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已经实现造船大国的今天,要想进一步发展成为造船强国,我国的造船技术必须走在世界前列,引领造船技术发展趋势。每一位船舶标准从业者都清楚地知道"技术创新,标准先行"的内涵及意义,肩负着标准先行的责任。为了了解我国船舶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出可能阻碍我国船舶标准发展的一些因素,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中国船舶焊接专家陈家本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船舶工程》2007,29(4):I0004-I0005
2006年是我国船舶工业贯彻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经各船舶企业的努力奋斗,使船舶工业呈现出了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全国造船完工量达1452载重吨,同比增长20%,新承接造船订单达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我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三,与韩国、日本等先进造船大国的差距大幅缩小;新承接船舶订单占世界份额的32%,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4%.  相似文献   

3.
面向造船企业的信息化一体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船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指出欲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进行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和实施造船模式的转变.结合我国造船企业及其信息化的特点,对造船企业信息化一体化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方案所应涉及的下述内容:建立符合新的造船模式的经济运行体系、与CAD集成构成一体化造船设计平台、应用现代造船工程技术建立动态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以成本和交货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生产和物资成本控制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异构数据库间的集成和数据共享;建立船舶制造业的数据标准等制造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简讯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促进造船技术进步近年来,上海地区建造了大量技术先进的出口船舶,为我国船舶工业跻身世界船舶市场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这些船舶大多数系从国外引进技术制造,或购买图纸,或联合设计,船上设备很多也是进口的.为了增强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跟踪世界造船技术水平是必不可少的,而消化吸收已引进的技术,并在此基  相似文献   

5.
陈卫 《中国水运》2002,(11):24-25
造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提高我国造船工业的整体水平,关键是完善船舶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目前船舶技术发展趋势看,模块造船技术代表世界造船技术发展的方向,因而其自然成为船舶技术创新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以信息技术提升船舶科学技术,是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重大战略措施.由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和上海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船舶科技与信息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造船界高层人士和著名专家、学者聚集上海,对此作了深入的研讨.重点围绕船舶科学、船舶设计技术、船舶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分析世界与我国船舶科学技术与船舶工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世界船舶市场的前景,同时对我国船舶科学技术研究与我国船舶工业的现状、竞争力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对新世纪初我国船舶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对策,以信息技术提升船舶科学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建议.现将专家建言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共同主题.进入21世纪,公众安全和环境意识觉醒,对海上事故已达到"零容忍"程度.IMO及国际相关海事组织积极推进相关公约、规则和规范的重新审议,制定目标型船舶标准(GBS)、共同规范(CSR)、海水压载舱涂层标准(PSPC)、2009概率破损稳性规则、船舶CO2设计指示、船舶再利用标准、NOx和SOx减排标准等,促进船舶规范标准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已经奠定了世界造船大国的地位,但与造船强国尚存在差距.抓住国际船舶标准发展机遇,瞄准绿色船舶未来发展方向,建立业界共同参与机制,研发和推广应用船舶绿色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使船舶规范标准适应国际社会关注的"绿色"、"健康"等节能环保新船型,并拥有我国自主的船舶规范标准体系,是我国建设创新型船舶工业和造船强国的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刚刚过去,21世纪已经到来。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时,我们尤有必要关注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的大局大势。当前世界船舶市场和船舶工业正发生着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六方面:造船市场重现兴旺,高订单低船价市场特点愈加明显,日韩造船地位发生交替,欧韩造船纷争加剧,造船信息化加速发展,造船企业纷纷实行改组联合。  相似文献   

9.
秦琦 《中国船检》2011,(5):49-52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环保的关注越来越多,航运界和造船界纷纷制定出各种规范以满足日益严格的节能环保要求。新的排放规定为全球新造船市场提供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日本造船界认为,对船厂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通过开发创新技术可以获取其中的利益。基于此,日本船厂和设计单位开发出了一系列绿色船舶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10.
船舶配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世界造船业带来发展机遇和空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船舶工业抓住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国造船产量突破2000万载重吨,2008年造船完工突破2800万载重吨,中国造船已经稳居世界造船前三位,正在成为新的世界造船中心.中国船舶工业的历史性突破和对船舶配套的迫切需求对船舶配套企业来讲面临严峻挑战.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船舶工业必须要有强大的船舶配套业支撑,否则难以成为造船强国.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我国造船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