不仅与最高气缸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有关,还与各自相位的间隔有关;负荷对发动机燃烧噪声的影响较大,转速对燃烧噪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频率范围变化;通过改变喷射参数可以改变柴油机的燃烧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2.
二甲醚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一台2135直喷柴油机上,对燃油供给系统进行了适当的改造,测试了燃用二甲醚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时刻、气缸压力和有害排放,计算分析了放热规律及滞燃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供油提前角相同的情况下,二甲醚的喷射延迟比柴油长而滞燃期比柴油短,着火时刻落后于柴油;二甲醚的最大放热速率小,而燃烧持续期短;二甲醚发动机接近无烟排放,N0x排放浓度显著低于柴油机。  相似文献   

3.
研究试图对喷油压力、喷射时间和废气再循环(EGR)比对燃烧特性、粒度分布和排气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在共轨直接喷射(CRDI)柴油发动机中使用的废弃食用油(WCO)产生的生物柴油排放量。结果表明,喷射时间对缸内压力和放热率有明显的影响,这俩随着喷射时间的延迟而降低,但在不同的喷射时间下喷射压力对不同的参数则影响不大。在不同工况下,气缸内压力峰值和放热率与EGR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20%EGR率时得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柴油微引燃乙醇发动机采用进气道喷射乙醇、缸内直喷微量柴油引燃的方式进行燃料供给。基于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对其燃烧、性能及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固定引燃柴油喷射量为发动机能实现压燃着火的最小值,在进气压力为0.15 MPa时比较不同乙醇喷射量的工况组,通过改变柴油喷射时刻进行工况扫描。结果表明,引燃柴油的喷射时刻对发动机的燃烧、性能和排放影响显著。柴油微引燃乙醇发动机在中高负荷能够稳定运行,指示热效率可达34%以上,通过适当调节柴油喷射时刻,可以有效控制未燃碳氢(UHC)、NO_x与CO排放,同时可以实现极低的炭烟排放。柴油微引燃乙醇发动机燃烧模式为预混合或部分预混合燃烧,燃烧有两阶段放热特征,改变引燃柴油喷射时刻,可以有效控制燃烧相位。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主设计研制的压电喷油器,利用喷油规律测试仪,试验研究了压电喷油器的喷油规律,并分析了喷油器在不同轨压和控制脉宽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和喷射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轨压和控制脉宽下喷油器进行喷射时,喷油持续期较为稳定;当轨压从120 M Pa增加到160 M Pa时,喷油开启响应延迟仅增加了约14.5%;当控制脉宽从1.0ms增加到2.5ms时,喷油关闭响应延迟减小了约14.9%;喷油器进行多次喷射时,主预喷标准差分别仅为0.4和0.3左右.  相似文献   

6.
基于喷射正时的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集成电控单体泵柴油机,讨论了喷射正时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喷射正时对滞燃期和速燃期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放热规律、缸内压力和燃烧温度,进而对NOx和PM排放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中大负荷下,随着喷射正时的滞后,放热率曲线相对于上止点的相位滞后,缸内最高燃烧温度下降,NOx排放下降,PM排放升高。在中小负荷下,随着喷射正时的进一步滞后,NOx和PM的排放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NOx和PM的机内净化方法,试验分析了EGR、高压喷射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低NOx和低PM两种理想燃烧模式对应放热率参数的阈值。结果表明:NOx净化达到欧Ⅳ标准时,所对应的归一化放热率阈值为0.045~0.049°CA-1;PM净化达到欧Ⅳ标准时,对应的归一化放热率阈值为0.045~0.06°CA-1;二者同时达欧Ⅳ的归一化放热率阈值为二者的交集0.045~0.049°CA-1。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实测的涡流室柴油机主、副室示功图计算了各自的放热规律,通过分析,认为对涡流室柴油机燃烧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可改善放热规律从而提高经济性。通过应用正交实验这一科学方法研究燃烧系统主要多数匹配,可得到兼顾不同工况的合理匹配方案,显著地提高了涡流室柴油机全负荷和部分负荷时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压共轨系统对一台单缸柴油机采用燃油预喷射控制策略时的燃烧特性与排放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保持循环油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每循环燃油的喷射次数、预喷油量、预喷与主喷的间隔角,对发动机缸内燃烧压力、放热规律、压力升高率及排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预喷油量小于5 mg/循环时,发动机能够在维持炭烟颗粒不增加的同时降低NO x的排放,同时发动机的压升率也较无预喷工况有所降低;多次喷射燃烧过程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较小,较无预喷工况略有上升,但通过对预喷角度、预喷油量及间隔角的合理匹配,能够实现对燃油消耗率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供油系统电磁延迟和液力延迟导致实际喷射脉宽与控制信号脉宽之间存在差异.利用由喷雾图像获取的喷雾脉宽作为实际喷射脉宽,对喷雾脉宽与控制信号脉宽之间对应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次喷射喷雾脉宽大于控制信号脉宽,且脉宽差量随着喷射压力增大而缩小,与背景气体密度基本无关;多次喷射喷雾脉宽大于控制信号脉宽,且脉宽差随着喷射压力增大而缩小;两次喷射喷雾间隔小于控制信号喷射间隔,且喷射间隔差在不同压力、预喷油量、控制信号间隔下保持不变;燃油融合现象发生的实际临界喷射间隔时间小于由喷油规律所获取的临界喷射间隔时间.本研究提出了利用喷雾对供油系统喷射脉宽进行研究的新思路,并为多次喷射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优缺点和当前对该种发动机提出的要求,认为缸内直喷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和控制好混合气浓度在空间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其控制是在一定的喷油、点火控制策略下靠燃油喷射系统与缸内流场的合理匹配实现的。阐述了缸内直喷对上述两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并讨论了发动机排放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use of automotive LPG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easy to evaporate vaporization and carry. The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of extended-range electric vehicle for wall-guided two stroke LPG engine with direct injection combus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modified vehicle LPG spray model, a database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 LPG fuel was built and imported into the CFD software.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Schliere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and velocity field of the mixture in the cylinder under different load conditions are numerically analyzed. The analyzed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tart injection time θ = 60°–70°CA BTDC under part load condition, the plug electrode near the gathering of a richer mixture is easy to be fired at spark ignition time, the obvious formation of mixture in cylinder is formed and the overall air-fuel ratio is above 40: 1. The start-transition working condition and large load conditions in the piston moves upward before closing the exhaust port to start injection LPG. The optimized LPG injection start time θ ensures that the fresh gas is locked in the cylinder when the exhaust port is closed (63°CA ABDC). In the ignition time of the spark plug, an ideal homogeneous mixture in the cylinder is realized.  相似文献   

13.
共轨喷油器在车喷油量控制自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控制喷油器老化后的在车喷油量,分析了共轨喷油器老化试验前后的小油量喷射特性,提出了小油量自学习修正的方法。当发动机处于倒拖工况时,在不同的轨压下,通过主动小脉宽喷射测得特定缸角加速度与其他几缸角加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研究得到发动机小油量燃烧后角加速度变化规律,并据此设计喷油量控制自学习算法。实车试验与台架试验表明,在无需增加额外传感器的情况下,小油量自学习修正算法能精确控制老化喷油器的小油量,明显改善老化喷油器小油量喷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满足发动机在全寿命期间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功能材料结构来制造发动机机体是使车辆功能轻量化和提高技术含量的关键方法,本文利用半解析广义双重傅立叶级数解法对汽车功能材料结构发动机机体进行了分层剪切研究和数值分析。通过机体的动态特性试验,获得了机体所受复杂载荷下关键部件的应力响应,并用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从而证实了功能结构发动机机体的优越性,并为功能结构机体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测小缸径增压中冷柴油机气缸压力,分析其燃烧过程及放热规律。结果表明,负荷增加,放热率增大,燃烧始点提前;采用较小的供油提前角,可降低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最大燃烧压力;采用增压中冷技术,可降低峰值温度,因而对降低NOx 有利。  相似文献   

16.
姚春德  敬章超  傅晓光  刘文胜 《汽车工程》2004,26(2):119-121,126
在一台4气门汽油机上,通过改变再循环废气进入气缸的方式,研究了回流废气对NOx排放以及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得到了在试验条件下对应于发动机最佳综合性能时应采取的最佳废气再循环率。  相似文献   

17.
轿车用汽油机最新研究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和环境污染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问题,世界各国对轿车用汽油发动机的燃烧技术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在车用发动机朝着缸内直喷和稀薄燃烧的方向发展的形势下,涌现出了大量新兴的研究课题。本文概述了轿车用汽油机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在汽油发动机上所进行的前沿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8.
为应用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的单缸汽油机设计了基于DSP(TMS320F2812)的电控系统,此电控系统除常规的喷油、点火等控制功能外,还可通过调节进、排气门控制参数(气门开启时刻、关闭时刻以及气门升程)直接调节进气量,进而实现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稳定运转。完成了初步的运行试验,验证了电控系统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应用电磁驱动配气机构提高发动机性能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汽油机失火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杰  颜伏伍 《汽车工程》2011,33(2):101-105
针对基于曲轴瞬时角加速度的一般失火故障诊断算法能诊断失火故障,但未能有效区分故障模式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做功时间和BP神经网络的失火诊断算法.根据不同模式下各缸做功时间的波动,提取诊断循环内各缸做功时间信号的特征参数,结合BP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功能,实现不同模式下的失火故障诊断.通过台架试验,测试了在正常工作、第3缸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