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南海神东、西庙与广州海上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多以为南海神与海上丝路关系密切,但宋时南海神的升迁主要与保佑岭南一方平安有关.宋代南海神及其祠庙不仅为国家岳镇海渎祭祀的一部分,而且,在历次镇压广南东路起义中屡显奇功,卫国护城,降旱之甘霖,不断封号加爵.广州南海西庙、东莞、惠州等地南海庙相继建立,南海神崇拜日隆.而广州南海神东、西庙分别居广州城东和城西南,与对外贸易港口琵琶洲、广州城港近在咫尺,除官方祭祀外,中外商人与广大民众参与其间,南海神庇佑中外商人在南海航行中的作用更充分显现出来.每年祈风仪式与宴请外商之宴近在南海庙旁,南海庙成为中外交通贸易必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南海神庙于民国时期几乎破落败绝,幸得到与南海神神交已久的当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将军的维护与承传,南海神庙之文化与精神才得以延续传继,才有了进而发展壮大的可能,成为现在维护南海海域海权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3.
南海神是国家祭祀的重要海神之一,自唐代以来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具有广泛的信仰基础,是广州乃至岭南独具海洋文化特色的知名品牌.南海神洪圣文化凸显了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蓝色海洋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彰显了中国航海文明,是岭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4.
南海神信仰是海洋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本文从海员信仰的角度分析南海神在当今社会中的功能,以及作为文化现象在岭南乃至东南亚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海防成为国防的重中之重,海防的强弱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广东省具有濒临南海的地缘优势,南海海域海权纠纷频仍;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广东省致力于发展海洋经济,滨海旅游等,海洋文化已经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深入就广东省高校加强以海权、海防为特色的国防教育的重要性、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南海神信仰.南海神信仰的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和礼仪庆典,构成了南海是中国神圣领海的历史性证据的重要部分.南海神信仰是维护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7.
学术争鸣有助于澄清历史事实.赵立人<南海神庙史实辨正>一文提出拙文<宋南海神东西庙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四点商榷意见,本人认为其观点有争论和商榷的必要.一、赵文忽视<市舶条>等外贸制度,混淆国内贸易管理机构"都税务"、"市务"与国外贸易市舶司的区别,其结论扶胥镇"在宋代为外贸港口"所用史料和解读有误;二、广州南海神西庙始建时间与北宋南海神不断显灵的背景有关,洪圣王庙既与"东祠"同文对比出现,自然为南海神西庙无疑,赵文判断西庙方位参照物互换,存在偏差;三、从宁宗开禧至南宋亡,广东海上丝路日趋式微的观点正确,赵文运用和解读史料不当.  相似文献   

8.
南海神有庇护、救助和巡海功能,南海频繁的海上活动孕育和成就了船拳.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船拳对于打击猖獗的海盗势力,丰富千年庙会,维护航海活动及中外贸易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东濒南海,西临北部湾,属半岛地形。半岛形状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其与域外社会进行交往。雷州半岛东海岸的两家滩在明代郑若曾绘制的《万里海防图》上即有标示,并有文字说明,显示这一片区域在当时为海防据点。明代史籍所载的白鸽门水寨亦当在此区域。根据田野调研与文献的记载,雷州半岛东海岸一带,包括两家滩、梅菉、芷寮等地,在明清时期仍为一个繁盛的贸易区域。自古以来,雷州半岛除了在国家海防位置上占据一席之位外,在南海商贸圈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开元十四年,因久旱无雨,时任太常少卿的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前往南海神庙祭祀南海神。路遥途艰,行程严谨,张九龄借诗明志,寓意于景,坦露出一代贤才忠贞为国的情操,亦可见其政治失意进退维谷的内心矛盾。综观张九龄奉使南海神庙,既为大唐礼神制度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开创了皇帝派重臣南来御祭南海神之历史先河,也为后世留下了悠长的寻思。  相似文献   

11.
南海神庙是岭南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广州的历史见证,更是广州对外交流、商贸往来和传播友谊的文化窗口.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广州、国家元首拜祭南海神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表达了两国人民对海洋文化的热衷与敬仰,续写了中瑞、粤瑞之间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南海神庙以其1400余年的底蕴与厚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留下诸多遗迹、文献、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成为广州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南海神庙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广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3.
怀柔远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睦邻友好、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正是中华文化的这种博大胸怀,吸引了众多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经商、传教、定居.南海神庙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自古至今都是怀柔远人的重要载体和有力见证,也是广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纽带和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一生才华横溢却又命途多舛、屡遭贬谪。被谪岭南之时,苏轼游历了南海神庙,其洒脱自适、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南海神大爱无边、普助众生的精神意象交相融合,由此不仅为南海神庙谱写了新的诗篇,也为苏轼自己创造了放达人生。  相似文献   

15.
南海神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海神庙,但其旅游资源开发面临重重困难.本文深入分析神庙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突出了地方政府在神庙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重点在:编制和执行南海神庙及周边环境保护规划,加大神庙及周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神庙旅游品牌、加强神庙旅游的宣传力度,地方政府应发挥南海神庙的日常营运管理职能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南海神庙是官方和民间拜祭南海神祈福求安之所。在创办黄埔军校期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携夫人一行专程拜祭游览南海神庙,是南海神庙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先生参拜南海神庙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此行对岭南海洋文化的繁荣、海权意识的勃兴和海军建设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海防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历史,在抗击海上外来入侵的斗争中,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进行英勇顽强斗争,表现了民族气节,彰显了民族精神。论述了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航海院校大学生学习近代中国海防斗争史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利于培育民族伟大复兴意识、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有利于强化半军事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