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机由于直接把柴油喷人燃烧室,主要在较稀的空燃比下燃烧,避免了器壁淬灭和间隙淬灭现象,柴油燃烧很充分,HC、CO产生非常少.由于柴油机燃烧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相对较低,所以NOx的排放量低.柴油机排出的HC、CO比汽油机少的多,NOx是汽油机的50%或更低.柴油机由于燃烧过程中可燃混合气在局部上的不均匀,可燃混合气过浓,燃烧极不充分,形成碳烟.柴油机碳烟的浓度比汽油机大得多.……  相似文献   

2.
着重对该系统的燃烧控制单元进行了模块化分析,特别为改善燃烧的动态特性,采用了独特的前馈反馈控制方式。所开发的监控界面,数据可实时采集、显示,经后续扩充亦可实现锅炉的仿真运行。  相似文献   

3.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新型的车用燃料,目前已逐步进入使用阶段.这种燃料主要成份是甲烷,其高纯净性和高密集性及相对于储罐的"低压"性,是扩大其使用范围的优势所在.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由于采用了"液态"分离技术,燃料的纯净性可达到95.3%~99.5%,这就使得以烃类为能源的各种类型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由于重烃和其他成份存在而产生的"不充分"燃烧有所降低,从而减少了发动机内的"积炭"生成和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总量,实现"清洁燃烧".  相似文献   

4.
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引入内核设计中,采用"低层处理"的策略,在多平面软件框架的数据平面内将所有的网络操作处理模块化;在内核空间中,研究并设计了虚拟网络块(VNB)框架.VNB框架由一系列的模块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组成,数据流沿着模块节点之间的连接在不同的节点之间双向流动,当一个模块节点接受到数据包,执行处理后将数据包传递给另外一个节点模块.该框架基于UNIX的V流设计方法,采用"Netgraph"技术实现了复杂网络功能的处理高效率和设计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在国内动力行业广泛应用的燃煤锅炉中,普遍的控制方案是将空燃比简单地看成负荷(汽压)的单一函数并近似为比值关系,不能很好地适应煤种及负荷的变化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可适应不同煤种、改善燃烧效率的在线模糊自寻优方案,解决了燃煤锅炉普遍存在的热效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保证了锅炉在不同工况、不同煤种下的经济燃烧.  相似文献   

6.
所谓排气管"放炮"是指可燃混合气在排气管中燃烧时发出的爆炸声.它不仅使发动机动力下降、油耗增加,有时强大的嘭胀压力足以使排气管或消声器炸裂.下面就排气管放炮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燃烧过程加以优化控制.文中,.在分析产生污染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恰当的空气燃气比是保证充分燃烧的关键,并以轧钢加热炉燃烧过程控制为例,简要讨论了复杂燃烧过程的对象特性、可供选择的控制策略和优化的控制算法.成功的工程实践表明,只要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废气污染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1汽油车污染的形成   汽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CO、HC、NOx.CO的形成是油多气少状态下燃烧所产生的.空气和汽油的比值称作“空燃比“,空燃比越小,即汽油消耗越多,混合气越浓,尾气中的CO就越多.HC化合物是汽油蒸发或在不完全燃烧状态下产生的,当空燃比过小或过大、发动机温度过低、气门间隙过小以及怠速时,尾气中的HC化合物含量都会明显增加;油箱和化油器中的汽油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也会造成HC化合物的污染.   ……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因其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特点,容易造成排气冒黑烟.黑烟主要是因燃料燃烧不完全而形成的.造成不完全燃烧的主要原因,除混合气形成时间短外,还包括油品质量、发动机有关状况和驾驶操作.  相似文献   

10.
每当记者采访问到斯堪尼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斯堪尼亚如何解决小批量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等等问题时,斯堪尼亚的相关负责人总是会提到模块化系统.很显然,在斯堪尼亚的百年征程中,模块化系统是其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是其研发、生产的重要特色!那么,斯堪尼亚的模块化系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燃烧系统直喷技术 柴油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缸内的燃烧过程.改进燃烧过程的各个环节(如燃烧喷射系统、进气系统、进气口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等)都会改善燃烧过程.燃烧系统直喷技术的燃烧效率高,比非直喷式系统节油5%~10%,但要求发动机吸入较多的空气.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低工况条件下因增压压力不足而造成柴油机缸内燃烧恶化问题,将两级增压(two-stage turbocharging,TST)与相继增压(sequential turbocharging,STC)技术相结合.首先,通过推进特性试验进行两级相继增压与柴油机匹配计算,确定增压器型号;其次,利用GT-power软件得到增压器与柴油机联合运行曲线,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进行台架试验,分析推进特性和负荷特性下两级相继增压对柴油机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推进特性条件下,在0~50%负荷区间,采用单涡轮增压(1TC)可以改善燃烧恶化问题;在50%~100%负荷区间,采用双涡轮增压(2TC)能够进一步提高空燃比,改善缸内燃烧,尤其在60%负荷下,燃油消耗率相比原机降低8.08%;两级相继增压模式在低转速、全扭矩及中高转速、高扭矩运行区域,可实现增压器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3.
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同时存在预混合燃烧和缸内压缩点火燃烧,其性能与原型柴油机有较大的差别.文中基于AVL-Boost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采用等热值当量处理不同比例的混合燃料,考虑了不同工况预混合LNG燃料对充气效率的影响,采用双韦伯函数燃烧放热率模拟不同比例混合燃料的预混合燃烧和缸内压缩点火燃烧,对比分析了LNG-柴油双燃料增压发动机和原型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研究表明:(1)预混合LNG燃料对充气效率的影响不会导致单点预混合LNG-柴油双燃料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2)相比较原型柴油机,各负荷工况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均有下降,低负荷工况燃油经济性下降更为严重;(3)高负荷工况掺烧过高比例的LNG燃料将导致气缸压力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尺度的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尺度燃烧系统的特征长度很小,其流动、传热和燃烧特性明显不同于常规尺度燃烧系统,为了研制高效、安全的微燃烧器,微尺度燃烧特性研究也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微尺度燃烧面临的挑战和实现微尺度燃烧的方法,归纳了微尺度燃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同时提出了未来微尺度燃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点火提前角对CNG发动机燃氢怠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点火提前角θi对CNG发动机燃氢怠速性能的影响,在一台天然气发动机上进行了燃氢怠速性能试验.固定转速800 r/min,过量空气系数λ=2,θi从上止点前20℃A到0°CA变化.结果表明:随着θi减小,火焰发展期减小而快速燃烧期增加.当θi>16°CA,大部分燃料在上止点前燃烧,负功增加,指示热效率低;θi=1...  相似文献   

16.
在定容燃烧弹中开展了当量比、燃料组分、初始压力对低热值气体燃料层流燃烧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建立了准维双区模型,基于在定容弹内实测的压力曲线,计算了规范化质量燃烧率.研究结果表明:燃料中氮气比例的增加导致压力峰值降低,火焰发展期和燃烧持续期增长;化学计量比附近的燃料燃烧进行的较充分,压力峰值最高,火焰传播速率最快,燃烧持续时间短;初始压力的增加使质量燃烧率下降,燃烧持续期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连机车车辆厂部分NBC-600CO2气体保护焊机电路存在着设计复杂、技术落后、故障点多、动作不灵敏等问题,通过改进设计,根据线路原理进行一致性配合,保证触发电路的一致性和送丝电路的高稳定性,取得了电弧燃烧稳定、焊缝成形好、故障率低的效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车辆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关键,我国城市客车必须在可靠性、环保性、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有所提高,以适应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现代城市客车必须符合"三高"、"三低"、"三新"的全新概念,即低地板、低污染、低能耗,高比功率、高安全可靠性、高舒适环保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这标志着城市客车现代化进程势在必行.由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精心设计改装的SWB6120KHV-3型新概念城市客车是现代公交城市客车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9.
车用柴油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车用柴油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1)燃烧不完全和冒黑烟.因柴油中含有太多的重质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致使汽化燃烧速度太慢,未来得及完全燃烧而排出,造成重质芳烃含量较多,密度大的柴油燃烧不完全而冒黑烟.其原因主要是柴油滞燃期过短(发动机过热、压缩过度等)、混合气浓度局部过大(喷油及油雾分散不均匀,气流混合不充分)、或负荷太重、喷油过多、燃烧室形状不良、喷油泵或喷油器故障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中材建设有限公司的国外2 000 t/d生产线的分解炉内无烟煤的燃烧过程.挥发成分采用单速率模型,炭颗粒燃尽采用反应动力/有限扩散速率模型,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研究了分解炉无烟煤燃烧温度、挥发速率、燃尽速率等的分布特征,得出了无烟煤在分解炉内能够充分燃烧的结论,该分解炉结构及工艺参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