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木 《海运情报》2004,(7):16-17
2003年全球集装箱制造业非常活跃,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20万TEU,比2000年193万TEU的历史纪录高出10%以上,比2002年170万TEU的产量高出30%,比2001年的128万TEU更是高出70%。去年几乎全年都处于高需求状态。包括传统上是低谷期的第四季度,促使一些制造商开始增加生产能  相似文献   

2.
亚洲区域内主要船公司2007年运输集装箱货物1121.5万TEU,比上年增长9%。其中干货增长8%,为1061.2万TEU,冷藏货增长37%,为60.3万TEU。日本航线出口增长6%,为209.5万TEU,进口增长3%,为261万TEU。  相似文献   

3.
《海运情报》2007,(2):32-32
美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洛杉矶港2006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大幅增长17%,达到8469850TEU(港务局统计),其中重箱进口440.8万TEU,出口142.4万TEU。去年除2月外的各月都超过匕年同月,尤其是5月以后保持两位数增长,10月的吞吐量超过80万TEU。  相似文献   

4.
王罡 《海运情报》2006,(8):22-22
上半年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比上年同期增长6.6%。达到1141.6万TEU。其中葵涌集装箱码头增长8.4%.为741.6万TEU,其他码头增长3.4%,为400万TEU。以月份计,1月负增长,3月和5月都是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5.
剑华 《集装箱化》1994,(8):23-25,18
从1988年到1992年,世界集装箱产量连续5年增长,并在1992年达到115万TEU的顶峰。然而,1993年却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产量只有97万TEU。事实上,1992年已经开始孕育着危机,这一年的产量中有20万TEU过剩,直到1993年初才卖出。如果扣除这20万TEU1992年的真正销售量只有95万TEU,  相似文献   

6.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10,(9):39-39
中国港口1~5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2% 吞吐量为5627.27万TEU。其中:①上海1142万TEU,增长18%;②深圳847.88万TEU,增长27%;③宁波506.67万TEU;④广州498.27万TEU;⑤青岛466.85万TEU。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OOO万TEU 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的统计,新加坡港是今年全球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72万TEU的港口,同比去年增长13%,稳居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紧随其后,前三季度的吞吐量达到1935万TEU,同比去年增长21.2%。9月份新加坡港1:3的吞吐量为235.61万TEU,虽比最高点8月份的245.67万TEU略有回落,但比去年同期的213万TEU增长了10.6%。[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船研 《水运管理》1997,(6):39-40
1996年,世界集装箱产量为126,3万TEU,比上一年的138.6万TEU下跌10%,其中干货箱的产量从120万TEU减少到108万TEU。与此同时,冷藏箱与罐式箱的生产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96年,世界冷藏箱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8.5万TEU,比上一年的7.6万TEU增长10%以上;同年,罐式集装箱的产量增幅更是高达25%,从上年的12万TEU一下子剧增至15万TEU。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5.3% 2013年12月份新加坡港的吞吐量为275.9万TEU,环比上升2.4%,比上海港同期的270.1万TEU多出5.8万TEU。这是新加坡港2013年以来第3个月份领先上海,但仍无法挽回全年的颓势。2013年新加坡港的吞吐量为3257.9万TEU,同比上升2.9%,比上海港3361.7万TEU的吞吐量低103.7万TEU,位居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  相似文献   

10.
丁力 《海运情报》2007,(9):15-15
据主要船公司的总计,亚洲区域内航线2006年运输集装箱1025.3万TEU,比上年的975.3万TEU增长5.1%(增加50万TEU),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日本出口亚洲增长6.1%,为198.5万TEU(上年为167.8万TEU),从亚洲进口增长312%为253.4万TEU。[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6年9月15日,世界集装箱船队运力共计8268艘、1090.8万TEU,平均每艘船的载箱量约为1319TEU。其中载箱量小于1000TEU的有5120艘、193.7万TEU,按TEU计占总运力的17.8%;1000~1999TEU的有1424艘、199.1万TEU,占总运力的18.2%;2000~2999TEU的有647艘、161.4万TEU,占总运力的14.8%;3000~3999TEU的有291艘、99.4万TEU,占总运力的9.1%;4000~4999TEU的有322艘、140.3万TEU,占总运力的12.9%;5000~5999TEU的有236艘、129.4万TEU,占总运力的11.9%;6000TEU以上的有228艘、167.4万TEU,占总运力的15.3%。[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海运情报》2007,(6):29-32
韩国港口2006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为1595万TEU,比上年增长5%,其中占大半的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港釜山港,吞吐量约1203万TEU(增长1.7%),以下为光阳、仁川,吞吐量分别为157万TEU左右、137万TEU左右。这3个港口是韩国最主要的集装箱港,都在积极建设集装箱码头。韩国政府将这3个港口及其周边地区定为“经济自由区”,在各港设置了“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5.3% 10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7万TEU,环比上升5.7%。1至10月份的累计吞吐量2800万TEU,同比上升3.6%。今年前10个月,全球前五大集装箱港排名不变。上海累计处理2946.7万TEU,位居全球最繁忙港第一位;而二至五位分别是新加坡、深圳1971.9万TEU、香港1862.8万TEU及宁波─舟山港1639.5万TEU。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 下降15.9% 2015年11月份新加坡港吞吐量为240.4万TEU,环比下降3.7%,是该港2015年3月以来连续9个月下跌.1至11月份累计吞吐量为2840.7万TEU,同比下降8%.同期上海港吞吐量达到3347万TEU,领先新加坡港箱量超过500万TEU,上海港连续六年稳坐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  相似文献   

15.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10,(7):39-40
中国港口1~3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5%为3186.65万TEU。前5位为:①上海,634.22万TEU,增14.6%;②深圳,492.44万TEU,增26.7%;③广州.279.08万TEU,增28.2%;④宁波-舢港,276.44万TEU,增22.6%;⑤青岛,272.54万TEU,增9.0%;⑥天津,216.98万TEU,增12.6%;⑦厦门,129.37万TEU,  相似文献   

16.
集装箱运输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至今一直不断发展。1992年中世界集装箱保有量达745万TEU(其中营运集装箱保有量为732余万TEU,与1990年相比,增长率达25%)。1992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亿TEU。1992年我国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余万TEU,  相似文献   

17.
宁波港位于宁波市的东部,2000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仅为90.2万TEU,而2003年则达到277.2万TEU,2004年400万TEU,2005年达到520.8万TEU,每年平均增幅超过40%。依据《宁波港总体规划》、《宁波公路主枢纽总体规划修编报告》,到2010年,宁波港达1100万TEU,到2020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4.5% 8月份新加坡港的乔吐量达到274.4万TEU,超过上海港(260.6万TEU)再度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1~8月份新加坡港的吞吐量2115.5万TEU,同比上升6.5%。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实际上轰轰烈烈的全球集装箱港王者之争暂时告一段落。根据各个港口当局交出的答卷,全球2006年十大集装箱港中,前六名的排序已尘埃落定。新加坡港以2480万TEU蝉联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的桂冠,香港港口去年吞吐量2323.4万TEU,同比只增长2.8%,与去年一样屈居次席,创下近六年来港口最低增幅,与新加坡港相差157万TEU。上海港以2171万TEU、同比增长20.10%的骄人业绩暂列第三;深圳港以1846万TEU紧随其后,增幅为14.03%。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仅1203万TEU,同比增长1.6%,列全球第五名,高雄港去年吞吐量亦只有977万TEU,未能达到年初预计的1000万TEU大关,列第六名。  相似文献   

20.
1~10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2244万TEU 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的统计,今年1~10月份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44万TEU,同比去年增长13.1%。新加坡港中转枢纽角色与地位未见逊色,稳居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以84万TEU之差落后于新加坡,1~10月份的吞吐量达到2160万TEU,同比去年增长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