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模型匹配方法的汽车主动避撞下位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侯德藻  高锋  李克强  连小珉  王跃建 《汽车工程》2003,25(4):399-402,342
针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下位控制的鲁棒性要求,应用模型匹配控制理论,设计了汽车主动避撞下位系统的控材器;并解决了下位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和鲁棒跟随性难以得到兼顾的问题;通过实车试验结果对此控制器性能进行了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液压控制系统功能进行分析,把该系统分为夹紧力控制和速比控制系统。设计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对控制阀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夹紧力控制系统和速比控制系统分别设计了控制器。最后对所设计的CVT控制系统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控汽油机怠速控制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樊林  裴普成  杨武  申琳  叶正茂 《汽车工程》2002,24(6):490-493,506
针对怠速工况分别设计了变参数PID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并进行了实车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模糊控制方式比PID控制方式转速波动小,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而直观地判断当前工况的危险程度,充分利用已知的车间运动信息,以安全时距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碰撞时间(TTC)的建模方法。基于危险判定指标TTC开发了一种符合驾驶员避撞特性的主动避撞系统;设计了主动避撞分级制动策略,其关键参数根据驾驶员特性和实车试验结果确定;同时,引入了一个预警门限值T_w,设计了采用声、光预警的主动避撞预警策略,帮助驾驶员实现有效避撞。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分级制动和预警策略符合驾驶员的避撞特性,体现了驾驶员控制的优先性和协调性,可有效避免碰撞,满足汽车主动避撞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顾林祥 《上海汽车》1997,(10):16-20
本文简述了发动机控制系统(EMS)与节能排放控制的关系,EMS的基本结构与控制策略,排放法规与技术措施,几个油器发动机改换为EMS发动机的实例,并因此得出现阶段EMS加三元催化器是汽油车节能净化最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实车碰撞试验中,车速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试验的结果。在采用橡皮绳为动力的碰撞试验中,关键问题是准确控制车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车速控制这一难题,提高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本文对碰撞试验中的各种车速控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结合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的实际,对橡皮绳弹射车速控制系统整体方案,控制器的实现和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通过对算法进行计算仿真,选择出符合工程实际的算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耐撞性的前纵梁焊点模拟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3种焊点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薄壁梁(代表前纵梁)落锤试验,验证其模拟精度。结果表明,Beam单元最适合碰撞过程中焊点的模拟。分析了焊点失效对耐撞性的影响,同时采用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薄壁梁的几何参数和焊点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提高了耐撞性,减小了焊点失效的风险。实车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从轮廓标的功能需求出发,对高速公路中轮廓标设置层次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驾驶员主观评价和驾驶行为控制2个方面提出了4个轮廓标设置层次评价指标,并设计了室外实车试验方案,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对不同设置层次的轮廓标设置方案进行实车试验,得到了轮廓标不同设置层次方案下的驾驶员的心理感受和驾驶行为的变化,最后据此结果得出了高速公路合理的轮廓标设置层次方案。  相似文献   

9.
磁道钉导航的智能公路传感器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成本低廉的磁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实验条件和信号特性进行了分析,其中信号特性包括测试精度,重复性及稳定性,以该磁传感器为感知元件,基于对于信号特性的认识,根据模糊控制原理设计的车道追踪控制器实现了基于磁道钉导航的智能公路车道追踪控制任务,并且控制精度达到了既定要求,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磁传感器是可用的,作对其信号特性的认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弥补现有汽车避撞控制策略以及碰撞风险评价指标单一的不足,提出转向和制动协调的主动避撞控制系统。首先规划了五次多项式换道路径,在对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转向临界避撞距离和与目标车道车辆的安全距离约束。其次,考虑道路附着系数和系统延迟的影响,基于制动过程给出制动临界避撞距离,并以纵向行驶安全系数ξ和碰撞时间倒数T-1TC划分安全行驶区域,利用驾驶人实车跟车数据标定稳态跟随/定速巡航区域的阈值。随后,通过转向/制动临界避撞距离的对比给出2种避撞方式的安全收益范围。最后搭建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不同初始条件下的避撞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操作在制动距离不足时仍是有效的;当主车高速近距离接近静止前车时,主车可以顺利采取转向换道动作,而常规ACC系统在2.5 s处的车间相对距离为-0.76 m,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碰撞;当相邻车道前车与主车纵向间距不满足换道安全距离约束时,避撞控制系统进入紧急制动模式,最大制动减速度达到-0.8gg为重力加速度),实际最小车间距为5.1 m;通过转向和制动的协调动作,充分发挥了车辆的避撞潜力;ξT-1TC指标的融合,可以更好地评估碰撞风险并实现不同控制模式的转换,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可避免过分制动给乘客造成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11.
哈飞路宝正面碰撞安全性车身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哈飞路宝轿车车身设计的具体要求,建立了用于碰撞分析的整车车身结构简化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车身前部结构的几种设计方案进行了选择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整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拟碰撞分析。模拟结果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采用计算方法和模拟过程正确,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可以提高该轿车产品的被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PG-1 5型节制杆式台车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臻  邱阳  李强  张雨  邱少波 《汽车工程》2002,24(3):224-227,240
本文介绍了节制杆式台车试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通过模拟吸能器受力和流体运动分析,建立数学建模,推导节制杆的设计数学模型。通过碰撞模拟试验和实车碰撞试验对比,模拟滑车可以再现实车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曹万科  张天侠  刘应吉  杨京峰 《汽车工程》2007,29(12):1098-1101
针对汽车车身控制信息的高实时性和车身CAN系统扩充的高灵活性等特殊要求,介绍用于实时系统分析的速率单调分析(RMA)方法,在原总线利用率、信息最坏响应时间等实时性指标基础上引入总线扩展灵活性因子进行车身CAN总线方案的寻优设计,并以典型汽车车身控制系统为例,对单信号方案和信号组合方案进行实时性和扩展灵活性对比分析,在线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数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护栏的安全性能,采用调研分析、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和有限元仿真模拟综合研究方法,了解隧道入口护栏设置现状和安全防护提升需求,提出一种新型高防护等级金属梁柱式护栏,并给出其在隧道入口处的合理过渡设计。研究结果显示:护栏结构安全性能经实车碰撞试验验证,防护等级达到六(SS)级;护栏乘员安全适应性能经1.5 t小客车100 km/h和33 t大货车60 km/h以20°角碰撞模拟,车辆碰撞护栏时假人头部性能指标HPC均小于1 000,假人胸部压缩指标THCC均小于75 mm,假人大腿压缩力指标FFC均小于10 kN,假人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护栏方案对车辆乘员安全适应性能较优,能够较好地保护车内乘员安全。研究为隧道入口护栏的安全性能提升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测距工作原理,以ATmega16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采用超声波测距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和蜂鸣器报警模块搭建的近距离报警系统,详细地叙述了各模块之间的控制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案,实现系统实时显示汽车尾部与障碍物之间距离,并根据不同的距离发出不同频率蜂鸣的功能,达到提醒人员提高注意力的目的。测试结果表明测量精度达到1cm,测试距离在2cm到100cm之间,达到设计功能,可满足家庭经济型轿车的使用要求,也可用于盲人避障,车间定位。  相似文献   

16.
汽车在碰撞中利用乘员保护系统的约束作用避免或减缓乘员与车内结构二次碰撞对乘员造成的伤害。介绍了小红旗系列轿车匹配SRS-40驾驶员气囊的试验原则和乘员约束系统的一般开发方法。通过试验可知,小红旗轿车匹配了SRS-40系统后,驾驶员头、颈部伤害指标较不装气囊时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新型柔性护栏作为长湘高速公路“两型”科技示范工程的课题成果已完成实验研究、法规性实车碰撞验收及相关结题工作。基于该研究成果,提出了长湘高速护栏立柱、钢丝绳及锚端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并重点进行了锚端设计原理分析,以期达到该成果产品化和规范化要求,从而实现防护安全、生态和谐、资源节约的综合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用于研究汽车列车直线行驶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模型试验台和牵引控制系统组成。模型试验台利用环形带模拟活动路面;牵引控制系统通过串行通讯技术操作变频器,结合由传感器采集到的模型列车的运动参数,可实现对模型列车的牵引控制。试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实时控制特性,能够满足汽车列车直线行驶稳定性模型试验对试验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长城汽车某传统车型改装成纯电动车的实际需求,及对整车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整车控制器,详细介绍电源管理、CAN通信、输入信号处理以及继电器驱动等电路的设计方法。基于双MCU的硬件设计方案增强了整车控制系统的硬件故障自诊断能力,大大提高了整车控制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王健  朱焱锋 《上海汽车》2011,(5):3-5,11
对试验台架测功机的选择、电子负载、数据采集和通信、辅助系统等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文章阐述的试验台架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变速器试验,并兼容手动、自动、AMT和DCT变速器,其思路及方案可以为混合动力车辆变速器试验台架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