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公路网规模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网"量"的总体需求,是公路网发展目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网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公路网规模预测方法中存在缺乏节点层次需求分析,容易造成因节点特性平均化所引起的路网规模预测过大或过小问题,提出了基于累计重要度确定路网规模的方法。累计重要度法是在计算节点重要度、路段重要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路段累计重要度与路网总里程之间的关系,预测路网总规模,弥补了传统预测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公路功能分类理论研究初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学福  蔡建华 《公路》2005,(1):4-14
公路功能分类是通过研究公路的服务功能.确定特定公路在公路网中扮演的角色.并为相应的交通出行提供服务.功能分类实质是按服务需求疏导交通。不同层次的路网在国民经济中满足不同的交通运输需求.干线、支线各自充当不同“角色”.形成全国公路交通大通道和四通八达的集疏散道.“各司其职”,功能明确而又互补.这是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对路网层次的合理划分.特别是从理论上对第一、第二层次做出合理划分.使公路发展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保障畅通、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等客观需求.为今后公路网路线规划、建没、养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充分发挥已有的公路设施的功能,是公路全面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公路功能分类的思想并结合我国目前公路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公路功能分类的若干方案.分类时第一步是先分大类.再对大类进行细分.并说明新的分类方案与原有行政等级分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公路功能分类的推荐方案.明确了各层次公路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城市立体交叉交通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针对不同的路网控制策略,基于交叉口协调控制原理,对立交的影响范围展开了研究;根据节点在路网中的位置及功能地位,将节点进行分类;利用协调控制理论和延误理论定量分析了各类节点的交通影响范围和影响量。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立交影响范围不仅考虑了关联路网的特征,而且考虑了立交在路网中的位置和功能地位。  相似文献   

4.
根据公路网功能层次结构理论并结合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发展现状和规划,提出全省普通国省道功能分类方案,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普通国省道功能结构层次,为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干线公路网络,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服务水平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5.
区域国防公路网一般是指战区范围内战役层次的公路网,其可达性是评估已有公路网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规划、筹建新国防公路的重要参考。由于缺乏科学的区域国防公路网可达性的评价模型,目前主要采用一般公路网基于时间或距离的公路网可达性模型进行可达性的评价,无法满足军事特性的需求。为此,引入了加权距离来反映路段"物理距离",根据路段在基于最短"距离"的重要度中出现的频率,来选定不同攻击强度下的被攻击路段集,基于选择性攻击模型,建立了综合考虑行驶时间、路段军事权重、孤立节点、孤立路段的区域国防公路网可达性度量模型,并提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5,(12)
为对区域公路网交通运行的适应性进行科学测评,基于公路网拓扑结构及各等级公路的功能,构建了微观路段级、中观通道级和区县级、宏观路网级三层交通运行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公路网的道路特征、交通流特征、服务水平以及通达深度建立了适应性五级评估标准,并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公路网交通运行适应性评估方法。以宁波市公路网为例,给出了交通运行适应性的系统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区域公路网的连通效果,以公路网可达性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可达性测算模型的优化方法。以可达性和机动性之间的内涵差异为切入点,辨析了公路网可达性的含义。本研究认为公路网可达性不仅仅是空间节点间交通联系的便利程度,还应包含各节点间的相互作用能力,同时体现出节点本身规模(吸引力、发展潜力等)对交通联系的影响。因此,将其定义为区域路网中节点之间相互作用能力及相互作用潜力的大小,其中相互作用能力体现在节点间交通设施的连通状况和发展水平,相互作用潜力体现在节点间人口、资源等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情况。在对公路网可达性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距离法、累积机会法、重力模型法等常用可达性测算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结合公路网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将广义综合出行阻抗、道路容量和节点发展梯度引入重力模型,用于描述节点间联系的方便程度、节点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等,构建了公路网可达性优化模型。为了检验模型的优化效果,以最基本的可达性测算模型作对比,利用汉中市区域公路网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路网交通特性和节点间相互作用等对可达性的影响,有效地弥补了距离法、累积机会法等模型的不足,可作为公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公路交通供需之间的适应程度,按性质和功能对区域公路交通需求和供给进行分类,分别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双车道公路三方面对公路交通需求和供给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各等级公路每个车道的适应交通量,研究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引入路网供需匹配度的评价指标,构建路网供需匹配度的评价模型,提出评价标准,为地区公路网建设规模的合理性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广泛调研分析国外普通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现状,以及交通运输部对平台建设要求,结合广东省公路网管理的实际,研究云计算技术在路网管理中的应用,形成用户三级功能层次列表,构建了广东省普通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逻辑框架和物理框架,为促进全省普通公路网管理高效畅通、环保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段智  袁振洲 《公路》2007,(5):111-114
针对农村公路网的特点,在进行路网逐层展开布局时,提出一种基于Prim算法的路网重要度最大树求解算法。并对包含312个乡镇节点的保定市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进行实证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