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中调亡相关基因p5 3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4 (cyclindependentkinase 4 ,CDK4 )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5 3和CDK4的表达。结果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3.8% ,p5 3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临床分期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CDK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8.8% (2 2 /32 ) ,CDK4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 >0 .0 5 ) ,p5 3和CDK4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5 3和CDK4作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Fas和FasL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46例肺癌和 30例癌旁肺组织中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①Fas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 (SCL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 (P <0 .0 1) ,且与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呈负相关 (均P <0 .0 5 )。分化程度低、已发生转移的肺癌Fas表达水平显著下调 (均P <0 .0 5 )。②FasL在鳞癌、腺癌和SCL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 (P <0 .0 5 ) ,且与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 (均P <0 .0 5 )。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及已发生转移的肺癌FasL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均P <0 .0 5 )。③Fas和FasL表达水平间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Fas和FasL表达异常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Fas或FasL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肺癌的标志物之一 ,联合检测对判断肺癌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术前未予任何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齐全的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例4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QP5的表达。比较AQP5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部位、淋巴结、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AQP5表达与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5个肿瘤标本中,14例(31.1%)高表达AQP5,29例(64.4%)中度表达,2例(4.4%)无AQP5染色。癌旁和正常组织中AQP5表达率分别为3例(6.67%)和3例(6.67%)。AQP5的表达还与TNM分期(P=0.002)、淋巴结转移(P=0.016)、远处转移(P=0.000)呈正相关。在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大小中其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QP5可能被用作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变异型 (CD44v6 )和上皮型钙粘蛋白 (E cadherin ,E cd)基因在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46例肺癌和 1 5例癌旁组织中CD44v6和E cd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CD44v6主要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0 0 5 ) ;E cd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 (P <0 0 1 ) ,且与肺癌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0 0 1、0 0 5 ) ;CD44v6和E cd在NSCLC中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CD44v6和E cd基因对评估肺癌进展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A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在126例EA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EAC患者10年随访资料,分析VEGF的表达水平与EA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EGF在食管腺癌细胞胞质中表达。126例EAC标本中,58例(46.0%)低表达,68例(54.0%)高表达。VEGF的表达水平与食管腺癌的T分期(P=0.017,χ2=9.462)和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9,χ2=23.058)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6,χ2=9.075)。VEGF低表达组食管腺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明显优于高表达组患者(P=0.035,χ2=6.632)。结论 EAC组织中存在VEGF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水平及患者预后相关,提示其可作为EA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Bcl- 2和 Bax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了 30例正常肺组织和 61例 NSCLC中 Bcl- 2和 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中 Bcl- 2蛋白表达率 (57.38% )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 (1 3.33% ) (P <0 .0 1 ) ,而NSCLC组织中 Bax蛋白表达率 (45.90 % )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 (80 .0 0 % ) (P <0 .0 1 ) ,鳞癌和腺癌中 Bcl- 2和 Bax蛋白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Bcl- 2蛋白表达率与 NSCLC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潜能呈正相关 (P <0 .0 5) ,与 P- TNM分期无关 (P >0 .0 5) ,Bax蛋白表达率与NSCLC病理分级、P- TNM分期及淋巴转移潜能呈负相关 (P <0 .0 1~ 0 .0 0 5) ,Bcl- 2和 Bax蛋白在 NSCL 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χ2 =9.93,P <0 .0 0 5)。结论  Bcl- 2和 Bax蛋白相互抑制 ,均与 NSCLC发生、发展有关 ,可作为反映 NSCL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TERT和 p2 1(WAF1/CIP1) (以下简称p2 1)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 ,分别检测 45例结肠癌、10例结肠腺瘤及 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hTERT和 p2 1的表达。结果 hTERT、p2 1阳性反应不仅见于结肠癌 (阳性率分别为 88.9%、46.7% ) ,而且也见于结肠腺瘤 (阳性率分别为 50 .0 %、10 .0 % ) ;结肠癌中hTERT阳性率在晚临床分期 (C +D)病例中增高 (P <0 .0 5) ,而p2 1阳性率在低分化癌及晚临床分期 (C +D)病例中降低 (P <0 .0 5) ;结肠癌中hTERT表达与p2 1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结论 hTERT表达和p2 1缺乏均与结肠癌发生有关 ,其表达变化可用于评估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定预后 ,且hTERT较 p2 1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m2 3mRNA、CD4 4s和CD4 4v6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腺癌病理学分级、浸润程度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m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 6 2例胃组织标本中nm2 3mRNA、CD4 4s和CD4 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nm2 3mRNA在胃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与胃腺癌浸润和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 (P >0 .0 5 ) ,但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负相关 (r =- 4 .93)。CD4 4s在胃腺癌与胃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8% (19 4 0 )和 13.6 % (3 2 2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CD4 4v6只在胃腺癌中表达 ,阳性率为 6 3.3% (2 5 4 0 ) ,同时CD4 4v6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其浸润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r =5 .0 4 )。结论 CD4 4v6高表达和nm2 3mRNA低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联合检测CD4 4v6和nm2 3mRNA能更准确地判断胃腺癌的转移状态。CD4 4v6过量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2 7KIPL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88例卵巢浆液性肿瘤中P2 7KIP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6 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P2 7KIPL阳性表达率为 4 6 % (2 8/ 6 1例 ) ,明显低于浆液性囊腺瘤 80 % (12 / 15例 )和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75 % (9/ 12例 ) (P <0 0 5 )。P2 7KIPL阳性表达在Ⅰ级癌中表达率最高 73 3% ,Ⅱ级癌 4 6 7% ,Ⅲ级癌表达最低 12 5 %。三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P2 7KIPL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呈负相关。早期 (Ⅰ Ⅱ期 )P2 7KIPL表达率 76 % ,明显高于晚期 (Ⅲ Ⅳ期 ) 2 7% (P <0 0 5 )。结论 P2 7KIPL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卵巢浆液性囊性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EGFR和C-erbB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EGFR和C erbB2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 35例NSCLC患者及 7例非癌肺疾病患者组织标本中EGFR和C 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和C erbB2蛋白在 35例NSCLC患者中过表达率分别为 6 5 .7%和 5 7.14 % ,且其过表达与NSCLC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其中C erbB2蛋白过表达主要与肺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EGFR或 /和C erbB2蛋白过表达的NSCLC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EGFR和C erbB2蛋白过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二者有协同作用 ,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及判断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组织中erbB3、erbB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erbB3、erbB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HGH SABC方法检测了 5 0例宫颈癌组织 (鳞癌、腺癌各 2 5例 )、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erbB3、erbB4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erbB3、erbB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 (P <0 .0 5 ) ,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 .5 872 ,P <0 .0 0 1)。鳞癌中erbB3、erbB4的表达高于腺癌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erbB3、erbB4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临床分期 (FIGO分期 )呈正相关 ,但无论erbB3、erbB4单独表达或同时表达均与宫颈癌预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bB3、erbB4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可以预测宫颈癌恶性程度 ,但不能作为宫颈癌预后独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carbohydrate antigen 50 (CA50)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CA50 expression in 10 cases of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and 40 cases of cancer mucosa.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A50 increased in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cancer distant mucosa, cancer adjacent mucosa and cancer mucosa,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m (P<0.05). The expression of CA50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Duke's stage and lymphatic metastases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CA50 can be used as a valuable index in evaluating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链抗原50(CA50)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大肠黏膜(10例)、大肠癌远旁(40例)、近旁(40例)和癌(40例)组织中CA50的表达。结果CA50阳性表达率按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癌远旁、近旁、癌组织的顺序依次增高,且阳性表达率在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A50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Duke 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CA50的表达对评价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Rb和CyclinD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和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Rb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均可见Rb阳性表达 ,而大肠癌中Rb阳性率仅为 4 5 % ;CyclinD1在正常黏膜中几乎未见阳性表达 ,在癌组织中阳性率为 4 0 % ;Rb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 ,Rb阳性者的五年生存率显著高于Rb阴性者 (P <0 .0 5 ) ,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Dukes分期均无相关性 ;CyclinD1表达与大肠癌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Rb表达缺失和CyclinD1过度表达均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环氧合酶-2和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ki-67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RT-PCR法检测COX-2 mRNA在正常、炎性、CIN组织和SCC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COX-2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 mRNA和蛋白在正常组无表达,在炎性、CIN和SCC组表达升高(P<0.05),COX-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ki-67在正常组中偶有表达,在炎性组和CIN组表达增高,在SCC组显著增高(P<0.01)。COX-2与ki-67蛋白的表达相关(r=0.675,P<0.001)。结论COX-2表达增高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与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大肠癌、10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 (P <0 .0 5 ) ,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与VEGF可作为大肠癌病程检测的指标 ,对患者治疗的选择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肠癌E 钙黏附分子 (E cadherin ,E CD)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测定 3 1例经病理证实的新鲜大肠癌标本中E CD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E CD强阳性表达率为 10 0 % ,3 1例大肠癌E CD总减低表达率为 77.4% ;分化较好的和分化不良的大肠癌细胞E CD减低表达率分别为 57.2 %和 94.1% ;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癌E CD减低表达率分别为 44.5%、93 .7%、88.3 % ;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E CD减低表达率分别为 62 .5%、93 .3 %。E CD表达与大肠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大体生长方式、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1) ,与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结论 E CD表达可作为大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5 8例不同病理分级的人脑胶质瘤及 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MP 9和CD3 4 的表达 ,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 胶质瘤中MMP 9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 ;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MP 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 4 2 .9% ,Ⅱ级 6 5 .0 % ,Ⅲ级 86 .7% ,Ⅳ级 88.9% ,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 (P<0 .0 1) ,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rs=0 .5 97,P <0 .0 5 ) ;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VD存在显著性差异 (H =4 7.86 5 ,P <0 .0 5 )。结论 MVD和MMP 9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ISI Web of Knowledge、Pubmed及中国期刊网,检索国内外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文章。通过Meta分析对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分期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5年生存率。结果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切除组与分期手术切除组比较,同期手术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6.4%与分期手术组35.6%(P=0.957)相似,在围手术期死亡率(OR=1.91,95%CI:0.90~4.08,P=0.09)及5年生存率(OR=1.08,CI:0.73~1.61,P=0.69)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分期切除相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原位杂交检测CD44v6和P16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CD4 4v6和P16基因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原位杂交技术 ,对6 5例食管癌组织进行CD4 4v6mRNA和P16mRNA检测 ,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在食管癌组织中 ,CD4 4v6mRNA和P16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1.5 %和 4 3.1%。CD4 4v6mRNA高表达和P16mRNA低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食管癌中CD4 4v6表达与P16mRNA表达呈负相关性 (r=- 0 .39,P <0 .0 0 5 )。结论 CD4 4v6和P16基因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潜能和评估食管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