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为全面分析隧道仰拱的重要作用,避免隧道仰拱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各类病害,在详细阐述隧道仰拱承载原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仰拱的设计、施工及其管理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隧道仰拱的病害形成机理。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自行式仰拱栈桥结构复杂、操作不灵活、设备技术不成熟、造价高等诸多问题,比较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隧道仰拱栈桥运行方式和优缺点,依托在建的贵南高铁九万大山一号隧道,结合桥跨式和悬挑式2种栈桥的优点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配置全弧模板和中心水沟模板的新型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并采用全弧模板和中心水沟模板一体化设计.实践证明:此新型栈桥操作更安全、更方便,提高了隧道仰拱与中心水沟及仰拱的施工效率,保证仰拱的施工质量,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9):148-149
将结合周岙底隧道,详细探究"新奥法"的实际应用,并具体阐述了隧道施工中的进洞施工方法、掘进开挖方法、衬砌支护施工、隧道仰拱铺筑与填充施工、防水层施工、全断面钢模台车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以及隧道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4.
结合陕西省宁棋公路棋盘关隧道仰拱的施工实例,从技术、安全、质量、工期、效益5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提出了在隧道内架设便桥的技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工序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隧道工程施工中易忽视的防水板悬挂、防水板焊接、止水带安装及仰拱施工缝防水质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矿山法隧道工程中,采用预制仰拱的方法可以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病害等,其中预制仰拱与隧道边墙的连接型式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的可操作性有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平面连接、碗扣式榫槽连接、方形榫槽连接、螺栓连接或预留钢筋连接和现浇二次衬砌连接等五种预制仰拱与隧道边墙连接型式的接头力学特性。研究表明:螺栓连接较为可靠,其力学特性与整体现浇类似,但施工较为复杂;方形榫槽连接型式力学特性虽弱于螺栓连接,但也满足强度要求,且施工方便,推荐采用方形榫槽连接。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法隧道预制仰拱与隧道边墙连接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隧道衬砌、底板等不同部位出水对隧道产生的不同危害,然后分析了由于防水板技术指标标准较低、防水材料选用不当、缺乏针对性的加强设计、施工质量不能保证等造成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提出应做好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开挖轮廓圆顺、及时优化隧道设计等相应预防工作,对衬砌边墙、施工缝和仰拱顶面渗水均阐述了整治措施,并指出隧道底部渗漏水是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为止,国内外进行的黄土隧道改扩建工程较少,总体施工技术还不太成熟。结合陕西省212省道千阳岭隧道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从临时支撑、拆除原衬砌、扩挖及出渣、初期支护、仰拱、防排水、二次衬砌等7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千阳岭隧道改扩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可为类似黄土隧道改扩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门隧道围岩为Ⅵ级全风化花岗岩且富水,遇水易软化、呈现流塑状的特点,为解决开挖仰拱时前方掌子面垮塌导致循环进尺控制难的问题,施工中采用仰拱基坑钢板桩超前临时围护,单次围护长度为两个仰拱循环进尺;仰拱开挖采用前后跳槽左右分部开挖技术,开挖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衬砌。通过采用该技术有效确保了仰拱施工中前方掌子面的安全稳定,保证了仰拱开挖的循环进尺,提高了软弱富水围岩条件下仰拱的施工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长昆客运专线铁路大断面双线隧道穿越全风化花岗岩浅埋段落为背景,对分别采用三台阶七步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计算结果和施工因素,确定了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现场施工效果和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赋存于围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潜水等地下水是影响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隧道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对地层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效果有限,采取地表井点降水或洞内降水措施可以有效阻止地下水通过裂隙进入隧道周边,并能提高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以西纵高速公路柴家墕隧道设计为例,论述了寒冷地区公路隧道中心水沟的设置问题,提出了三种设计方案,通过对三种方案可行性、工程量和施工难易程度的对比研究,选择适当的仰拱半径,增加仰拱埋深,有利于寒冷地区隧道排水及施工。  相似文献   

12.
某铁路双线隧道,为对比仰拱三次施作与一次施作对结构受力和围岩变形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对两种工况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定性分析两种工况对围岩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整体浇筑仰拱对初支结构的受力和围岩变形的不利影响较小,结果为类隧道施工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的仰拱施作方法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时速为200 km/h的双线铁路隧道的标准设计图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研究了四种不同的仰拱施作方法.分析了不同仰拱施作方法下隧道的拱顶、边墙及仰拱的变形和应力,进一步讨论了初期支护的安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中下台阶核心土带仰拱一次开挖,仰拱先填充碎石土后换填混凝土的施作方法最优,该方法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建议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中采用该法;传统的仰拱施作法因初期支护封闭滞后等问题,围岩变形较大;下台阶核心土带仰拱一次开挖,仰拱中部填充碎石土的施作方法不可行,左、右边墙安全系数小于2,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三台阶临时仰拱中柱工法是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基础上,在上台阶中部增设竖向临时支撑的改进工法。该工法工序简单,初支闭合时间短,施工速度快,既继承了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优点,又弥补了其对拱顶竖向位移控制不足的缺限。以苍龙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监控分析,表明浅埋大跨隧道围岩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中柱工法能够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对于围岩稳定性差的浅埋隧道,合理的施工工法对于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性,控制施工质量有重大的意义。以乌树头隧道为例,综合分析双侧壁导坑法、CD法(单侧壁导坑法)、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3种不同的施工方法,运用FLAC软件对3种工法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施工工法隧道的塑性区变化、围岩变形,提出符合本工程的施工工法,并同时对监控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得出,采用双侧壁法可以保证围岩稳定性及围岩变形量最小,并对双侧壁法施工参数和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可为此类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隧道洞口需要采用不同于洞身的支护和开挖方式。在洞口施做预加固桩,能使其和管棚、套拱、仰拱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受力体系,有效减少岩(土)体的滑移和坍塌,保证洞口的稳定和施工安全。通过有限元计算,研究预加固桩的作用机理,结合实际施工中预加固桩施工过程,建立分析计算模型,对施工各阶段中预加固桩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完成对隧道洞口预加固理论的验证,进而完成预加固桩的定型设计,服务隧道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某隧道为例,采用砂浆锚杆配合小导管注浆加固边仰坡、偏压处反压回填、地表注浆配合管棚成型、台阶法预留核心土开挖、洞内拱部超前小导管注浆、径向小导管注浆及临时仰拱支护等多项综合进洞施工技术,且在施工中加强监测,保证施工安全、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劳动效率并确保该隧道运营阶段的安全。及早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控制围岩变形,保护和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确保洞口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隧道及其衬砌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仰拱结构,在简单介绍其常见病害与病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目前较为常用的拱脚锁脚、基底加固、仰拱拆换和地下水引排四种处治措施,明确不同处治措施的要点、特征与效果,以此为实际的隧道仰拱施工、检查和病害处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从根本上保证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工作的目的、方法及测点布设原则,结合王家湾隧道工程的建设实践,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监控量测成果进行分析与应用.得出王家湾隧道围岩变形监测量较大,拱顶变形在仰拱初支封闭后,变形得到有效抑制,周边收敛使用格栅钢架初支能保证释放围岩的应力,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拱顶在加固圈形成后还可以优化隧道截...  相似文献   

20.
风积沙围岩隧道施工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风积沙的特点,通过对不同施工方案的比较与分析,介绍了水平旋喷桩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在风积沙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实践表明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具有很多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