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金  丁舒涛  何海 《上海汽车》2024,(2):22-26+38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测试中的安全性,基于LabVIEW设计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在线振动监测与诊断系统。该系统通过上位机与驾驶机器人通信,获取车辆运行状态数据,同时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振动在线监测,最后结合车辆振动数据和状态信息进行在线诊断,开发了监测与诊断界面,实现了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测试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在线监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2.
利用车载故障自诊断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各个系统、部件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各个电子功能模块信号都有一定的范围,超出一定的范围时,说明功能模块的信号异常,诊断系统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参数,根据车辆运行的状况进行监测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及各种执行器的输入信息,当出现与设定参数不一致时,监测传感器的电控系统会自动诊断出现的故障,产生故障码,此时对应的车辆警示灯就会闪亮以警告车主汽车可能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车辆运行监测逐渐成为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研发专用监测预警技术实现对大型客、货运输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行驶信息的实时采集,基于多源数据挖掘和融合技术构建预警处理系统,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分析,并结合实时通讯技术实现预警场景内车辆的语音预警信息及时送播,提示车辆司机提前采取措施,规避危险,从而提升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能源汽车辅助显示系统是一种基于CAN总线触摸屏的显示系统。文章阐述了辅助显示系统的作用、系统硬件的选型、CAN拓扑、显示信号需求、CAN通信协议解析、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内容。该系统通过OBD接口与车辆进行连接,能够实时监测、采集并显示车辆运行数据,同时还具有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实时采集车辆故障信息并在用户界面显示和报警。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9)
交通事故与交通运行异常状态在公路上经常发生,对上游路段和相邻国省道带来严重的影响。通常,针对此类情况提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案难度很大。如何在复杂路网环境下快速监测异常交通运行状态的发生并预测交通事件的影响范围,成为公路应急处置管理的基础。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对交通运行状态信息、气象条件、路面状况以及结构物状态的广泛感知,用于实时、快速监测公路异常事件的发生并预测复杂路网环境下交通事件发生后未来短时的交通拥堵发展态势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交通流、气象、路面条件以及结构物状态对交通事件下公路通行状态的影响。基于该方法,开发了公路网交通运行状态预测系统,通过实际数据的测试,该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监测与预测能力。因此,本文提出的技术可以很好地为公路应急处置提供快速、科学的决策支持,为公路运营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GPRS无线传输、单片机、网络传输、数据库和软件设计等技术,对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集成的监控管理平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平台的监控终端可实时完整地监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运行过程参数、故障信息和车辆的有关信息,实现了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远程监控、车辆的远程调度和故障的远程诊断。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感器、车辆测试、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等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实现的汽车客室环境和乘客生命特征监测系统。当客室环境不利于人体健康时智能联网语音提示车内乘客,同时短信通知车主,车主可通过远程客户端查看车内乘客信息、汽车客室环境、汽车运行状态等信息,允许远程控制车内空调等设备以调节车内环境,确保车内不具备自理能力乘客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在汽车检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利用计算机以太网技术构建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局域网。该网络集成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系统、车辆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实现了车辆信息及中心日常工作由人工管理到计算机辅助管理的飞跃,并阐述了网络的深层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路危化品运输不能实时监测危化品状态的问题,设计了基于AI视觉技术的公路危化品运输数字化群监测和故障预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图像仪表数据采集器、数据监测分析、北斗导航定位等技术,实时获取危化品所处环境的温度、压力、湿度、振动、有毒有害气体等各种状态信息,并预测事故与定位跟踪,实现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智能化、全程化监测。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安全》2011,(4):50-51
信息扩展: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该项目是由国家公安部组织研发,经国家科技部认证后列为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中进行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编号为2008BAF31B00)。汽车  相似文献   

11.
为了监测与评判道路上行驶的智能汽车的实时状态,基于研发的智能汽车的车载感知系统,包括通过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GPS定位、车载传感器系统及车载总线获取车内及周围环境信息。采用V2X通讯设备等获取路侧端雷视一体机、路侧传感器、气象传感器传输的交通信息,通过V2X通讯设备、4G通讯模块传送到云服务器并建立模糊评判模型。基于可信度的模糊推理算法对环境信息和交通信息进行融合,并以此为依据对行驶车辆的状态进行评判。首先,建立针对车辆行驶状态的模糊评判集合和各参数隶属度函数,计算出各参数的隶属度,并对行驶车辆的各个参数建立典型的行驶状态评判参数数据集合。其次,采用模糊假言推理方法,以典型的数据集合为基础建立带可信度和阈值的模糊规则库。应用麦姆德尼方法,建立与规则库的每个规则所对应的模糊关系矩阵库。以车辆行驶时接收到的车载端和路侧端信息作为输入,应用规则库规则进行带有可信度的模糊推理。然后,以相似度作为匹配度,对推理规则设定阈限,按照证据与规则的前件不相等的情况,计算结论的可信度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冲突消解时,冲突消解的策略为取可信度高的结论。最后,应用匹配度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在多个道路场景实时行驶的车辆上对算法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算法对行驶车辆状态的评判与实车的状态相一致,可实现对车辆不安全状态的报警与行驶状态的干预,对保障行车安全有显著积极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实车调研提出了关于新能源公交车的远程监控系统,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能源公交车远程监控平台系统.该系统车载终端的控制器利用CAN总线采集车辆的整车状态和三电系统状态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故障并进行故障预警,再利用GPS获取公交车的位置信息,通过互联网终端即可掌握车辆运行状态.最后通过实车实验,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车路协同系统在不同车间信息交互水平下对快速路交通流的影响,采集并提取北京市四方桥快速路段早高峰交通流轨迹,同时分析车路协同场景下快速路车辆运行特征,实现对常规驾驶场景和信息交互场景的车辆行驶模型标定。选取期望速度行驶车辆占比、横向车距收缩比、纵向车距收缩比、通行能力拓展比对车辆运行效率进行评价,提出车辆横向偏移距离缩小比用以评价车辆空间占用状况;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分析不同信息交互水平对交通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车辆运行效率随信息交互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其中通行能力的提升幅度最为显著,车路协同场景下信息交互水平从4级提高到1级,道路通行能力较常规驾驶场景分别拓展了19.42%,28.06%,46.48%,74.62%,仿真时段内其余指标值提升幅度较小。车间信息交互场景下车辆行驶的横向偏移幅度缩小,且在高水平信息交互下缩小比例达到17.33%,表明相同车道宽度下车辆行驶的横向安全性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交通状态评价方法能够为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可量化的实时路网信息,为动态引导交通流、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依据。受限于交通路网的时变性和评价过程的主观性,目前传统评价方法的精度时常无法满足需求。基于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动态获取路网信息优势,提出一种利用车路信息融合的实时交通状态评价方法。首先,定义了一种网联汽车与路侧终端间的无线交互方式,并确定数据协议以保证实时车辆数据的准确性;其次,从实时数据中选取平均通过时间、平均停车次数、平均停怠时间作为一级评价指标进行模糊综合,应用多算子对计算的一级评价结果构成二级交通状态评价指标,并根据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同时根据仿真和试验结果建立适用于各级道路参数的可变隶属度规则,从而融合动态车辆数据与静态路段参数,计算得出交通状态评价结果与评分;最后,由网联汽车、车载终端、路侧终端和无线通信模块搭建实际协同测试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所得到的路段实时交通状态评价得分与对应的交通状态变化趋势一致,能够准确体现城市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状态特点。该评价方法运用信息融合方法提高了交通状态评价结果的实时性与客观性,同时为车路协同技术应用于实时交通诱导,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种基于车辆时空图的车辆异常行为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快速路车辆异常行为的检测有助于防止或及时处理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保障出行的安全和效率。采用多高斯背景模型提取前景运动车辆及其中心点并利用Kalman滤波算法跟踪运动车辆。在此基础上,得到各个车道上车辆的行驶时空图,通过车辆时空图对车辆行为进行轨迹分析,根据时间序列上车辆位置的变化检测车辆逆行,通过车间距和车辆位置状态信息检测车辆碰撞。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识别出车辆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16.
The vision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traveling in road networks has prompted numerous concepts to control future traffic flow, one of which is the in-vehicle actuation of traffic control commands. The key of this concept is using intelligent vehicles as actuators for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Under this concept, we design and test a control system that connects a traffic controller with in-vehicle controllers via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The link-level traffic controller regulates traffic speeds through variable speed limits (VSL) gantries to resolve stop-and-go waves, while intelligent vehicles control accelerations through vehicle propulsion and brake systems to optimize their local situations. It is assumed that each intelligent vehicle receives VSL commands from the traffic controller and uses them as variable parameters for the local vehicle controller.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nected control paradigm are tested with simulation on a two-lane freeway stretch with intelligent vehicles randomly distributed among human-driven vehicles.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connected VSL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improves traffic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that is, total time spent in the network and average fuel consumption rate are reduced compared to (uncontrolled and controlled) scenarios with 100% human drivers and to uncontrolled scenarios with the same intelligent vehicle penetr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17.
浅析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P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PMS是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主要用于汽车行驶时实时地对轮胎气压进行自动监测,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进行报警,以保障行车安全。本文介绍TPMS的产生、市场及发展趋势,阐述TPMS的组成方案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形式复杂且位于城市人员密集区,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CO、NO<i>x等)不仅将对隧道内驾驶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还会给隧道洞口附近民众的居住环境及健康带来影响。为此,以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规律为重点研究对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并联风路理论,并结合上海和长沙4条隧道现场实测以及1∶8缩尺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开展了关于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交通风以及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扩散特性的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交通风条件下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特性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交通风速Vr、对流传质系数hm和扩散特征系数K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交通风以及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评估值IA分别为0.992和0.916。当已知隧道结构特征和交通特征时,利用该计算模型即可预测评估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内沿机动车行驶方向各断面的平均交通风速、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平均浓度;同时可定量评价各分(合)流匝道对主隧道CO浓度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科学选址及其通风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众多研究证明共享无人驾驶车辆(SAVs)交通系统,能够实现车辆完全可控并为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即克服导致共享单车大量倒闭的运维和调配难题,也可消除制约公交竞争力的准时性、舒适性、覆盖性差的不足,有望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主体出行模式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城市病。基于此,总结SAVs交通系统相对传统共享车辆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方面的优点及不足,综述SAVs交通系统的调度技术。从SAVs交通系统运行过程出发,总结并分析SAVs交通系统不同运行方式,包括SAVs交通系统出行需求产生方式、车辆与需求匹配方式、车辆路径规划与车辆再平衡方式,以及运行方式与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对车辆行驶里程、车辆行驶时间、车队规模、乘客等待时间和服务水平等系统性能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对现有成果的梳理发现对于SAVs交通系统运行与性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于选择SAVs的出行需求计算多未考虑需求转移的影响,能够有效在大型路网中使用的系统模型与算法依然缺乏,且对于SAVs交通系统的调度研究考虑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使之更符合现实情况。最后,基于提高SAVs系统性能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可为SAVs交通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超  寇越  田林 《交通科技》2020,(2):106-109
为探究城市道路行车轨迹与路侧之间的横向距离对车辆运行的影响,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在某市滨海路进行汽车运行轨迹样本采集试验,使用AxleLight RLU11系列路侧交通数据采集系统分车道采集试验路段汽车运行轨迹样本,利用SPSS Statistics对试验路段不同车道车辆运行轨迹样本进行数据处理,绘制不同行车道运行车辆横向距离的累积频率曲线,计算得到汽车运行轨迹与路侧的横向距离D85,通过绘制行驶车辆距路侧的横向距离直方图,得到不同车道的车辆分布规律。结果显示,驾驶员大多数偏向选择在内侧车道运行。根据试验路段内外2条车道车辆横向距离和运行轨迹特性,可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