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并校散记     
回顾了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发展史中的两次并校过程,即1952年厦门大学航务专修科与集美水产商船专科学校合并,在集美成立(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1953年春天,上海航务学院和东北航海学院合并,在大连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同年11月,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并入大连海运学院.  相似文献   

2.
并校散记     
回顾了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发展史中的两次并校过程,即1952年厦门大学航务专修科与集关水产商船专科学校合并,在集美成立(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1953年春天,上海航务学院和东北航海学院合并,在大连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同年11月,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并入大连海运学院。  相似文献   

3.
张永根 《航海》2009,(4):31-31
1953年,我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该学院由我原来就读的上海航务学院与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因此我是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4.
洪振权 《航海》2004,(4):11-14
每当我走进东长治路505号大院时,总会引起想念母校的思绪。1946-1949年,我在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系学习,尊敬的老师和学长教会了我航海技术知识,也使我学到了高贵的品德。在这里,我参加了震惊全国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跨出了革命步伐;在这里,我经历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时代,1949年6月,走上了革命工作的征途;在这里,我拿到了新生的"上海航务学院"颁发的第一批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5.
洪振权 《航海》2004,(4):11-14,42
每当我走进东长治路505号大院时,总会引起想念母校的思绪。1946~1949年,我在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系学习,尊敬的老师和学长教会了我航海技术知识,也使我学到了高贵的品德。在这里,我参加了震惊全国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跨出了革命步伐;在这里,我经  相似文献   

6.
1953年,我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该学院由我原来就读的上海航务学院与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因此我是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吴长荣 《航海》2010,(4):57-59
<正>洪振权船长是我国航海界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他平易近人,话语不多,也是一位谦谦君子。他经常说:"一生平凡,勤恳工作,回首往事,无愧于己。"确实,他把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中国航海事业,荣获"航海终身贡献奖提名奖"。洪振权生于1927年,1946年从崇明扬子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系,为该校抗日胜利后复校的第一期学生。  相似文献   

8.
集美大学     
《船海工程》2006,35(1):F0003-F0003
集美大学航海教育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优势及其办学特色。集美大学的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航海职业教育学院、诚毅学院商船系是培养航海类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祖国和世界航运业培养了两万多名的高级航海人才。从1998年2月16日起建立并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并取得国家海事局质量认证。  相似文献   

9.
邵丹卿同志生于1914年,江苏无锡市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国际、国内海轮上工作,曾任轮机长和招商局留局轮机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一度宁愿失业也不愿为日寇航运效劳,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上海解放后,他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市军管会对原招商局的接管工作,在船舶建造处期间,他工作认真负责,为保障新船  相似文献   

10.
“江潮澎湃,淞水潆回,黉舍何崔巍;萃菁莪,讲航海,乐育英才。掌轮机,娴驾驶,乘风破浪何快哉;前进,前进,宏开海运,海运宏开。”这是我国早期航海高等学府——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的校歌歌词。当年多少有志之士在这嘹亮歌声中,昂首扬趾,奔向海洋,为祖国航海事业贡献力量。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一所培养驾驶和轮机人员的航海高等学府,她的前身为南洋公学。清朝末年,邮传部将上海南洋公学改组为高等实业学堂,设置路电、土木、航政等专科,初奠航海高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15,(1):14
<正>香港商船高级船员协会(Merchant Navy Officers'Guild-Hong Kong),前身为Mercantile Marine Officers'Association,1885年于上海成立。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组织迁到香港,及后定名为香港商船高级船员协会。协会的主要目标,为团结高级船员,并促进、改善、保障及维护船员的应有权益,当中包括公平合理的工资、工时及其他聘用条件。协会现有会员逾万人,是国际运输工人联盟(ITF)的属会成员。1996年,协会与另外两间香港的船员工会成立ITF香港海员属会协调委员会(ITF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2.
<正>1962年起,魏文达转入上海海运学院任教,并担任上海港务监督长顾问、英国劳氏船级社理事。在海商法界权威魏文翰、魏文达教授的带领下,在上海海运学院创建了海商法学学科,首开我国高等院校海商法教学与科研的先河。魏文达(1905~1994年1月),天津人。1919年至1924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28年至1934年在上海东吴比较法学院学习,毕业后获学士学位。1934年至1935年在英国伦敦特许保险学院进修。1935年至1949年在东吴比较法学院和上海大夏大学任教授,讲授海商法,研究海上保险法,同时执行律师事务,处理海损理算事宜。1962年起,转入上海海运学院(现上海海事大学)任教,并担任上海港务监督长顾问、中国海商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劳氏船级社理事。1978年获交通部工业学大庆先进工作者称号,1979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担任新成立的中国保险学会第一届理事。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15,(2):12
<正>香港商船高级船员协会(Merchant Navy Officers'Guild-Hong Kong),前身为Mercantile Marine Officers'Association,1885年于上海成立。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组织迁到香港,及后定名为香港商船高级船员协会。协会的主要目标,为团结高级船员,并促进、改善、保障及维护船员的应有权益,当中包括公平合理的工资、工时及其他聘用条件。协会现有会员逾万人,是国际运输工人联盟(ITF)的属会成员。1996年,协会与另外两间香港的船员工会成立ITF香港海员属会协调委员会(ITF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大学     
钱永昌 《世界海运》2009,32(6):36-36
1950年夏,我如愿地跨进了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穿上了向往已久的海员式的校服,并怀着对航海生涯的憧憬及对新生的中国的热爱,和学成报国的心愿,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5.
《水运管理》2009,31(10):44-44
2009年9月23日,在上海海事大学合唱团嘹亮的歌声中,“祝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源——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正>香港商船高级船员协会(Merchant Navy Officers'Guild-Hong Kong),前身为Mercantile Marine Officers'Association,1885年于上海成立。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组织迁到香港,及后定名为香港商船高级船员协会。协会的主要目标,为团结高级船员,并促进、改善、保障及维护船员的应有权益,当中包括公平合理的工资、工时及其他聘用条件。协会现有会员逾万人,是国际运输工人联盟(ITF)的属会成员。1996年,协会与另外两间香港的船员工会成立ITF香港海员属会协调委员会(ITF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7.
<正>香港商船高级船员协会(Merchant Navy Officers'Guild-Hong Kong),前身为Mercantile Marine Officers'Association,1885年于上海成立。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组织迁到香港,及后定名为香港商船高级船员协会。协会的主要目标,为团结高级船员,并促进、改善、保障及维护船员的应有权益,当中包括公平合理的工资、工时及其他聘用条件。协会现有会员逾万人,是国际运输工人联盟(ITF)的属会成员。1996年,协会与另外两间香港的船员工会成立ITF香港海员属会协调委员会(ITF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化》2009,20(10):35-35
2009年9月23日,在上海海事大学合唱团嘹亮的歌声中,祝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源——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海事大学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9.
《航海技术》2020,(2):I0003-I0003
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3年8月5日,是经中国科协同意、民政部正式批准登记的隶属于中国航海学会的船舶机电专业领域的全国性专业委员会,现挂靠大连海事大学,秘书处设在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本届委员会为第八届,共有32家委员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为主任委员单位;副主任委员单位包括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宁波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安全监管本部、广州航海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等8家。  相似文献   

20.
余宏荣 《航海》2005,(3):i002-i003
格丁尼亚海事大学是波兰最大的海运院校,于1920年在Tczew镇成立,原名为“国立海事学校”,当时仅有航海、轮机2个专业,58名学生。1968年,国立海事学校和国立水产学校合并,成立了格丁尼亚海运学院(Gdynia Maritime Academy),并由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升格为高等学府,当时有4个学院、l6个专业。1968年至2001年,格丁尼亚海运学院获得了较快发展,其航海学院和船舶轮机学院于1998年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5月,格丁尼亚海运学院更名为格丁尼亚海事大学(Gdynia Maritim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