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改善重型车用增压中冷电控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学东  刘巽俊 《汽车技术》1995,(1):10-14,30
介绍了一种重型车用涡轮增压中冷,电控直喷,可变进气涡流的柴油机,给出其部分性能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燃烧室尺寸和喷油系数参数(喷孔直径,喷油压力,喷孔锥角及喷油定时)对柴油机主要排气污染物NOx和碳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采用电控直列泵+冷却EGR技术的国Ⅲ柴油机强制关闭EGR阀对ESC、ETC和ELR循环排放的影响.分析了在调整喷油提前角后的ESC循环试验结果.比较了满足国Ⅲ排放法规的直列泵、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3种技术的ESC循环的油耗率.研究结果表明,国Ⅲ柴油机在关闭EGR阀后NO_x大幅上升,超过了法规限值;虽通过调整喷油提前角可达到国Ⅲ排放的要求,但油耗率上升,动力性下降;与其它技术相比,采用电控直列泵+冷却EGR技术时国Ⅲ柴油机ESC循环油耗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共轨蓄压式电控喷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共轨蓄压式电控喷油系统喷油正时的控制采用开环控制方案,喷油正时的控制精度主要取决于喷油延迟时间的准确度,而喷油延迟时间主要受共轨油压和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具体分析了通过优化喷油延迟角MAP图来实现共轨蓄压式电控喷油系统喷油正时精确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的发展、电控喷油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分类;分析了各种电控喷油系统的优缺点,指出高压共轨系统以其结构紧凑,喷油压力的选择不受柴油机转速、负荷和燃油喷射量的影响,能实现喷油量、喷油定时和喷油率的灵活控制而成为未来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陆刚 《汽车维修》2010,(9):12-14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检测项目和方法电喷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油泵、喷油器以及喷油正时即喷油提前角的工作状况,下面主要介绍它们的检测方法。(1)高压油管内燃油压力及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升程的波形检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HCCI燃烧在大负荷时的局限性,开发了基于电控燃油喷射定时和EGR率的车用柴油机双燃烧模式,即在小、中负荷工作时,采用均质压燃预混合燃烧,在大负荷时,采用传统的扩散燃烧模式,克服了均质预混合燃烧模式大负荷性能差的缺点。试验研究了在HCCI区域喷油提前角与EGR率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及二者在HCCI区域的协同作用。分析了HCCI燃烧的缸压和放热率。通过油量MAP与喷油定时MAP的优化和爆震扭矩值确定了双燃烧模式工作下的HCCI扭矩范围及过渡区域扭矩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控VP37泵与电控废气再循环系统相结合,通过增大喷油提前角的方式,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实现了准HCCI燃烧,NOx与炭烟排放同时降低;在大负荷范围内采用常规燃烧方式,使CA4D32TC柴油机实现了双燃烧模式工作,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选用AT89S52单片机,设计了轻骑踏板车GY6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系统调试,实现了各工况下电控系统对点火提前角及喷油脉宽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自主开发的摩托车电喷系统为应用实例,介绍了电啧系统的构成和电控单元的基本组成,详细介绍了电喷系统对喷油脉宽和点火提前角的控制策略。实验证明,采用电喷系统和催化转化器后,摩托车排放能够满足欧Ⅲ标准。  相似文献   

9.
ZEXEL(杰克赛尔)柴油发动机电控单元可根据加速踏板位置、发动机转速、冷却液温度、燃油温度等信号对喷油器的喷油提前角和齿条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较精确地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量,使柴油发动机排放达到欧Ⅱ标准。该款发动机是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过渡产品,被广泛应用于ISUZU  相似文献   

10.
氢燃料发动机及其起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同氢燃料发动机供气系统的特点,在汽油机的基础上设计了氢燃料电控进气系统的硬件和控制策略。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喷氢量、喷气定时、点火提前角等参数对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喷气脉宽和电子节气门的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发动机起动。起动工况较佳的喷气脉宽为7 000μs,点火提前角为10°CA,喷气定时为上止点后70°CA。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针对无法回避的局部和全球性的环境和能源问题,要保持汽车柴油机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柴油机固有的优点,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以电控单元为核心的现代柴油机电控系统将成为必然.实施电控技术的执行机构比较复杂,形成了柴油喷射系统的多样化.本文所研究的电控系统是一种位置控制式电控系统,该系统控制机构简单,对原系统改动小,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目前我国柴油机发展现状.它用电子伺服机构代替调速器控制供油滑套位置以实现供油量的调整,可以同时控制定正时电控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通过改变预行程控制喷油正时同时改变喷油速率,从而达到改善柴油机性能的目的.该系统泵电控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齿条位置、预行程大小进行实时控制,根据发动机实时工况要求做出最佳的齿条位置和喷油定时,可查预行程泵电控系统软件采用实时模块编程,具有编程灵活、移植性好、扩展性好的特点.所开发的软件能实现传导采集、发动机各工况控制及输出控制,满足了发动机正常运行、反馈控制周期及信号采集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研华PCI-1712高速数据采集卡设计的电控单体泵采集分析系统,分别采集了喷油压力、单 体泵驱动扭矩和燃油低压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滤波和计算,获得了单体泵的最大喷油压力及散差、喷油提前角及散 差、峰值扭矩及散差等参数,用于电控单体泵的分析。智能分析软件利用上述数据判断单体泵总成是否合格,并且 报告不合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电控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柴油机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的趋势 ,指出了为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需要采用电喷技术。阐明了柴油机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之所以成为电控喷射技术的发展趋势 ,是由其对喷油压力、喷油量、喷油定时和喷油率的控制的灵活性所决定的。对国内外正在兴起的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的一些关键参数和部件的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为共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电控喷油对改进汽车排放的作用,其中包括燃油分配、喷油始点和增压空气状态控制等方面的电子控制以及电控系统的附加功能.文章最后具体介绍了带滑阀定时控制系的系统和电磁阀控制的泵-喷嘴系统.  相似文献   

15.
对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喷油定时和点火定时对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和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缩短,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喷油提前角为100°CA时达到最小值;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延长,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且在点火提前角为20°CA时达到最小值。因此,喷油提前角100°CA、点火提前角20°CA为最佳匹配。此时,可实现点火时刻的均匀混合;同时具有较短的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所对应的缸内平均指示压力较高,指示燃油消耗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的性能诸如功率、热效率、油耗、废气排、噪声等)影响很大,因此,为保发动机有良好的性能,喷油提前必须调整至最佳位置。喷油提前实际上是由喷油泵的供油提前来保证的。喷油提前角需要适时调整为保证柴油机具有最佳的工状态,就要确定一个最佳喷油提角。对任何  相似文献   

17.
GD-1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起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机械式供油系统相比,高压共轨电控系统在起动时可迅速建立起较高的油压、灵活地调节喷油量和喷射提前角。基于GD—1高压共轨电控系统,采取对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射正时等主要参数的调节与控制,做了电控共轨柴油机起动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改善柴油机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二级可调增压器旁通阀与喷油参数调节规律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巍  赵永  樊丰  刘福水 《车用发动机》2013,(1):66-69,74
利用Wave仿真软件建立了某二级可调增压V型8缸电控单体泵柴油机的仿真分析模型,应用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以最佳燃油经济性为目标,计算了外特性条件下排气旁通阀开度与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两者的优化匹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旁通阀阀门开度及喷油参数直接影响二级可调高增压柴油机系统的燃烧和换气过程;高转速高负荷工况时需要打开排气旁通阀,并适当增加喷油提前角以降低过高的排气背压,减少泵气损失,且转速越高放气阀开度越大、喷油提前角越大;中低转速高负荷工况时,排气背压低于进气压力,泵气损失功小,不需要打开排气旁通阀,并且应适当减小喷油提前角。  相似文献   

19.
道依茨(DEUTZ)柴油发动机EDC16电控单体泵系统(以下简称EDC16系统)是一个新型的全电子控制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它不再采用机械调速器(没有齿杆装置),与传统的机械喷射系统不同的是:EDC16系统采用转矩控制策略,可以自由控制发动机输出转矩(喷油量)和喷油开始时间(喷油定时)。电控单体泵供油系统的喷油泵是单体的,  相似文献   

20.
共轨喷射系统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应用AVL公司先进的发动机模拟计算软件BOOST建立了电控D6114ZB发动机的仿真计算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应用MCC燃烧模型,分析了在标定工况相同喷油量和喷油提前角下不同的喷油规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共轨压力和喷油规律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等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