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进行了结构强度及碰撞吸能性分析,验证了司机室防撞性设计的合理性,对我国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防碰撞性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列车头车司机室吸能装置的行程、界面力及中间车钩缓冲装置的界面力对列车碰撞响应的影响,建立了列车碰撞纵向多体动力学模型,以2列完全相同的8节编组列车碰撞工况为例,对配置不同能量吸收方案的列车碰撞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头车司机室吸能装置的行程存在最优值,在不超过最优值的前提下增加其行程可以减小碰撞后期各车辆的加速度;增加司机室吸能装置的界面力会使中间车辆加速度显著增大;同步减小各中间车钩缓冲装置界面力,会使中间车辆加速度增大;以递减式与向内递减式减小中间车钩缓冲装置界面力可以增加中间车端吸能量;递增式增大中间车钩缓冲装置界面力会增加司机室端部吸能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铰接式动车组司机室结构设计和能量系统配置方案,并对组合吸能元件进行碰撞试验验证。根据EN 15227标准中C-I类车辆要求对车体进行碰撞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车体的防撞性能完全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莉  许喆  高峰 《机车电传动》2020,(1):139-143
为了提高城轨车辆司机室端部主吸能结构的吸能性能,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对底架端梁和吸能结构的板材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考虑优化部位对吸能量的影响,建立某城轨车辆司机室车与司机室车以相对速度25 km/h的正撞模型,通过碰撞分析计算得到了结构优化前后的吸能量及车体不发生压溃的最大撞击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底架端梁结构的刚度,减小主吸能结构的板材厚度能够满足司机室端部吸能系统的顺序可控变形规律,其吸能性能也得到提升,为主吸能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速列车车体端部吸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列车速度高、动能大的特点,设计了车体被动安全防护的特殊端部吸能结构,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研究高速列车头车司机室端两级吸能装置以及车体尾端弱刚度结构的耐碰撞性能,重点考察其与刚性强撞击时的界面力、变形以及能量吸收能力。计算结果表明两级吸能装置变形有序,具备约3.4 MJ的能量吸收能力,可有效保护司机室结构;车体尾端弱刚度区具备6.5 MJ的能量吸收能力,可有效保护乘客区结构的安全。将上述结构应用在某型高速动车组车体并按照欧标EN15227进行36 km/h对撞工况的验证,司机室头部吸能结构变形合理,列车未发生爬车现象,司机室及客室结构完整,头车平均加速度为4.4g,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地铁列车在重载条件下列车的碰撞响应,尤其是司机室前端破坏程度,基于EN 15227对地铁车辆碰撞的相关规定,建立了地铁列车碰撞有限元数值模型,根据列车不同的载荷状态和被动列车是否施加停放制动,给出了3种不同工况,研究地铁列车在超载状态与标准规定状态下的司机室前端损伤程度和车体结构的耐撞性。计算结果表明:当载荷作为唯一变量时,司机室前端在超员载荷下所被压缩的距离是标准条件下的5倍左右;而当初速和载荷为定量时,施加停放制动的被动车碰撞破坏更为严重,碰撞界面的车钩和防爬吸能装置均走完全程,被动车司机室前端的压溃区几乎达到吸能极限,若再次加大速度或载荷即会对司机的生存空间造成威胁,故有必要在碰撞标准中考虑超员工况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司机室的特殊承载及冲击要求,文章以某蓄电池工程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司机室钢结构的设计特点,并根据设计模型进行静强度及碰撞冲击的有限元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司机室钢结构的静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轨道车辆安全性与舒适度,提出了一种车辆格栅控制方案。当车内发生火灾时,通过实现隔墙门的回风格栅、司机室风道口的送风格栅、空调新风装置的进气阀、废排装置的排气阀的联动开闭,防止火情与毒气的蔓延和扩散,促进毒气排出,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客和司机的生命安全。当列车外部气压剧烈波动时,在列车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离的同时,将列车内部的司机室与客室空间也进行隔离,此时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如果司机室部分部件总泄压时间大于客室部分部件总泄压时间,则可减小司机室内气压波动,改善司机室舒适度,并且从理论上给予推导证明。其研究对轨道车辆在安全性与舒适度方面的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都地铁车辆司机室侧门结构及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地铁车辆司机室塞拉门的结构,分析了司机室侧门在运用中发生故障的原因,提出并实施了改进方案,通过改造,司机室侧门故障得到了根本解决,列车正点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B型车司机台设计过程中模块化程度较弱的现状,提出了司机台模块化总体设计和安装方案,包括确定B型车司机室边界条件,将司机台模块分为标准模块、可变模块及专用模块,给出3种模块的模块化设计与安装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用于北美铁路的典型货运机车司机室的振动特性和评价各种结构修改对司机室内部噪声和振动的效果。为此,在试验室环境中研究了一台批量生产型机车司机室的结构动力学特性。以接近类似司机室在现场承受的输入方式用液压致动器对其激振。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司机室的振动基线,并确定司机室各部分如何振动。然后,对司机室地板和顶盖进行一系列修改以降低振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加强司机室地板刚度可以降低频率在200Hz以下的司机室内部噪声和振动。然而,这种降低是以增加高频振动为代价的。在司机室顶盖结构中加减振材料可看到相似的连带关系。加入减振材料降低了某些加速度峰值,而在53Hz下却增加了一个峰值。本研究的结果指出,实际上,在能够作出哪种解决方法对于某种特定的应用场合是最有效的决定之前,必须对不同的噪声和振动解决办法分别进行试验。然而,只有在结构噪声和振动特性和主要噪声源已经被识别的情况下才可能作出这种决定。本文描述的实验室装备对于创造一个有助于可精确和重复评价不同噪声和振动解决方法的环境特别有效,而司机室结构则以与它在现场相同的方式被激振。没有这样的试验装备,许多解决方法的效果就不可能被精确地确定。  相似文献   

12.
查明了700系新干线电动车组司机室空调压缩机发生故障的原因,并找出了防止故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DF11型内燃机车按单司机值乘进行了改进设计,介绍了改进原则、工作原理和改进方案。此方案已成功实施并得到推广。最后对实施规范化司机室的DF11型内燃机车提出了新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地震时梁部碰撞直接导致梁体或桥台破损,严重时会出现落梁、支座破坏。利用Midas/civil软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简支梁、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地震碰撞模拟分析,揭示了桥梁地震碰撞的机理以及简支梁、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地震碰撞的特点:制约桥梁地震碰撞的最重要因素是墩身高度、墩底的基础刚度,其他因素则包括诸如梁体重量、梁体与桥墩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制动墩的位置等。碰撞事件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结构自身的振动特性,结构的振动特性总体控制了碰撞次数和碰撞强度。提出了碰撞缓冲液压装置等防止桥梁地震碰撞破坏的有关设计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中阐述了司机室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项点,描述了司机室模块的具体结构,介绍了司机室防撞结构的技术参数以及司机室在密封、噪声、热环境、视野等方面的研究和改进,从结构性能以及舒适性两方面为后续司机室的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分析HXD1系列电力机车司机室部件组焊和司机室总成组焊工艺过程,提出影响机车司机室底面平面度的因素,阐述了控制机车司机室底面平面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HXD1系列电力机车司机室部件组焊和司机室总成组焊工艺过程.提出影响机车司机室底面平面度的因素,阐述了控制机车司机室底面平面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在机车司机室内无法直观判断手制动机所处状态的问题,提出在司机室适当位置增设手制动机位置显示装置的建议,并给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9.
HXD1、HXD2型交流传动八轴9 600kW货运电力机车是我国广泛运用的深度国产化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自2013年以来在西安铁路局安康机务段换型运用以来,司机室转换作业过程频繁发生问题,多次导致机车故障并存在机车溜逸风险。从HXD1/2型机车司机室转换控制设计原理、检修维护及运用操纵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了和谐型八轴电力机车司机室转换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方案,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福州地铁一号线车辆司机室电气布置中的司机台、司机室电气柜、司机室和司机台照明、终点站显示器、列车前照灯和开关门按钮板进行了分析,并对安装中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满足了空间和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