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牧  刘明 《公路》1992,(4):7-8
1991年入夏以来,由于连降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致使我省13个地市、59个市县遭受严重水灾。截止1991年8月18日统计,县以上列养公路有94条遭到不同程度水毁,40条一度中断交通。共水毁路基486km,土方98万m~3;水毁路面599km,面积296万m~2;全毁桥梁47座,775延米,局部毁坏桥梁191座,6045延米;全毁、局毁涵洞1184道。水毁设施之多,程度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公路》1983,(1)
我省解放初期只有油路17公里,发展速度是很慢的,直到1973年油路铺筑工作才有了较大发展。从1974年至1977年,连续四年每年新铺油路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截止1981年底止,省养公路有油路6,676公里,占管养里程的32%。基本实现了我省交通繁忙路线及重要旅游路线的路面黑色化,为客货运输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条件。  相似文献   

3.
用油渣来改善提高现有路面,在我省已有十年的历史,业已收到显著效果。但由于渣油稠度较稀,含腊较高,容易泛油,形成光滑表面,特别在多雨潮湿地区,更容易发生行车事故。因此研究如何修筑油路糙面的问题,已列入我省今年油路科研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4.
前言沥青表处路面的中修是一项定期性的工作,目的在于恢复路面原有的技术状态。中修周期的长短决定于现有油路的基层强度、施工和养护质量、交通量以及气候水文等诸多因素,因此,全省采用统一的中修年限是不合理的,解决的办法是寻找确定中修周期的方法或定出一个油路中修的技术界限。自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二年我省共有八个总段150多人参加了此项工作,对我省现有油路作了比较全面的抽样调查,搜集数据十多万个,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为确定我省沥青表处路面经济合理的中修周期作了些探索,亦可供我国南方各省(区)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毁抢修是水毁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公路养护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内容。在借鉴国内外水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水毁多发而抢修资源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水毁抢修优先性的因素,并创造性的建立了抢修优先性排序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以及工程特征,提出了量化的水毁优先性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尽量减小水毁损失。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省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公路运输量日益增加,原有沙石路面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迫切要求我们改善和提高路面的使用质量。一九六二年我省开始修建黑色路面,由于刘少奇、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从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七二年止,全省只修建了油路1093公里。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中央交通部和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广大职工的积极努力,一九七三年我省油路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们工班六个同志,养护着衡贵、潭宋两条主要干线公路的12.68公里渣油路面,从一九六六年修建油路以来,我们整整和它打了十年交道。十年多来,我们在养护工作中,坚持认真看书学习,狠抓阶级斗争,以大庆人为榜样,立足战备,为革命养路;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反复实践,不断摸索,学会了油路面几种主要病害的处治,逐步掌握了油路面的一些规律,经常保持路面平整;还自力更生改善了弯道,加宽了路面。在每天车次九百辆左右的情况下,十年来没有大中修过。养护成本平均每公里700多元,好路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8.
陈荣辉  郑成才 《公路》1994,(12):35-37
山区公路易遭暴雨毁坏,而在抗洪救灾工作中,公路所担负的任务又大大重于平时。福建省政和公路分局在1989年“七.二二”特大洪水后的紧急抢修措施,既保证了当时抗洪救灾的需要,又与洪水退后的水毁修复措施相配合,节约了投资,而且修复质量好,速度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冲沟对公路的破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内的公路干线——宜西公路在58年雨季中,水毁最为严重,阻车达两个月,如不计算运输中断损失,单估计通车的抢修费即达十万元,(现已通车正在恢复中)水毁中最严重的现象,多为冲沟所造成,表现的灾情有以下几方面:1.路基中冲断造成深沟:沿溪线公路边的冲沟平时为旱沟,暴雨时流水凶涌,夹大石松土以很大速度冲下,将路基冲断,造成大缺口,原来的小桥涵及过水路面等都有被冲毁的,沟底冲  相似文献   

10.
冯卫东 《东北公路》2002,25(4):36-37,96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地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的分析,阐述了对于两种水毁灾害防御的技术措施,以达到实质性的水毁防治目的,改变以前的事后抢修为源头设访,最大限度的减少公路水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省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很快。1980年我省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坟275km,至1990年,已达3515km,十年间增长了11.78倍,其所占全省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数的比重由1980年的5.37%上升到1990年的29.27%,  相似文献   

12.
《公路》1983,(1)
我省至1981年底,共有公路36,550.61公里,为解放初期的8.5倍。共有油路7,354公里(其中干线5,203公里,县社公路1,741公里,专用公路410公里),十个地、市中,有九个与省会西安有油路相连接,102个县,市、区中,99个都有了油路,油路在公路运输中,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国产沥青修筑黑色路面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黑色路面里程有了很大的增长,全国油路已达15万公里左右。由于我国缺乏路用沥青,因此公路部门现有的黑色路面绝大部分是利用石油工业副产品——多蜡渣油修建的表面处治。目前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公路干线的交通量越来越大,车型越来越重,现有的渣油表处及用渣油修筑的其他结构的黑色路面,已不适应现有交通量发展的需要。在石油科研部门和各有关炼油厂的努力下,已经试产了几个不同品种的道路沥青,为今后  相似文献   

14.
砂作为路面材料,由来已久,但一般都是作垫层使用或作基层的掺合料嵌缝料,因砂是一种松散体,若无固定的四侧,顶面是不能承受任何压力的。近年来随着油路的发展,对基层材料的水稳性要求甚严,我省在缺乏石料的江汉平原等地区盛产河砂,利用这种材料作油路基层可以大大降低造价及提高质量,而且施工不受雨季影响,从1974年到现在,我省荆州及黄冈等地区铺筑试验路及扩大试验路十余公里,效果尚好,现有些地、县拟大规模推广,于是要求我们回答以下问题:纯砂作为基层材料,能适应多大的交通量?灰土封面的厚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其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5.
我省于一九六五年在驻马店地区驻(马店)~新(蔡)公路上铺筑了一段热拌冷铺渣油砂路面磨耗层,经行车考验,使用效果良好,证明渣油砂可以用作一般道路的磨耗层,但热拌混合料需要大量的燃料和劳动力,施工麻烦,未能得到推广使用。 随着油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如何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利用当地出产则充分的砂料修建油砂磨耗层,已成为我省某些地区多快好省发展油路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为  相似文献   

16.
以吉林省某高速公路水毁抢修实际工程为例,对比分析常见的因洪水冲刷导致路基填土掏空的工程措施,提出了采用浇筑泡沫混凝土作为水毁路基的快速修复方案,并对其优点、关键技术及工程实施具体方案进行了深入介绍。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现有的通车公路大部分都是土路,路基差,漫水桥特别多,所以雨季对公路交通威协很大。如1953年的洪水将山东省极大部分的公路路线水淹或冲断,使公路运输长期陷于瘫痪状态,水毁疮伤直到次年才恢复,抢修工程费用达30余万元之巨。近几年来,由于自上而下地重视了雨季防护工作,因此水毁损失相应的减少。尤其是1956年的雨季,虽然雨期提前,并延长到四个多月,其间降雨量在50公厘以上的共37天,雨量及水位超过了历史纪录,河道漫决,不少公路被冲毁;但是,由于各级党政的重视,广大农民的支持及养路职工的积极努力,水毁损失反较上年减少,抢修工程费用仅开支8万余元。反映在运输上,客运完成计划的114%,较上年同期增长66%;货运完成计划的109%,较上年  相似文献   

18.
阳离子乳化沥青近几年在我国公路交通系统有十多个单位在进行研究,并已达到铺筑路面和油路养护工程的试用阶段。河南省自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单位共同协作下,对乳化设备的研制使用、乳液的生产工艺等方面经多次试验改进,已有初具规模的生产水平;用所产的乳液先后在郑洲、许昌、洛阳、信阳等地区共铺各种结构的试验路面七段,面积达36000多平方米。最早铺筑的试验路面已经过三年多的行车试验,使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路面水毁一直是高等级公路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路面表面及路面内部排水实际,提出排水设计的原则及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公路》1964,(7)
去年,河北省部分地区,公路水毁严重。不少县的公路因水毁而中断通车。我们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兄弟省、市的支援下,采取了“先易后难、先通后畅、干支结合”的原则,脱水一段,抢修一段,到九月底即将水毁公路基本抢通。十月以后,省交通工作会议提出了:“围绕生产救灾,发动群众,依靠集体,全面安排,保证重点,尽快的在简易通车的基础上积极恢复,总结经验;根据需要与可能分期分批改善、提高,通过加强养护提高质量。”的方针,在抢修粗通的基础上,对路基和大、中型桥梁进行初步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