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汽车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给汽车传统技术领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给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带来更大的拓展空间。未来智能汽车是跨学科、跨领域的高新技术载体,甚至是某种意义上有灵魂、有生命的高度智慧体,这对智能汽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汽车技术将朝着可感知、可连接、标准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可感知是指智能汽车将真实的世界转换成数字的世界,通过输出结构化的数据,可以被人  相似文献   

2.
李金学 《上海汽车》2002,(12):37-40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推广应用,充分体现出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越性能。目前这些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推广应用,使汽车性能趋向于更安全、更舒适,驾驶更方便、更快捷。目前这些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杨忠敏 《世界汽车》2003,(10):31-3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现代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充分体现出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5.
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汽车产业增长的新动力,电子电气硬件系统架构的先进性以及数据处理的速度直接影响智能汽车的性能。本文综述了国外智能汽车(以奥迪A8、宝马7系和特斯拉为例)的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控制器和车载总线技术等电子电气架构的组成。通过分析认为,基于高速以太网总线技术的多传感器、多控制器相融合的电子电气硬件系统架构将是今后智能汽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汽车电子标识及其常见的应用场景,并探索了处于大数据热潮下,智慧城市交通领域中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如何与汽车电子标识融合,最终实现智能交通管控。首先,从汽车电子标识的技术原理、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分析汽车电子标识的优势和局限性;其次,分析了智能停车、信号优先、电子围栏等业务领域的研究现状;然后,阐述图像复原、深度学习技术与汽车电子标识技术结合,展现其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优势。最后,提出未来汽车电子标识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电子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的进化速度突然加快,大有过几年就能购买无人驾驶汽车的可能。电子技术正在各方面大力推进汽车向前进步,从高效节能技术、车联网技术,到安全驾驶辅助技术,使得汽车变得更加安全、智能和舒适,汽车上一些过时的部件和配置正被抛出车外,而更多更新鲜玩意儿陆续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在现代汽车及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东 《城市车辆》2006,(1):59-61
随着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单一功能正在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将信息技术加载到汽车上,逐渐成为当今欧、美、日等汽车大国新产品推出的卖点。本文通过对车辆安全系统,网络、通讯及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移动多媒体系统的介绍,指出汽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适应了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并强调了其智能化、网络化是信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名扬 《时代汽车》2023,(9):144-14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普及,而汽车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为提升汽车安全性,电子智能传感器技术开始被应用其中,在动力控制、图像采集、安全气囊触发、胎压监测、防抱死制动等应用上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对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的重要性进行梳理,分析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的关键技术,探究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具体应用,并结合现存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对有关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地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近年来,智能交通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在很多方面有突出表现。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离不开人和车的需求与变化,在智能交通发展的同时,人和车也在不断改变。关注目前最新的汽车技术,对于智能交通行业把握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言论     
《时代汽车》2014,(8):20-20
从外部环境、内部演化、客户需求三个方面考量,未来汽车电子与智能交通技术融合的主要方向将聚焦在节能、信息、安全三个方面,因此,智能交通的三大国际组织高度重视汽车电子与智能交通融合技术的发展。——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谈智能交通趋势当前中国的汽车经销商面临着三大困境:第一,汽车生产的增速高于销售的增速;第二,渠道建设的速度也是高于了销售的速度;第三,我们今天的定价机制有待于改善。  相似文献   

12.
司康 《城市车辆》2007,(11):47-50
所谓汽车电子,简单地说就是汽车制造及装修过程中所采用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2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和电子动力转向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上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合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公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将汽车、驾驶员、道路及其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联系起来,并使汽车道路的运行功能智能化.从而,使公众能够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设备和能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类型的电能开关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汽车及大功率机电装置和电子系统的要求了。为满足汽车及机电装置对日益增长的电能负载的需求,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已经找到了一种解决办法。该公司宣称,他们制造的叠片集成电路芯片比传统的单片集成电路芯片要小一半,但采用叠片集成电路芯片的智能电能开关却具备了传统智能电能开关所具有的全部性能。这意味着这种产品不但综合了电源智能技术、集成电路控制技术,而且还具有创新性。该公司特别重视叠片智能电能开关的研制工作,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装置的优势非常明显,如制造成本低廉,具有多种电子特性,可供多种类型汽车选择等。  相似文献   

15.
<正>"工业4.0"提出后,制造大国纷纷推出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推动制造技术与产业加快向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制造服务业转型。汽车技术与产业作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领域之一,汽车制造逐渐转向绿色智能、网络制造与服务,汽车产品也将转变为绿色智慧的网联汽车。"中国制造2025"也提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并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列为国家制度强国建设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电子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日前,一年一度的电子制造业盛会——2017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上  相似文献   

16.
中德威帝研发的CAN总线技术在客车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强劲增长,现代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汽车电子标识由国家公安部提出,用于识别全国车辆的身份信息,已逐步成为智能交通领域关注的重点。突破现有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瓶颈,构建融合汽车电子标识的交通信息采集与管控平台,可以为实现智慧交通奠定基础。现对汽车电子标识在智能交通应用的必要性、科研项目目标与内容、应用体系框架和应用技术框架等核心成果进行总结,并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相应应用示范,为汽车电子标识的全面推广,形成面向智能交通应用的关键技术储备和实践积累。  相似文献   

18.
车用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智能检测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根据车用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发展,结合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和安全系统的特点,分析几种新型车用传感器和智能检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门锁防盗装置上的应用,各种电子防盗装置相继出现并被采用,但汽车被盗、失窃案件仍有增无减.为此,各汽车生产厂家都在竞相改进防盗装置,来增强其安全性、可靠性.现在,随着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电脑技术的投入使用,汽车防盗技术已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下面介绍几种最新的电子防盗装置.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半导体代工业的全球领导者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其制造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到汽车应用的功率半导体。在扩大合作伙伴关系之前,联华电子为英飞凌生产逻辑芯片的合作关系已超过15年。根据最近签署的协议,2家公司将合力将英飞凌的汽车级品质智能功率技术(SPT9)转移给联华电子并将生产合同扩大到300mm晶圆。双方计划于2018年初在联华电子的300mm工厂开始生产英飞凌专有的在单一芯片上整合微控制器智能和功率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