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建峰 《轨道交通》2014,(10):36-38
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对接触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线岔.作为接触网的关键设备之一.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其自身结构的优越性,通过对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设置关键点和日常运营维护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无交叉线岔设置的关键技术和维护管理方法,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革新和运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日后高铁设备检修维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电气化铁路中的接触网特殊基础设计做了浅显的分析与描述,对基础特殊设计在柳南电气化改造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基于Onuris线阵CCD摄像技术的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系统结构、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为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如何保证在供电接触网中,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当温度变化线索受热胀冷缩作用而长度发生变化时,架空的电缆承力索(或吊索)、接触线(或线缆)要始终处于高度恒定的张紧状态,以保障供电接触网的正常工作,一直是从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厂商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如何保证在供电接触网中,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当温度变化线索受热胀冷缩作用而长度发生变化时,架空的电缆承力索(或吊索)、接触线(或线缆)要始终处于高度恒定的张紧状态,以保障供电接触网的正常工作,一直是从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厂商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常用的几种架空线路接触网支柱基础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青岛市城阳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从基础的特点、抗倾覆承载力、路基结构、管线、地质条件、场地条件、施工工序、造价等方面分析比较,探讨了有轨电车接触网支柱基础选型的控制因素。支柱基础选型时应充分利用现场条件,正线上支柱基础宜选择扩展基础,路口软横跨支柱基础宜选择桩基础。本工程充分利用岩石的承载力,创新性采用岩石锚杆基础,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电气化铁路里程的迅速增长,接触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对巨大的压力,对其进行监测拥有重要意义。针对影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正常工作的鸟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选择DSSD模型以自动识别高速铁路接触网沿线。同时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运用Caffe平台,在数据集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微调训练好的DSSD网络,提高了鸟窝识别训练网络的泛化性和稳定性。训练完的模型具有更快的识别速度和更好的鲁棒性,对于接触网安全稳定运行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射频信号沿电气化铁路隧道的传播。基于隧道壁的特性以及接触网和轨道的存在,对于应用频率、传输模式、场的表示给出了符合实际的分析。结合设计与研制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安全防护用便携射频收发机在宝(宝鸡)-成(成都)铁路沿线长期应用与测试,给出了在汇龙场隧道射频传输的实际效果。研究表明,电气化铁路隧道是语音和低速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信道。  相似文献   

9.
应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对接触网设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确定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组成,详细地讨论了该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方法,图形管理方法,各功能模块在不同环境下的接口方法,以及上部结构的选择、基础的选择,支柱布置中采用的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际铁路是区域发展重大的、划时代的标志,随着城际电气化铁路的发展,为了运行的安全、可靠,受流质量是城际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城际铁路联调联试中动态检测结果情况,以城际铁路成灌线(成都至都江堰)为例,对影响接触网受流质量的波动传播速度、接触力、接触导线的动态高差及动态抬升量、接触网悬挂的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提高受流质量的接触网设计原则和采用的设计参数,包括接触导线张力、接触网悬挂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接触线微风振动现象对接触网运营的的影响,计算不同风速下的接触线风振幅值,基于模态分解法推导了电气化高速铁路接触网垂直方向上的微风振动方程.首先求解出接触网的固有频率与振型,然后推导作用在接触线上的微风激振力,最后计算接触网在发生微风振动时,不同风速作用下各频率对应的振幅.分析风速、频率与振幅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接触线微风振动的最大幅值一般在1 mm以内,不会产生输电线微风振动时类似的振动幅值;文中算例接触线微风振动最大幅值出现在风速为1.44 m/s时,仅有0.96 mm,不会对电气化铁路的实际运营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受流问题是制约电气化铁路提速的瓶颈之一,而弓网离线电弧是高速列车受流的关键问题.为了全面的把握弓网离线状态,设计了弓网离线模拟试验平台.实现正弦周期内不同时刻离线及回合过程的电弧放电现象,并采用示波器和数据采集卡实现对离合瞬间电压、电流和光强等波形的同步记录,为弓网离线检测法和列车受流质量的研究及抑制电弧危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接触网和受电弓是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弓网之间的动态接触又是保证电力机车良好受流的关键条件,所以寻求良好的弓网关系是铁路供电系统设计的一个重点.考虑到目前弓网接触力大多采用接触式检测手段,对于非接触检测的研究方法较少,故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算法检测弓网接触力的新方法.简化受电弓弓头结构,分析了弓网接触力与弓头位移之间的关系,建立弓网接触力计算模型;并在弓网混合模拟试验台进行地面验证实验:首先,利用图像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标记点的目标跟踪与特征提取;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得到的位移信息进一步分析得到弓头加速度等信息,修正得到加速度信号;最后,对经过惯性力和阻尼力修正后的接触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图像处理检测得到的弓头位移最大测量误差仅为1.3 mm,精度较高;同时检测得到的弓网动态接触力的最大值、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5.46%、5.15%和4.58%,测量误差较小.结果证实此方法检测弓网接触力是可行的,且检测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新建电气化铁路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牵引负荷统计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大量的牵引负荷实测数据,在统计分析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带电有效系数、最大值、方差和偏度系数作为描述牵引负荷概率分布的主要特征量;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将42组牵引负荷实测数据分成10类,根据铁路设计部门提供的牵引负荷特征值,判断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归属10类概率模型特征库中的某一类,进而可知其概率分布,采用蒙特卡洛抽样,即可获得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馈线电流的预测数据;用均方差指标对拟合曲线进行误差校验,误差均在0.1以内,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结构类型接触网动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以及对应的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 ,计算得出它们的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 ,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接触网的刚度特性。在此基础上 ,建立接触网的振动方程 ,并与受电弓的线性化模型一起 ,建立受电弓 /接触网系统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最后 ,通过动力学仿真计算 ,对两种不同结构接触网对受电弓受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技术分析 ,并得到结论 :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通过合理弛度设置 ,能适应中国提速铁路运行的需要 ,但 2 5 0 km/h以上的高速铁路需采用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铁路客运向高速、货运向重载发展,电气化铁路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电气化铁路的运输安全。文章从一次设备牵引变压器的状态维修体制角度,分析了牵引变压器状态监测对电气化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和实现路线。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方法。检测过程中,通过线阵相机对锚段关节、支柱等关键零部件的识别,实现检测数据精确定位,同时采用振动补偿技术消除由检测车体振动所造成的检测误差.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接触网动态几何参数检测精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动态性能是影响列车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速铁路中接触网的不良状态直接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对动车组的供电安全.论文系统地讨论了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的4个方面,即接触网的初始平衡态求解、接触网动力学建模、接触网非接触检测和接触网静态动态评估,并给出了目前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的最新进展:针对接触网的初始平衡态求解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引入多目标约束的结构找形方法和非线性有限元过程进行求解;在接触网动力学建模方面,考虑环境风对接触网影响的问题,通过环境风模拟和风洞实验获得气动力系数,建立沿线风场进行接触网风振特性分析;对于接触网非接触检测算法的精度不高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检测技术和实时图像检测算法是今后发展方向;针对目前接触网动态评估方法缺乏的问题,现代谱估计、时频分析和大数据技术及其融合将是今后接触网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