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提高工装分类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工装标识点自动识别技术。该识别技术通过对同一车型工装标识点的位置进行识别,根据工装标识点的种类实现工装的有效区分。根据焊装车间顶盖上件位生产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合理、有效、高速的识别、区分系统,解决了顶盖上件过程中出现的工件上错等生产问题,极大提升了现场生产的精准率。  相似文献   

2.
搜酷     
《汽车与运动》2011,(3):172-173
做一个工装型男camel active2011春夏系列玩转工装潮经典的工装文化从来不缺少时尚界的顶礼膜拜,2011年,工装再次成为一种潮流风靡各大时装发布会现场,源自德国的国际都市休闲男装品牌camel active以原创、耐用、可靠、多功能等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工装风格,定义了2011年春夏系列。手工缝制、仿旧皮革、帆布制作、源于部队的斜纹粗棉布等让人应接不暇的工装元素掀起工装潮流的盛大回归。告别了工作时才选择的着装概念,渐渐延伸出工装风格休闲服饰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焊接装配是汽车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焊接过程中,工装夹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工装夹具的设计合理性影响着产品制造质量,而工装夹具更换的简便性则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效率。文章介绍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多车型的一套工装夹具,可以随车型快速调整,提高了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设计了一种模拟测试PAB气袋对风挡冲击力的工装及方法,对测试工装的重复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了校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厂在LG528B汽车变速器齿轮开发中所研制的重点工装夹具,该夹具是专门磨削斜齿轮光滑内孔的专用夹具。由于该系列齿轮光滑内孔类斜齿轮的结构特点,在热处理后磨孔加工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使用"节圆棒"或"节圆球"定位和夹紧,需借助专用工装夹具来完成磨孔工序,另外该系列齿轮有单联和双联两种结构形式的区别,因此工装也有所不同,一种是弹性膜片工装,用于精加工单联斜齿齿轮内孔;另一种是双锥套胀紧工装,用于精加工双联斜齿齿轮内孔。本文重点介绍弹性膜片工装在设计、制作、使用和调整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白车身测量拼台的结构特点及白车身定位原理,分析了在同一拼台中如何实现多种车型柔性测量工装结构特点,采用柔性测量拼台的简易性解决不同车型在检测定位时对工装的切换要求,实现单一拼台测量由1种车型提高到4种车型,极大节省了工装测量拼台的设计与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N300系列车型4种车身共线焊接生产的要求,分析了共线车型的特点,介绍了CDLS定位策略的制定流程,制定了适合钣金类零件定位、夹紧的方案,设计了柔性化的定位夹紧单元,开发出了多车型共线生产的焊接工装。在焊接工装的设计中运用并行设计、柔性化设计的理念,为汽车制造企业节约了场地空间、节省了设备投入成本,减少了人员需求,在缩短汽车工装设计周期、实现效益最大化方面为汽车焊接工装的设计开发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8.
崔振华 《客车技术》2010,(5):37-38,42
介绍了一种客车车架360°旋转焊接工装。详细地阐述了从技术要求分析到具体设计制造以及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设计制造翻转焊接类工装提供了的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林  程芝群  卢群英 《时代汽车》2021,(8):139-140,149
根据前车体焊装生产线工装的切换的方式,将前车体生产线分为固定式生产线、推拉切换式生产线以及滑台切换式生产线,分别介绍了这几种生产线的工装结构,以及各自的运用场景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结合卡键式立柱缸口的结构,设计了一种油缸缸筒自动收紧吊装工装,该工装能够安全、快速的完成对中缸的起吊工作,大大提高了卡键式油缸转运、安装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王树华 《隧道建设》2012,32(1):11-18
针对成都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中刀盘、刀具和螺旋输送机等磨损大的问题,提出和实施了预防磨损和提高耐磨性的几方面措施,提出和应用了适用于成都砂、卵石地层的刀具,并特别强调了滚刀在成都砂卵石地层中使用的重要性和适用性。延长了刀盘、刀具和螺旋输送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磨损和消耗,减少了在砂卵石地层中的修理和更换刀具次数,顺利达到长距离掘进和施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陈馈 《隧道建设》2013,33(8):626-632
为适应水底隧道盾构法技术的大深度化施工需求,通过研究带压换刀装置、超高水压条件下常压进入刀盘轮幅的常压换刀装置、超高水压作业设备的配置、超高水压进舱换刀开挖面透气控制标准与降低开挖面透气性的措施、超高水压作业程序、超高水压换刀压缩气体压力确定及超高水压作业模式的确定等,以解决超高水压条件下刀具检查与更换的技术难题。得出饱和气体盾构进舱换刀的作业原理与饱和气体潜水作业基本相同,具有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阐述目前软件测试技术的主要类型和技术水平,介绍主流的软件测试工具,说明应用测试工具与传统手工测试相比的优点,利用图示叙述当测试过程中发现错误时,对错误数据信息的流转过程。根据高速公路收费软件分为收费车道、收费站和收费中心三级,每部分软件具有不同功能的特点,讨论软件测试工具在高速公路收费软件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应用方法,以使用Mercury公司的测试软件LoadRunner测试收费中心常用页面最大并发数为例,描述测试软件性能测试过程。以使用Mercury公司的测试软件Test Director测试收费软件功能测试为例,介绍软件测试工具在功能测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TBM、盾构掘进过程中刀具磨损难以预测,一旦出现部分刀具磨损严重而未及时更换,则会影响整个刀盘刀具的寿命,将给施工工期和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有效预测刀具磨损状况,从岩-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开展一种新的岩石磨蚀性实验方法研究。详细介绍该实验方法的原理、设备和具体操作方法及数据分析,并以广州地铁某施工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磨蚀性实验数据和现场刀具磨损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该实验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并提供岩石磨蚀性指标参数来指导隧道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以来,中国民航经历了持续而高速的增长,因此需要更高效的行业安全监管。为此,中国民用航空局研制并开发了安全审计和评估工具。该工具以系统管理理念为核心,通过采集航空公司、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安全运行和保障能力数据,实现了单个部门、多个部门和全行业安全信息的展示、对比、分析以及统计等多种功能。自2007年安全审计和评估工具推广应用6年来,完成了对17家航空公司、171家机场、42家空管单位的安全审计,出具量化评估报告230份,发现安全问题8589项。这些应用及成果表明,该工具能够帮助及时发现行业安全运行隐患与风险,为行业安全监管提供决策支持。最后,通过分析安全审计和评估工具的不足,提出改进方向,并介绍了改进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刘东 《隧道建设》2011,31(1):76-81
以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双线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针对施工中的重难点,总结分析该盾构隧道的选型、进洞加固、掘进参数控制、泥水处理、进仓换刀等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结果:1)对掘进参数及刀盘刀具配置进行了优化改造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参数及刀具配置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刀盘刀具磨损,降低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保了施工安全。2)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施工过程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沉降监测,及时进行反馈,确保了施工安全。3)较好地解决了砂卵石地层中带压换刀技术的气密性难题,最大限度减小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复打空心桩替代常规竖井带压进仓技术,克服了带压进仓动火作业的风险。4)采用大合金块的刀具设置,增强了切刀及周边刮刀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滚刀作为先行刀有效地松动了地层,减少了刀具的非正常损坏,确保掘进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刀具的磨损,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以兰州地铁工程施工案例为背景,对土压平衡盾构在砂卵石地层中掘进刀具磨损的问题进行了跟踪研究。通过理论计算与工程实际对比分析得出刀具的磨损规律,在刀盘设计和刀具组合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渣土改良、盾构掘进参数、盾构姿态和一般欠土压模式掘进等控制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成功地延长了刀具使用寿命,减少了刀具更换的次数,加快了工程进度并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解决了土压平衡盾构在砂卵石地层掘进刀盘被卡、地面沉降控制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提高我国大型泥水盾构刀具的使用与管理水平,解决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南京长江隧道、南京扬子江隧道、南京地铁3号线和10号线过江单洞双线隧道等大型泥水盾构施工为背景,通过对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施工刀具使用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刀具管理的前期设计、过程使用管理、刀具检查更换、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恢复掘进注意事项等刀具使用系统管理理念,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盾构施工刀具管理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成都地铁盾构刀具磨损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都地铁隧道盾构法掘进中,刀具严重磨损成了制约工程顺利进行的一大难题。在对刀具切削原理的分析和盾构掘进中的刀具磨损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滚刀和刮刀的磨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磨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九号线玉渊潭区间在富水条件下穿越砾岩及卵砾、圆砾地层,该区域间分布有连续、粒径超过1 000 mm的漂石,可见漂石粒径有1 500 mm×1 700 mm,且区间隧道大部分处于高透水地层中。为保证盾构在施工过程中能安全、顺利掘进,通过分析常规破岩机制和盾构破岩机制,最终选择了尖锐划割挤压破碎机制。通过对盾构设备进行改进、设定盾构推进参数、掘进管理及其他辅助技术的改革,解决了用盾构刀盘、刀具连续破碎漂石、孤石等技术难题。通过对进度、刀盘刀具磨损情况等推进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盾构刀盘刀具的磨损情况等进行仿真验证,可知撕裂刀在解决漂石破碎、孤石等起了重要作用,最后对盾构设备及刀盘刀具的优化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