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种经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新生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ND)神经元的形态及其体外发育规律。β-END神经元多为梭形双极,可见细胞间接触。培养1d,β-END神经元甚少,3~7d其生长迅速,细胞数量、胞体大小、染色强度和突起长度均达最高峰。培养14d,β-END神经元基本维持在7d时的水平。结果提示,下丘脑β-END神经元在体外培养的第1周内迅速发育趋于成熟,并可维持到第14天左右。  相似文献   

2.
取新生大鼠下丘脑分散培养1、3、7、14d的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电镜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下丘脑神经元。结果显示:培养的下丘脑神经元可表达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某些神经元突起可见串珠样膨体,突起末端有生长锥;电镜下,神经元胞质含丰富的蛋白质合成细胞器;神经元培养1~3d生长最快;7d,胞体面积和突起长度均达高峰值,14d时基本维持在7d水平。  相似文献   

3.
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生长激素(h-GH)作用于培养的下丘脑神经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发育和衰老的影响,发现h-GH能促进培养细胞存活、发育,增加突起长度和细胞平均面积,并促进网络的形成,较高浓度的h-GH(5~10mg/L)均导致发育期及成熟期中的培养细胞寿命明显缩短,较低浓度(1mg/L)h-GH对发育中的细胞寿命无明显作用,但能显著延长成熟期细胞的寿命。适量h-GH有延长细胞寿命的作用,而过量则促进细胞迅速出现衰老特征性变化;如大量脂褐素形成,神经元纤维增生及线粒体肿胀、变性,跑体中出现空泡,细胞器减少等细胞衰老常见的特征。这些病理性变化常为衰老神经元的特征性表现。因此h-GH等因子在细胞蛋白质代谢中的平衡失调,可能在细胞衰老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快速Golgi法和醛复红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胞体大,多数为多极神经元,少数为双极神经元,其胞体和突起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分泌颗粒。轴突很细,呈串珠状,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也有少数在核团内终末。树突较粗,1~4个,分支不多,一般不走出核团。含有分泌颗粒的粗纤维多数是树突,但是也有少数是分泌轴突,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还有的神经元的突起与血管内皮和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接触。此外在侧脑室脉络膜下丛中还发现有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结合免疫金银染色法及图像定量分析,观察了幼年(2个月)、中年(10个月)和老年(24个月)(各12只)wistar雄性大鼠海马结构内生长抑素(SOM)样神经元的衰老变化,结果发现,SOM样神经元的数量随增龄而减少,且各年龄组间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1)。中年组SOM样神经元胞体面积显著增大(P<0.01)。老年时的胞体有轻度萎缩现象,且边缘不规整,突起仲长增粗,但边缘粗糙,有断裂现象。SOM样神经元的灰度值随增龄而升高,提示神经元的SOM含量和活性在衰老进程中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骨骼肌中CDla^ 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功能。方法 4例人骨骼肌样本采用CDla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骨骼肌纤维之间、肌束膜和肌外膜的血管壁、神经纤维、脂肪组织中的CDla^ 细胞呈带状、灶状或散在分布。CDla^ 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常有突起。突起粗细、长短、多少不等,其突起可与周围或远处的CDla^ 细胞或突起相连;骨骼肌纤维之间的CDla^ 细胞也可与肌膜紧密相连。结论 骨骼肌纤维之间的CDla^ 细胞可能是肌卫星细胞的某一分化阶段;骨骼肌中各种组织内的CDla^ 细胞也可能是相应组织成熟细胞的前体状态,并参与相应组织结构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以黄嘌岭-黄嘌岭氧化酶(XXO)系统产生自由基,造成软骨细胞的自由基损伤;软骨细胞DNA及蛋白多糖的合成受到明显抑制;膜流动性降低;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有大小形态各异的囊泡状突起,胞内可见线粒体肿胀或呈固缩样改变、溶酶体增多等超微病理损害。向培养基中提前1d加入硒及维生素E能对抗自由基所致的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新生大鼠下丘脑NOS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体外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 (NO)和NO合酶 (NOS)广泛存在于大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神经元 ,在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1 ] 、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方面均起一定作用。由于这些神经元或以核团形式存在或以分散状态出现 ,加之下丘脑结构复杂 ,在体研究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已建立了下丘脑神经元分散培养技术[2 ] ,但有关NOS神经元的体外发育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不同培养时间的NOS免疫反应性 (IR)神经元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以探讨其体外生长、发育和功能变化的规律。1 材料与方法 1 .1 动物 选用当日出生的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幼年(3月龄)和老年(24月龄)大鼠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产物的衰老变化。与幼年相比,老年TH阳性细胞,尤其是位于下丘脑后部和背内侧核/未定带的阳性细胞,其染色强度明显降低。在数量方面,除视前区外,老年下丘脑的弓状核、室周核、背内侧核/未定带以及下丘脑后部的TH阳性神经细胞呈显著性减少。另外,老年正中隆起的TH阳性神经纤维明显比幼年者减少。电镜下,TH标记的轴突终未呈现退行性改变的迹象。上述衰老变化可能是导致老年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经主动脉灌注固定和浸泡固定处理的大鼠下丘脑和垂体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灌注固定时,脑及垂体迅速、全面、均匀固定,细胞形态结构正常。而浸泡固定时,固定液之渗入相当缓慢,下丘脑出现许多暗神经元;有的细胞核变形、固缩,少数细胞胞质内空泡形成;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酶反应产物融合。这些变化以深部结构更为显著。垂体光镜下形态结构与灌注固定者差别不大,电镜下出现暗细胞,有些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消失,内质网扩张呈泡状,核周隙明显扩大。对上述形态学变化的原因以及方法学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庆大霉素耳中毒时蜗核S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胞体截面积及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庆大霉素100m g·kg- 1·d- 1腹腔注射后1d,豚鼠蜗核SP样神经元胞体截面积立即发生了变化,并持续到连续注药第21 天;SP样神经元细胞数量的相对变化发生在注药3d 以后。结果提示:①庆大霉素中毒豚鼠蜗核神经元的变化和耳蜗的病变可能同时发生或蜗核早于耳蜗病变。②临床上治疗氨基甙类抗生素所致耳聋应兼治中枢病变并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图像定量分析研究,观察了不同年龄组大鼠背海马内胆囊收缩素(CCK-8)样神经元的衰老变化:CCK样神经元见于背海马的所有区和层,主要分布于海马本部的锥体层,放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的多形层。除齿状回CCK样神经元数从幼年到老年一直持续缓慢增加外,其余各区表现为中年组CCK样神经元数显著性增加,老年时神经元数又减少;CCK样神经元胞体截面积呈增龄性持续增大,且各区,层的增大程度不均衡;背海马CCK样神经元灰度值呈增龄性升高,但老年时升高的速度减慢;CCK样神经元形态在老年表现为胞体边缘僵硬,胞浆染色不匀,突起变粗伸长,分枝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硒对体外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法观察微量元素硒对神经细胞形态学及其表达NSE、NGF蛋白的影响。结果 ①中低浓度的硒能增加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最长突起长度和细胞平均直径 ;②硒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表达NSE蛋白 ;③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NGF的表达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 ,在培养的第 5、6、7天 ,硒能促进神经细胞NGF的表达。结论 硒可能是通过促进、增强NSE、NGF蛋白的表达 ,进而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 ,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与分化  相似文献   

14.
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对皮下注射福尔马林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了清醒完整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对皮下注射福尔马林的反应。结呆显示,在海马CA2/CA3区可记录到痛兴奋、痛抑制和非痛敏三种神经元。同侧前爪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痛兴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显著增多,而痛抑制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显著减少,这种变化在给予福尔马林后30min左右达到最大值,在60min左右恢复到对照水平;但在给予福尔马林后,非痛敏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无明显变化。以上实验结果提供了在福尔马林痛模型中,海马在痛感受或痛反应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电生理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8只雄性成年猫,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将33%的HRP(sigma Ⅵ)注射于右侧背海马或腹海马,在下列各核区观察到酶标细胞:丘脑前核,内、外侧下丘脑核,下乳头丘脑束核,上乳头体核,内侧隔核,斜角带,旁海马回,中缝背核,中央上核,篮斑和对侧海马的CA_3与CA_4区等。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onatal rat retinal progenitor cells (RPCs) in vitro. Methods RPCs were isolated from neonatal SD rats neural retina and cultured in DMEM/F12 + N2 with EGF and bFGF (suspension medium ) or 10 % FBS without EGF and bFGF ( differentiation medium). The cells grew as suspended spheres or adherent monolayers, depending on different culture conditions. The neural stem cells or retinal progenitors, neurons, astrocytes,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od photoreceptors and the proliferating cells were evaluated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by Nestin or Pax6, Map2, GFAP, Thy-1, Rhodopsin and BrdU antibodies respectively. Results RPCs could propagate and differentiate in suspension or differentiation medium and express the markers of Nestin (92.86%) or Pax6 (86.75%), Map2 (38.54%), GFAP (20.93%), Thy-1 (27. 66%) and Rhodopsin(13. 33%)in suspension medium; however, Nestin (60.27%), Pax6 (52%), Map2 (34.94%), GFAP (38.17%), Thy-1 (30.84%) and Rhodopsin (34.67%) in differentiation medium. 96.4 %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neurospheres was BrdU-positive cells. The cells could spontaneously adherent forming some subspheres and retinal specific cell types. Conclusion Neonatal rat RPCs possess the high degree of proliferation and can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s, astrocytes, retinal ganglion cells and rod photoreceptors in vitro. There are different proportions for RPCs to differentiate into specific cell types.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免疫金银染色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观察了幼年(3个月)、中年(12个月)和老年(20个月)Wistar雄性大鼠蓝斑内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老年性变化,结果:蓝斑内TH免疫反应性神经元数量在中年呈显著性的减少(P<0.01),至老年,进一步减少,与幼年组比较,神经元丧失70%;TH免疲反应性神经元的胞体平均截面积随年龄增长呈增大趋势,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H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灰度值随增龄而递减,老年组与幼年组相比,下降了39%。表明蓝斑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所含TH的量和活性在衰老过程中是逐渐降低的,提示儿茶酚胺能神经递质合成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